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旻晨
摘 要:在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應用心理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開展教育過程中,如何構建現代實踐性人才培養體系,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現代應用心理學教育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實踐能力;應用心理學;專業教育
一、引言
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改進方向,實踐能力教育伴隨著現代教育發展而產生,是一種體系性的實踐教學方法。在開展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既要結合現代信息設備,同時也要結合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科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實踐教學方法與路徑。對于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教育來說,知識具有較強的體系性和邏輯性,基于實踐能力培養開展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順知識脈絡,對于知識節點有更加清晰的掌握,進而提升對整個教學流程的高效把握[1]。在教學實踐中,大學應用心理學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引入高效、科學、學生感興趣的現代實踐教育模式,是大學應用心理學教師的重要課題。實踐能力培養作為一種科學的教育方式,有著極強的啟示和教育作用,對于引導學生、助力學生加深思想認知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當前大學應用心理學教育存在的實踐缺失
(一)實踐教學理念存在偏差
在大學應用心理學教學實踐中,理念最為重要,同時也最容易被教師所忽視。很多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與設計和教學引導過程中,固守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注重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仍將教學進度和學生成績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關鍵,導致了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對于這種情況,應用心理學教師在開展教學中,要想實現新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目標,不僅僅要注重自身教學能力和課堂掌控能力的提升,更要從源頭入手,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構建現代教學體系,用科學方法引領學生參與到專業實踐教學中來。
(二)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完備
應用心理學作為基礎性學科,在整個實踐教學體系中占據著核心地位,但是很多教師忽視了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重要性,不同知識點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與聯系,造成了教學上的諸多問題,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從知識體系構建入手,通過系統性的規劃,將應用心理學知識都納入到完整體系中,實現教學體系的優化,引領應用心理學學科向前發展。在構建教學體系中,很多老師缺乏宏觀教學觀念,依然從微觀知識點入手,無法從宏觀層面理解教學內容,導致了教學的碎片化現象,學生也很難融會貫通,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2]。
(三)學生缺乏實踐教學參與度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大學應用心理學教育正在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教師主導到學生主導,這是應用心理學學科的本質性變革。但是在開展教學過程中,由于很多教師實踐教育理念不夠創新,教學方法較為落后,學生缺乏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一般都是根據教師的節奏展開學習,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能動性得不到充分調動,學習效果也不夠理想,制約了現代高效課堂的構建,學生的應用心理學實踐應用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鍛煉,成為影響學科綜合教學質量的瓶頸性問題,有待深入探究,尋求科學的解決方法,引領學生參與進來。
(四)實踐教學思維的局限性
對于多數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教師而言,實踐教學的外在形式是基于其內在思維邏輯之上的,因此,良好的實踐課程需要教師具備能夠切實有效提高學生能力的思維狀態,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學科教學當中,發揮自身的思考力和思維力,在教學實際的基礎上,構建屬于本學科的教學思維框架,但是就目前而言,教師只是因書本而教學,并沒有考慮到更深一層次的教學提升,這就影響了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五)學生缺乏自主實踐探索意識
在應用心理學實踐學習過程中,我們始終將學生作為課程目標的出發點,尤其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時,我們盡可能做到兼顧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但是就目前教育發展而言,我們直觀的看到,只有學生真正投入到學習當中,才能有效的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提高自己的實踐學習能力,這也是教師難以強加給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在目前的教學之中,許多學生已經習慣機械地接受知識,常常是無意識地參與實踐教學,并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缺乏吸收消化的時間。這就是課堂教學與課外拓展難以有效結合,相互促進的原因所在。
三、高校應用心理心理學實踐教育體系構建的原則
(一)提高實踐教育教學的嚴密性
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具有很強的嚴密性與組織性,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達到教學的基本目標,并進行有效的提升,讓知識能夠與社會發展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科向前進一步的發展。實踐教學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組織的嚴密性,也就是能夠暢通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渠道,達到一種共贏的目標[3]。雖然我們常說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但是我們也不能夠忽視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的指導與實踐作用,因此我們需要為教師提供一個更為有效的教學程序模式,讓教師能夠在教學與培訓當中增強自身對于教學的把控能力,提高實踐教學的嚴密性。
(二)增強學生學習發展的自主性
在應用心理學常規實踐教學當中,我們會不自覺地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常常以教師的標準、教師的講授來衡量課程的質量和達成的高度,這對于教學現實的衡量,是一種有失偏頗的表現。實踐教育模式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致力于對學習內容的鉆研與自身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與此同時,也能夠進一步強化教學的生成性,讓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獲得更快的提升,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科水平與能力。
(三)通過實踐促進學生系統思維的構成
在應用心理學專業雜蕪的知識體系當中,我們很難有效的將實踐知識傳授給學生,尤其在較短時間內需要向學生灌輸大量知識的時候,更是難上加難。因此為了便于學生對于不同階段與層次知識的掌握,我們可以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總結與反思能力,從而形成自身的對于專業學科知識的認識,體系讓思維能夠有效的促發學生的頓悟。實踐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的梳理所學的知識,并能將思維按照導圖的形式進行排布,讓某一個知識點成為整個系統的一個分支,在學生需要汲取的時候,進行快速的查閱,提升應用心理學專業知識應用能力。
(四)發揮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新媒體新技術已經進入了應用心理學專業教學當中,成為提高教學生動性與新穎性的輔助工具,為了更好的達成實踐教學目標,促進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我們應在常規實踐教學中有意識的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但是,琳瑯滿目的技術手段的沖擊下,我們必須要找到一條與應用心理學知識內容有效融合的道路,也就是我們必然要將實踐教學的重難點與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而不是我們常見的擺花架子,只注重形式,而忽視了媒體技術的真正作用。為此,應用心理學教師在實踐教學之初,就要結合本課的教學設計,對媒體手段進行篩選,落實教學發展信息化在課堂上的真正作用。
(五)借助現代微課模式開展實踐教學
微課是近些年逐步興起的一種教學形式,微課的重要意義就在于能夠將知識點濃縮小視頻當中,而且不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觀覽,也可以在課下進行二次復習使用,進行反復性的實踐演練。也就是說,微課學習打破了時間與地點的限制,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另一個方面,微課的出現也有效的解決了我們目前難以攻克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生無法實現反復教學,微課的使用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在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過程當中要有意識的進行微課教學的設計,并進行有效的指導,能夠將重點知識進行一定的整合,與此同時,教師在制作應用心理學實踐教育微課的時候,要注重微課類別的分析,我們可以將微課設計為某一個知識點內容的講解,也可以設計為對某冊書重點知識的有效復習,這樣才能夠拓寬微課使用的范圍,讓微課教學成為一種有效的實踐模式。
(六)開展實踐合作探究學習
合作探究學習的益處對于高校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來說,我們有目共睹,但是有些教師在利用合作學習的時候,卻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與討論,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合作教學的作用與意義。在此我們就不得不重點分析一下合作學習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合作學習時間不夠的問題,其次是教師在安排合作內容時沒有做到合理有效,三是教師在指導學習合作過程當中,沒有發揮自身的指導意義,讓自己脫離于合作教學之外,這樣就會造成合作學習的難以達成。為了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需要在合作中繼續做好合理科學的部署,同時又要留給學生充足的合作時間,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從而得獲得更多的知識,實現實踐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崔景貴.應用心理學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策略與機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5):70-74.
[2]王曦.應用心理學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策略與機制[J].速讀(下旬),2016(6):66.
[3]陳奕運.應用心理學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探討[J].求知導刊,2016(1):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