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屏 羅曉燕
摘 要:本文采用"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視角對苯酚進行教學研究設計。首先通過化學史引出苯酚,再觀察苯酚得出物理性質,即物理模型,接著通過苯酚的球棍模型自己苯酚的結構,即結構模型,最后根據實驗獲得實驗證據總結出苯酚具有弱酸性,及化學模型,從中滲透實驗觀和模型觀,培養學生實驗探究和實驗操作能力,深化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化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證據;模型;苯酚;教學設計
一、總體設計思想
1.教學過程觀、教育目的觀
本節課是以教師傳授和學生建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課堂上除了教師傳授知識外,更注重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培養。該課在學習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滲透了方法,主要滲透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核心素養,培養實驗操作的技能和“實驗觀”、“模型觀”等化學本原觀。
2.本節課的流程思路是:
(1)引入模型,通過化學史引出苯酚;
(2)物理模型,觀察新制苯酚和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之后的苯酚,再通過提問總結歸納出物理性質;
(3)結構模型,圖片介紹苯酚的結構,再根據圖片分析寫出苯酚的分子式和結構簡式,總結苯酚的結構;
(4)化學模型,根據苯酚貼膏的說明書提出猜想:苯酚具有酸性,再設計實驗獲得的實驗證據來驗證猜想,接下來整合模型得到苯酚具有弱酸性,并根據該性質寫出相關的方程式;
(5)應用模型,練習強化,回歸生活;
(6)總結模型,從知識層面上升到技能層面再到思想觀念層面。
3.本節課的教學特色是:
(1)化學史料點題:通過化學史引出苯酚,引起興趣的同時,激發學生學好本節課的使命感,開頭具有吸引力和啟發性;
(2)模型主線清晰:以模型為線索,結合探究式教學方法,層層遞進,從物理模型→結構模型→化學模型→應用模型,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思維和模型觀,內容豐富且清晰明了;
(3)尾首呼應強化:與生活實例相結合,鞏固知識點學習的同時,讓學習不拘束于課堂和考試,結尾簡潔有力。
二、教學內容分析
1.知識點分析:
本節課主要學習三個知識點:物理性質、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弱酸性)
2.課標分析:
認識酚的組成和結構特點、性質、轉化關系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3.教材分析:
苯酚是繼乙醇后又一重要的烴的衍生物,它是由羥基和苯環構成,是對以前學過的知識的延伸。本節教材安排在苯和乙醇之后,想讓學生認識到官能團對有機物性質的影響與制約;讓學生理解官能團的性質與所處“氛圍”有一定的相互影響,從而認識到官能團是物質化學性質的決定因素;讓學生學會全面的看待問題,能更深層次的掌握知識;在學生掌握苯酚性質的同時,又為后面烴的衍生物的學習提供了方法。[1]本節課在整個有機化學中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為后邊的有機化學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學生情況分析
1.知識、技能方面的現有水平與可能存在的困難;
水平:
(1)初步掌握了官能團對有機物主要性質的決定性作用;
(2)有機分子中的官能團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之間的相互聯系有了一定的認識;
(3)能掌握常見的幾種有機反應類型;
(4)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
困難:
(1)綜合實驗能力相對較弱;
(2)應用無機中酸的性質來設計實驗以探究酚的酸性這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難。
2.能力、方法方面的現有水平與可能存在的困難;
水平:
(1)具有一定的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及描述的能力。
(2)具備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能對一些實驗現象解釋。
困難:
(1)未具備掌握和應用證據推理出模型的能力。
(2)未具備從本質上認識物質性質的能力。
3.觀念、素養方面的現有水平與可能存在的困難。
水平:
(1)知道球棍模型、結構模型,對模型有初步的認識。
(2)本質觀:知道化學知識可以來源有實驗。
困難:
(1)不知道其實性質也可以是模型。
(2)用證據推理模型存在困難。
(3)沒有學過核心素養,不知道什么是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四、教學與評價目標
1.教學目標: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掌握苯酚的物理性質、分子結構,理解苯酚的化學性質之一:弱酸性,并初步建立苯酚的物理模型、結構模型和化學模型;
(2)通過苯酚弱酸性實驗的探究,認識和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同時認識到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核心素養并培養模型觀;
(3)通過觀察、實驗、分析等方法,進一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4)體會苯酚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關注化學與生活、化學與健康的意識。
2.評價目標:
(1)通過問題提問學生堂上回答方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診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水平,并加深學生對問題的印象,同時診斷學生對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核心素養的認識水平;
(2)通過對生活實例的討論與點評,診斷并發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模型的認識水平。
(3)通過對反思日記詳細閱讀,診斷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點,學習方法和觀念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和認識學生思路結構化水平。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苯酚的結構、苯酚的弱酸性、模型觀、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核心素養的學習
難點:苯酚的弱酸性、模型觀、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核心素養的學習
六、教學過程設計
參考文獻:
[1]胡紹平."苯酚"教學設計[J].化學教育,2010,31(S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