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智
摘 要: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讓互聯網成為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應用工具,依托于互聯網所形成的"互聯網+"模式也在悄然改變人們生活。探索"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則能夠從根本上推動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也能夠讓電子信息技術在新時代發揮更大優勢。本文就"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性的進行分析,并探索其發展的路徑,希望可以為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研究
一、“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性
科學技術的進步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緊密聯系的,前者為后者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和支持。要想實現經濟的發展與建設,就需要科技賦予產品先進豐富功能,從而才能創造更好的財富價值。目前,隨著互聯網為代表的電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的經濟水平也得到了穩定持續的提升。可以說,科技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國家各個經濟行業所制造的產品都需要具備足夠的科技含量。所以,我們應當清醒的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可以有效地提升國家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國家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因此,目前所興起的“互聯網 + ”電子信息技術,具備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新的動力。
二、“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外部客觀環境不成熟
資源的缺少指的是對所需發展環境和資源條件的缺乏。通俗的講,就是為實現電子信息技術發展供的經濟、政治以及技術等支持保障因素的不足。任何一項新科技的發展都少不了以上三個要素的支持,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也是同樣的道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于電子信息技術更新速度過快,同時也需要政治、經濟和技術方面支持因素的不斷更新,而同時做到對信息技術發展在不斷更新狀態下的全面支持保障的難度是較大的。
2.專業的技術人員培育后勁不足
以打造“互聯網 +”模式來有力推動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強大的人才保障,對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是較高的。目前電子信息技術雖然在快速的發展,但是要想實現更大的突破則必須有優秀的人才進行推動。而我國在該方面的人才數量并不多。那么,要想實現電子信息技術的持續快速進步,專業的人才是重要的保障前提。因此,這就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來加強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使其的能力素質更加符合時代的需求特點。
3.產業結構不合理
我們所提出和分析的電子信息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主要在于我國在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時間不長,過于注重某項技術領域的研發應用,而沒有去針對整體產業結構的不足進行完善。因此,完善電子信息的產業結構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發展路徑
1.順應全球化發展大環境
“全球化”指的是在電子信息技術的持續深入的發展態勢下,電子信息技術的研發應用在配件采購和生產制造環節都要逐漸體現出全球化的特點。并且這種全球化的特點將會長期穩定的存在。與此同時,歐美等科技水平高度發達國家正在大力的進行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但是為了應對其他國家的迎頭追趕,也同時會將一些并不先進的技術產品向其他國家銷售。這種方式卻加快了電子信息技術的全球化特征的形成。這種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不僅促進了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而且也使得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都能夠從中得到受益。
2.實現個性化發展路徑
個性化特點也是未來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所謂的個性化趨勢主要是指電子信息技術的整體發展過程會凸顯個性化的優勢表現,不管是產品的研發制造還是后期服務,每個產品都應具有不同的個性化特點,可以理解為產品的定制化生產和服務模式。其實大部分的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必須要要達到一定的發展規模后才能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如果未達到一定的規模,企業的發展將會嚴重受阻,從而會迅速的失去市場的占有率。因此,我國也認識到這個問題,正在采取相關措施來擴大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規模,給其更大充分的資金保障,努力打造和體現電子信息技術的個性化優勢。
3.信息技術的高性能發展
目前,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刺激著網絡技術的健康發展。后者雖具有的高性能、多業務等特點也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IP業務也表現出了爆炸式的增長態勢,并且作為第二代網絡的核心技術代表已經具備了替代第一代數據網絡技術的能力。另外,新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還會側重于降低傳輸成本方面,從而為多媒體的實時通信目標的實現打下良好的技術基礎。電子信息技術具有的高性能發展趨勢,不僅可以有效的降低電子信息技術相關研發制造的成本,并且還可以開拓該技術新的研究空間。
結語: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必然會引發諸多方面的發展和變化,帶動電子信息技術予以更高層次的發展也是必然的。相關人員更加需要從多方面探索“互聯網+”模式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路徑,并結合其發展趨勢積極推動電子信息技術的進階,讓電子信息技術在新時代發揮更大作用,讓電子信息技術在新形勢下引領時代進步。
參考文獻:
[1]陳棟.“互聯網+”視域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中國市場,2018(33):183-184.
[2]楊傳賀.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8(18):4.
[3]詹觀亮.“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思考[J].信息系統工程,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