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筱,馬芮琪,付亞洲 (湖南工業大學 商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包裝產業集群化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之一,是指以促進包裝產業發展,將多個優質包裝企業以及關聯企業集聚在一起而形成的特殊區位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產業集群能夠有效地創造聚集力,通過共享資源、克服外部負效應,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我國包裝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交通、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城市,如上海、廣東等。但是,數目龐大的企業聚集在同一區域導致了資源分配不公、不足以及資源缺乏,所以,集群內的企業和政府應采取相應措施來減少資源浪費,保證資源合理分配。
產業集群內,企業間通過實現資源共享能夠有效減少資源浪費,是集群內企業增加盈利的有效途徑之一。譚明智[1]提出當前我國產業園區的企業合作可分為以高校為媒介的產學研合作形式、以產業為依托的合作形式、以產品為紐帶的合作形式和以資源為載體的合作形式這4種主要的合作形式。戚湧[2]認為加強協同創新中資源共享有利于提升保障能力,充分挖掘現有潛力,提高使用效率;加強科技資源共享有利于打破各單位的封閉意識,增強協同創新的觀念;加強科技資源整合共享有利于激發創新,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張亞明[3]從協同創新博弈觀的思維邏輯出發,基于同質創新政府與異質創新政府博弈模型剖析京津冀協同創新過程中科技資源共享的“囚徒困境”成因,由此建立京津冀科技資源共享的“聲譽博弈”模型并尋求納什均衡的突破點。但是,在資源共享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如下問題。一是“搭便車”現象的存在,由于資源的可共享性,一些投機企業利用外部性不需要付出就可坐收漁翁之利,造成的不公平導致其他企業不愿意去共享自己的資源,甚至效仿,導致包裝產業園的整體積極性下降,效益降低;二是共享動力不足,意識不強,由于包裝產業園內不同企業在開發水平和生產能力存在差異,因此會產生對優質資源的保護,使得資源共享的內動力不足;三是資源共享的效益不高,企業在進行資源共享的時候,往往更加注重從別的企業所共享的資源中得到收益,而往往忽視了自己所共享出去資源的質量,因此會造成資源共享的效益下降。
綜上所述,資源共享效率之所以不高是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資源共享策略,并且沒有數據表明資源共享可以增加企業利潤。
產業集群內,企業之間的關系可分為上下游關系、競爭關系、互補互助關系等。本文主要研究競爭性產業集群資源共享的情況。競爭性產業集群,即由多家處于競爭關系的企業組成的產業集群。力嘉包裝產業園園區占地面積10萬m2,建筑面積16萬m2,其中生產基地及總部占用10萬m2,剩余6萬m2用于開展東莞市橋頭鎮環保包裝產業協同創新中心下設的四大子中心建設。現階段園區內的入駐企業為17家,其中有4家從事的是手機包裝盒的生產,所占比重比其它類型包裝企業大,這4家企業處于競爭關系且規模大體相同,如果它們之間能實現資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能減少資源浪費,降低生產成本,增加企業利潤。但是,處于競爭關系中的企業往往很難實現資源共享。因此,文章以東莞市力嘉包裝產業園內這4家企業為例,運用古諾模型對競爭性產業集群的資源共享進行分析,并提出最佳資源共享策略。
古諾模型是競爭環境下分析博弈主體提供產品數量的決策分析工具[4],文章對古諾模型進行拓展,分析多家競爭企業下的博弈均衡解,并且在成本中增加了資源共享成本,將問題拓展為求企業的最優資源共享策略,研究考慮了由多個競爭性企業組成的產業集群,以東莞力嘉包裝產業園區為例,對他們資源共享的過程進行分析,得出最佳資源共享策略,分析資源共享過程中各個因素對共享結果所產生的影響,為企業實現有效的資源共享提供了理論依據。
在由多個競爭性企業組成的產業集群中,有n個企業希望通過共享部分資源(n為有限值),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同時,增加本企業的利潤。假設這n個企業之間進行古諾類競爭,即n個企業同時選擇產品的產量,最大化本企業的利潤。記qi為企業i的產量,i=1,2,3,…,n,Q=q1+q2+…+qn為市場總產量,P為產品的市場價格。逆需求函數為:

式中:a表示市場容量的大小。
假設這n個企業擁有的資源數量都是x,各個企業都希望得到其他企業部分資源的使用權,記Δxi為企業i(i=1,2,3,…,n)實際共享出去的資源,假設各個企業可共享資源的數量均為M,則有Δxi≤M,i=1,2,3,…,n。
資源共享后,企業i的專有資源數量為x-Δxi,得到的共享資源數量為Δx1+Δx2+…+Δxn,i=1,2,3,…,n。企業的生產成本隨著其所共享出去的資源數量的增加而增加,隨著所得到共享資源的數量的增加而減小,假設企業i的單位生產成本滿足如下線性關系:

其中:c0>0,α>0,β>0,α,β分別為共享出去資源和得到共享資源的敏感系數,α>β,只有當α<nβ時,企業才有動力去共享資源。
在資源共享過程中,企業也會因資源共享產生成本,假設企業i資源共享產生的成本為其中k>0,為常數是企業的資源共享成本系數。則企業的利潤函數為:


因此,在文章中可以將問題轉化為求最優資源共享數量使得企業i的利潤達到最大,即求:

根據公式(3)提供的利潤函數,可求出qi的一階偏導數為:

令一階偏導數等于零,解得:

代入利潤函數可得:

此時,企業面臨的問題是選擇實際資源共享數量,可將問題歸結為:


