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生秀
摘 要:《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是中職教育中培養學生電工職業能力的一項教學內容,而有效教學策略的開展需教師積極地立足于學生的角度,探究學生善于并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從更多角度展開,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方面的教學培養,進而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電工知識基礎及能力,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堂教學;提高策略
引言
《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電類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可為學生學習后續其他專業課程奠定基礎,也是參加中等職業學校技能競賽學生的理論支撐。可因其理論性強且抽象,如果采用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那么,如何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及學生特點來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重要。基于此,本文對如何提高《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1結合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細化知識內容
在中職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教學的開展中,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必然,一是由于在電工技術知識中很多概念性知識較抽象,教師結合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能夠將抽象變具體,使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更細化和深刻的理解,從而推動學生的學習。二是由于一些電工操作具備一定的危險性,學生貿然上手可能會出現操作危險,結合信息技術則能夠幫助學生規避危險,使學生更安全、穩定地進行對電工技術的學習。例如,筆者在講電阻和溫度的關系這一課時,便利用信息技術來完成教學。筆者先是利用多媒體播放出一個電路實驗,如下:在一個完整的電路中,電阻和小燈泡串聯,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燈泡逐漸變暗。筆者便讓學生思考金屬電阻和溫度的關系,隨后,筆者又利用信息技術播放出熱敏電阻、光敏電阻、半導體等電阻材質隨溫度而變化的實驗現象,并在每個材質中都會有不同橫截面、長度的對比實驗,這便能夠使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直觀、清晰地看到實驗的過程以及對比實驗,從而推動學生對電阻和溫度關系的分析和理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學習。
2類比式講解,化抽象為形象
《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教學中常碰到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在講解電流產生時,學生對“電位”這個知識點是很難理解的,但我們用“水位”作對比來講解:觀察河水的流動,有些地方流速快,有些地方流速慢,有些地方甚至不怎么流動,這是因為“水從高處往低處流”。當河里有些地方地勢落差大的時候,水就流的快,落差小的時候水的流速就慢,落差很接近的時候水幾乎不流動。河水的兩端之間有水位差水才會流動。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出電位差的概念:在電路中兩點之間的電位之差便是電位差,與水流類似,兩點之間有電位差才會有電流產生。從而得出:電流產生的條件是導體兩端必須有電位差。通過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實例做類比,把這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學生能夠更清晰地理解知識點,同時還加深了印象,起到幫助學生記住難理解的知識點的作用。
3融入電路模擬器(every circuit)應用
《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作為中等職業學校電類專業學生必修的核心基礎課程,要求學生要能夠認識基本電路的結構、功能以及工作原理,掌握基本元件的識別。學生對基本元件和電路的理解程度對其后面學習其他專業課程非常關鍵。傳統的教學步驟是講解電路結構—分析工作原理—計算電路參數,教師分析原理時可是困難重重,學生理解起來也是云里霧里,教學效率非常低。我們可以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以及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講解電路結構—仿真電路—分析工作原理—計算電路參數—總結教學知識點”等步驟展開教學。只有通過讓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驗現象相結合,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和結果來理解掌握理論知識,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本課程利用every circuit軟件讓學生在手機上對電路進行仿真,并觀察分析電路現象,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定理等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動畫電路。學生通過在仿真電路的過程中,觀察實驗現象并進行原理分析,從而理解掌握電路原理和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4開展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進行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教學時,往往出于對學生自學能力的不自信,主動引導著學生的學習,掌控著課堂的節奏,這對于學生獨立自主的素養的形成十分不利。教師應在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為學生創造出屬于其自身的自學空間,使學生能夠在自學空間內,通過小組的交流探討以及自己獨立思考來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并使學生能夠與同學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戰線,為班級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而推動學生的共同提升和積極學習。例如,筆者在講《基爾霍夫定律》一課時,便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探究支點、節點、回路和網孔的概念、基爾霍夫電流定律的概念、基爾霍夫電壓定律的概念以及基爾霍夫定律的應用等內容。而后筆者會要求學生在小組內自己對基爾霍夫定律相關內容進行探討,進而能夠形成對基爾霍夫定律的正確見解,而筆者也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將自己的理解在課堂中提出來,然后與學生一同討論。在這節課堂中,筆者便將課堂充分地讓給學生,讓學生去探究基爾霍夫定律,推動學生展示自身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形成,并使學生感受到自身課堂學習主體的地位,進而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5加強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
(1)構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框架體系。第一,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框架體系構建時,一定要堅持“學生主體”原則,這符合現代教育改革制度下的要求,也符合社會發展對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專業廠人才培養的要求。第二,構建過程中要加強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實現共同活動,以便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框架體系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礎。(2)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基礎設施。第一,配置齊全基礎的建設設施,即不但要配置常用的數字化編輯機,還要配置計算機、數碼照相機及攝像機等。第二,根據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教學實際,完善軟件及硬件設施,即除了常見的設施以外,還需要添加音視頻設施、動畫軟件、圖像軟件和編輯軟件等。第三,為滿足不同對像對不同教學資源的需求,還需要構建各種不同的服務器群和大容量儲存系統,以支持不同電工技術基礎知識數字化教學需求,從而提高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教學數字化程度。
結束語
當前,職業教育面對的群體是一群不善于思考、理論基礎知識差,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青少年,他們不善于用符號思考,而喜歡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通過“行動”來學習。通過實踐證明,教師在課堂上合理利用一些教學軟件來輔助教學,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增加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將來走上社會工作崗位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志偉.應用仿真軟件提高技能教學實效性的探討——中職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教學案例分析[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7(01):186-188.
[2]陳雅萍.電類專業課程MOOC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為例[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6(11):3-5+11.
[3]解偉增.優化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果[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6(07):66-67.
[4]諸葛吉祥,謝顏蔚.實現中職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一體化教學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16(17):39.
[5]熊倩.淺談《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中實施項目教學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5(02):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