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靜
對醫院而言,在進行管理工作過程中,財務內控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換言之,也就是醫院財務管理者利用多種內部資料信息,比如財務報表與預測計劃等,科學評析醫院特定時期財務狀況,由此服務于發展決策以及日常管理等,為其提供重要依據,同時引導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的財務管理工作。
這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一起案例,原住院處主任石某在任職期間,通過利用自身職務之便非法偽造醫療預交金退款證明,共有一千多張。然后連同無業者陳某,假冒患者與家屬從醫院騙取了900多萬的退款。同時,石某還通過職務所存在的漏洞,侵吞300多萬住院款。
公立醫院的財務會計內控機制在建設時,建設人員需要嚴格遵守四項原則。其一,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執行工作,切忌違法違規現象的出現,同時還需以醫院實際情況為依據,制定規章制度。其二,對于內控機制而言,必須遵守束性原則,有效約束所有工作人員,每個工作人員都不得違反規章制度。其三,在經濟業務方面,確保財會內控機制建設全面覆蓋與之相關的崗位。其四,多個機構存在于內控機制中,并且權力職責也呈現多樣性特征,因此必須綜合考慮如何劃分,使所有工作人員明確自身職責,從而提高財會內控效率。
由上述案例可知,對于醫院內控失控事件而言,不確定性是其突出特征。當下,仍舊有多種問題存在于內控制度中,而這些問題極易引發失控事件。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并且關乎財會內控的規章制度建立時間較短,雖然不斷頒布內控規范制度,但是因為頒布時間短難免不夠健全,所以具體應用流程尚且較為稚嫩。財會內控法規頒布的本意是有效服務內控制度執行,在正確引導的同時加強其規范性。不過,根據實際情況看,在實施財會內控體制與制度方面,公立醫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在我國很長一段時間中施行計劃經濟體制,對公立醫院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導致其無法深刻認知財務會計內控體制與制度,仍舊依靠之前的管理經驗進行內控管理,比較缺乏科學高效管理方法。因為部分醫院重視自身眼前利益,不能獲取隱藏利益,制度建設的規范意識薄弱,導致內控管理效果得不到有效保障。因為醫院本身存在的忽視,當醫護工作者開展工作時,有時為避免麻煩并不嚴格遵守已制定的規章制度,消除了內控工作的監督性。
大多公立醫院選擇在財務部門基礎上設置內審部門,使其成為財務部門的附屬部門,反而限制內審工作開展,無法體現其獨立性及權威性,更為嚴重的是間接影響內審數據最終結果,導致最終評價結果不能落到實處。與此同時,因為公立醫院不夠重視財會內控工作,并且其本身也尚未構建必要獎懲制度,在評價制度方面由于欠缺規范標準無法進行有效約束,進而影響最終執行,導致其流于形式,甚至有虛假成分存在于信息系統中,大大增加財會內控制度優越性的發揮。
在公立醫院財會內控工作開展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職業素質與文化水平直接影響工作效果。由于會計工作者具有較強流動性,如果缺乏職業素質及責任意識,極易導致內審偏差出現,甚至存在虛假發票和公款挪用等問題。
在公立醫院中,對于財會內控機制,相關建設人員必須不斷提高對內控工作的重視程度,有效改善內控設計程序,并且不斷優化經濟業務,進而促進公立醫院的健康長遠發展。

對于公立醫院內控工作執行而言,相關領導者的財會內控意識發揮著不容小覷的決定作用。因此,必須全面優化其工作作風及指導意見,從而強化財會內控效果[1]。與此同時,領導者還應足夠重視財會內控工作,確保成為工作人員良好榜樣,加大財會內控工作重要性宣傳力度,進而提高所有工作人員對財會內控工作的重視程度,基于財會內控機制優化,提高其應用效率。
在公立醫院中,財會內控機制程序相對比較重要,既與財務監督息息相關,也緊密聯系多種控制制度。所以,當進行財會內控機制建設時,管理部門必須提高對相關程序的重視程度。第一步要做的便是,明確所有崗位在程序中需要承擔的職責,在一定程度上約束工作人員,使其高效完成權限內的工作。其二,合理建設定期輪崗制度,有效發揮其制衡作用,由此防止影響實際發展的問題出現。其三,基于機制程序,足夠重視其監督及審批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為公立醫院內控效果提供重要保障[2]。除此之外,相關機制建設者還應加強指導工作規范性,并且針對財務工作進行階段性檢查,實現公立醫院財會內控機制的根本優化。
通過機制建設者建立健全業務活動體系,對財會工作人員產生有效引導作用,使其嚴格按照既定規則執行工作,確保內控機制充分滿足規范化及標準化需求,由此提高活動效率[3]。其一,對于財務會計,需要不斷提高其真實性,為此對財會人員提出更高要求,必須認真、詳細評析會計資料,精準核對會計信息,盡可能防止影響實際發展問題的出現。其二,在財務賬簿方面,對公立醫院的要求越來越高,必須提高其法律性,應該以先關法律法規為依據,做好賬冊制定工作,從而防止影響經濟效益問題的出現。其三,嚴格實行標準財務管理制度,加強財會工作有效性,基于此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4]。
公立醫院成本支出直接影響經濟水平,因此,財會內控機制建設者應提高對成本控制的重視程度,確保動態管理經濟成本。其一,對于內控人員而言,需要以醫院實際情況為依據,以經濟成本為對象,定期開展預算工作,并通過預算體系的科學應用控制不合理成本,盡量防止影響經濟效益問題出現。其二,合理制定開支標準,并盡可能豐富與完善,在醫院經濟支出過程中綜合考察資金應用狀況,只有達到相關規定,才可支出資金[5]。此外,近些年公立醫院對大型先進醫療設備的需求猛增,不斷加大引進力度,因此必須嚴格、詳細分析該工作,基于監控適當降低成本支出,從整體上提升醫院經濟水平。其三,嚴格處罰貪污腐敗人員,確保經濟體制不受影響。還需建立健全招投標制度,對于部分大型醫療項目而言,應該利用招標形式開展,這一舉措有利于經濟活動,可以提高其公開性,防止影響經濟發展的問題出現。
當下,大多公立醫院已建立財會內控機制,不過當進行實際操作時,仍舊存在領導者忽視財會內控機制建設、尚未建立健全成本控制體系以及相關工作者職業素質與文化水平低等較多問題,直接影響醫院發展。對此相關領導者必須提高對該工作重視程度,積極采用有效對策進行處理,并建立健全責任制度,從而充分發揮公立醫院財會內控機制作用與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