馮昌盛
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地理問題的設計怎樣讓學生體驗“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體驗“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就要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從“抓住關鍵提問”“把握提問火候”“鼓勵學生質疑”幾方面淺談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提問的藝術和技巧。
關鍵詞:有效提問;藝術;技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善教者,必善問。教師何時何處問什么,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可見,課堂提問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老師在課堂上精心設計提問不僅能夠引起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欲望,還有利于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進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精心設計課堂,抓住關鍵提問
關鍵內容是指對所學章節有牽一發動全身效果的某個知識點,或是學生不易理解的疑點、難點等。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常使用簡單的問答式,這種類型的提問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不但不能激起他們的思維火花,反而會對學生的思維產生抑制并使其對此類提問形式產生反感。因此,地理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需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和“遞推性”,創設問題情境,設置疑難條件,在關鍵知識點或疑點、難點處進行追蹤提問,指引學生對地理知識尋根問底,使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在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地球的運動》教學中,對于地球的自轉這部分內容,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說出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能夠解釋生活中晝夜更替、時間差異等現象與地球自轉的關系。教師在學生學習和理解了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及產生的地理現象后,可及時追蹤提問:如果地球停止自轉,哪些地理現象將不會再有了呢?此問題有一定的開放性,組織學生結合以上問題和生活經驗,分小組議一議。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大膽發言。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小結:地球每天自西向東自轉,產生了日月星辰每天東升西落,地表晝夜交替變化,東西經度不同,時間有了差異。通過創設問題,追蹤提問既可以檢驗學生對于之前具體問題的掌握情況,又是內容標準“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自轉”的具體化。
二、精心創設情境,把握提問火候
“不憤不啟,不徘不發”充分說明了提問火候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提問火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提問的課堂時機,包括創設問題情境;二是提問后的等候時間,要給學生提供留白時間,讓他們進行充分思考。教學實踐證明:若提問時機過早,學生因對教材認識缺乏思考,頭腦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仿佛鏡中月水中花,這種提問的結果就是啟而不發;若提問時機過遲,問題已解決,學生對知識已了然于心,那么提問則成了“馬后炮”和“無用功”。
把握提問的火候,需要教師在教學結構上有時間和空間上的保證,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時,停一停,讓學生入情入境,并根據“學情”的變化,因勢利導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若教師選擇恰當的時機和火候提問,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質量,提高課堂效率。
在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地圖的閱讀》教學中,當學生掌握判讀比例尺大小的方法后,教師可在此基礎上提出更深一層的問題:江蘇省地圖和中國地圖哪幅是大比例尺地圖呢?這時需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嘗試歸納比例尺大小與地圖表示范圍、內容詳略的關系。有的學生會用正向思維記憶事物之間的聯系,認為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詳細。這時教師不要著急否定,應進行適當的引導,可通過生活實例讓學生真實感受到大小比例尺之間的區別,如用校園地圖和南京市地圖做比較,校園圖比南京市地圖范圍小,但是內容更為詳細,內容詳細的就是大比例尺地圖。還可以通過學生已有經驗來幫助理解,如手機地圖使用過程中的縮放功能,就是把比例尺變小或變大,從而導致范圍的變化和內容詳略的變化。最終讓學生真正理解比例尺大小與其表示的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
三、精心引導學生,鼓勵學生質疑
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這里的問,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過思考后提出自己的問題或質疑。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問題,才會有學習的動力和方向,課堂教學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動性,最終實現教為學服務的目的。所以,引導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既是優化教學過程的方法,又是實現學生個體創新發展的前提。
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二節《塔里木盆地》教學中,教師在講述塔里木盆地極端干早時,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曾聽過這樣一句話——生活在盆地的綠洲上的老百姓“天越干越旱越盼晴”,天氣越晴朗不是越干旱嗎?那為什么還會有這種說法呢?這個問題問得真好!“天越干越旱越盼晴”看似是個偽命題,但是越是有矛盾越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塔里木盆地的綠洲水源來自哪里?學生進而思考這里綠洲的形成條件:盆地周邊是高大山脈的山麓地帶,高山冰雪融化形成的水源和河流,給干旱的沙漠帶來了生機,形成了綠洲。只有天氣越干越早,生活在綠洲的老百姓才能獲得越多的高山冰雪融水,老百姓的生活和農業生產才得以繼續。學生最終得出綠洲的水源并不是來自天然降水,而是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該問題對學習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鎮的分布起到關鍵作用。
總之,課堂上適時適度,而且賦予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知識轉化為地理素養能力提高的進程,是發展學生思維,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關鍵。為此,地理教師應精心設計各種的課堂提問,形成適合學生品味的提問藝術風格,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張彥順.以三類問題構建“經驗的課程標準”[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2).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