令其為零,解得:

則代入求得:

因為a>c0, α>β, α<nβ,所以求得的<0,此時求得的納什均衡解不被企業所接受,因此如果納什均衡解存在,應該在邊界 [0,M]上取得。


求得:

下面需要確定資源共享數量M,使得當資源共享數量為M時,企業利潤最大,即求得max(M)。

令其為零得:

根據實地走訪調查可知,東莞力嘉包裝產業園內的4家生產手機包裝盒的企業在不進行資源共享時每年的平均生產成本均約為50萬元,整個手機包裝盒產業的市場容量約為100萬件。通過將資源共享進行量化,不同的資源類型在共享過程中所占的數量不同,并進行專家打分法,可確定出,α=0.6,β=0.4,k=0.3。
因此a=100,c0=50,α=0.6,β=0.4,n=4,k=0.3代入公式(14) 中求得M>13.33,根據公式(16) 可以求出企業的最優資源共享數量為M*=18.18,此時企業的利潤為(M)=136.36,比不進行資源共享時的利潤=100要大,因此,企業進行適當數量的資源共享會使企業獲利增加。
下面,分別分析公式中相關參數對企業最優資源共享數量以及獲利的影響。
根據表1可得,企業的最優資源共享數量隨著α的增加而減小,最大利潤也隨著α的增加而減少,其中α代表企業共享出去資源的敏感系數,因此,系數越大,企業的最優資源共享數量以及獲利越小。

表1 α對企業最優資源共享數量以及獲利的影響
根據表2可得,企業的最優資源共享數量隨著β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利潤也隨著β的增加而增加,其中β代表企業獲得共享資源的敏感系數,因此,系數越大,企業的最優資源共享數量以及獲利越大。

表2 β對企業最優資源共享數量以及獲利的影響
根據表3可得,企業的最優資源共享數量隨著k的增加而減小,最大利潤也隨著k的增加而減少,其中k代表企業共享資源產生的成本系數,因此,系數越大,企業的最優資源共享數量以及獲利越小。

表3 k對企業最優資源共享數量以及獲利的影響
競爭性包裝產業集群的企業在進行資源共享的過程中,利用古諾模型分析可看出,進行一定數量的資源共享,可以增加企業的利潤,并且存在一個值M*,使得資源共享數量為最優資源共享數量,此時,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可以獲得最大的利潤。因此,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可以通過資源共享來提高自己的獲利水平。
在資源共享的過程中,包裝企業的利潤隨著獲得共享資源的增加而增加,隨著共享出去資源的增加而減少,因此,要實現集群內企業的資源共享,要依照公平原則,每個企業獲得共享資源的數量和其共享出去的資源要保持一致。企業獲得的利益也隨著共享成本的增加而減少。同時,要優化企業之間進行資源共享的途徑方法,盡量減少資源共享成本。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政府作為園區的主導者,可以為園區搭建一些共享區域,如人才共享區域,在這個區域內園區的各個企業都可以把自己企業的人才送過來進行培養,由政府出面制定如何培養,提供培養的各項支出以及場地。通過走訪,力嘉包裝產業園內存在這一區域,但是由于沒有被重視而十分冷清,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對這一區域的管理。再如設備技術共享區域,在這個區域內,政府引進一些國內乃至世界先進的包裝設備和包裝技術,這樣可以為園區內一些由于資金不足或者沒有渠道獲取這些資源的企業提供開闊視野和學習的機會。作為園區內的企業來說,也可以自己搭建一些這樣的共享區域,如產品展示區,將自己企業的一些優秀包裝產品進行展示,供其他企業進行參觀學習。
在園區內利用信息技術,將園區內各個包裝企業的信息進行匯總,搭建一個共享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企業可以將自己多余的資源進行共享信息的發布,同時也可以通過平臺獲得自己所需資源的共享信息。并且在這個平臺內建設信譽評價機制,通過對各個企業共享自己的資源以及獲得其他企業共享資源的行為進行記錄評價,以便后期作為對園區內企業在資源共享方面實行相應的措施,如是鼓勵還是懲罰。通過共享平臺的建設,園區內企業可以更加方便的實現資源的共享,并且可共享的資源在平臺上也可以一目了然,更加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并且由于信譽機制的存在,可以更加公開透明地對園區的資源共享行為進行保障。資源共享平臺的搭建,為園區內企業實現資源共享構建了一座橋梁,提高了園區資源共享的效率,保障和鼓勵了資源共享的順利進行。
建立法律和法規,以法律約束的形式來保障包裝園區各方的利益,營造良好的法律氛圍,使資源共享能夠有序良好公平的進行。同時還要建立一個監督機制,可以由政府和園區構建,來保障資源共享能夠在良好的氛圍內進行,這樣在潛移默化中保障了園區內各個企業的利益,有利于促進更深層次資源共享的產生,也能大大提高企業參與資源共享的積極性。
以上措施可以很好地保障包裝產業園進行資源共享的公平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資源共享的過程,減少了資源共享的成本。包裝產業園區作為包裝產業的一種發展趨勢,企業在園區內通過共享先進的包裝技術、資源等,可實現1+1>2的效果,政府作為園區的主導者,在資源共享的過程中需要充當一個引導者和監督者的角色,而園區內的企業需要遵守資源共享過程中的一些基本原則,將園區的共同成長作為自己的一個發展目標,將自己看作園區的一部分,在園區內與其他企業建立一種良好的互幫互助的合作關系,實現相互帶動,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