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五蓮縣司法局

高澤街道調委會“黨員老兵調解室”調解員讓當事人握手言和
在山東省五蓮縣,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脫下軍裝,卻依然保留著軍人剛正不阿、愛崗敬業的本色;
他們離開部隊,卻始終堅守一名共產黨員忠誠為民的使命和初心;
他們放下沖鋒槍,拿起矛盾糾紛化解的“繡花針”,在人民調解的崗位上展現責任擔當,以實際行動彰顯軍人本色;
他們活躍在群眾身邊,第一時間化解糾紛,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他們就是五蓮縣“黨員老兵調解員”。
山東省五蓮縣司法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縣域民情實際,創新矛盾糾紛化解模式,借助全縣退役士兵專項公益性崗位安置時機,在全縣12個司法所打造“黨員老兵調解室”,讓44名退役老兵加入到人民調解隊伍中,充分發揮退役軍人基層生活經驗豐富、熟悉當地村情民俗、公道正派的優勢,承擔起糾紛排查、矛盾化解等工作,有力筑牢了基層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2017年以來,退役老兵共參與調解各類矛盾糾紛483件,調解成功率達到98.5%。
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就是要把好源頭控制,抓早抓小抓苗頭,將各種矛盾問題解決在基層。為此,五蓮縣司法局采取切實措施強化基層調解平臺建設。
構建規范化實體平臺。五蓮縣司法局從中央、省政法專項裝備資金中擠出50余萬元,在對各司法所進行提檔升級的同時,重點推動“黨員老兵調解室”軟、硬件建設,配置電腦、打印機等設施,使“黨員老兵調解室”在硬件設施、軟件配備上均達到規范化標準。同時,落實黨建引領,注重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軍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優秀品質,在12個鄉鎮(街道)掛牌設立“黨員老兵調解室”,由縣司法局統一授牌,掛于調委會顯著位置,提高“黨員老兵調解室”的群眾知曉率。
探索立體化網絡平臺。積極適應“互聯網+ ”的發展趨勢,創新啟用日照“智慧調解”信息系統,構建矛盾糾紛快速處置機制,確保線上線下立體調解,矛盾靈活就地化解。同時依托“五蓮司法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實現調解員24小時在線服務,保證群眾足不出戶便完成人民調解線上申請,老兵調解員第一時間上門調解糾紛,及時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切實打通法律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石場鄉調委會“黨員老兵調解室”調解員成功調解一起糾紛
統一培訓教材,建立幫扶機制。作為調解員,不僅要“調得了”,還要“調得好”。為提高老兵調解員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縣司法局統一編制了《“七五”普法業務學習材料匯編》,內容涉及民法、農村土地、合同糾紛等日常各項業務,貼近工作實際,成為老兵調解員的實用工具書。發揮結對幫扶作用,實行“一對一”幫帶機制,由調解經驗豐富的調解員手把手對老兵進行調解方式和方法的培訓。從《人民調解法》的解讀、常見糾紛的調解技巧、對當事人的問詢技巧、調查筆錄的書寫、調解協議書的起草、調解案卷的制作等方面一一進行認真細致地講解,使每一名老兵都能夠熟練掌握矛盾糾紛的調解程序和文書制作。
培育調解文化,強化職業歸屬。積極發揮先進典型的模范引領作用,由“全國模范司法所長”“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全國人民調解能手”等先進人物組成講師團,對老兵調解員進行定期輪訓,重點講解化解矛盾糾紛的實例、技巧,以真實生動的案例講解培育職業精神,增強老兵調解員的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
創建道德講堂,弘揚德治之魂。堅持以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德治”切入點,以道德講堂為主陣地,注重發揮道德的教化引領和規范約束作用,堅持每季度一個專題,每月舉辦一次“道德講堂”活動,通過觀短片、聽故事、誦經典、談體會等方式,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老兵調解員樹立崇德向上、見賢思齊的良好風尚。

街頭鎮調委會“黨員老兵調解室”調解員到村里調解糾紛
統籌信訪、公安等多方資源力量,建立完善聯調聯動機制,推進矛盾聯調、部門聯合、問題聯治、應急聯動,合力化解矛盾糾紛,實現矛盾糾紛的閉環調解。
加強“訪調對接”。在鄉鎮(街道)推動建立“訪調對接”工作機制,由“黨員老兵調解室”與各鄉鎮(街道)信訪辦建立工作對接,推進訪調一體化,對具備條件的初信初訪案件,由老兵調解員先行介入;對重大、群體性信訪案件,統籌法律服務資源,組建調解工作專班,合力攻堅,積極參與承接群眾及退役軍人來訪工作。2018年以來,“黨員老兵調解室”共參與化解信訪案件55件,成為來訪群眾及退役軍人的情緒疏導站、維權保障站和政策宣講站。
完善“警調對接”。各司法所充分把握“關口前移、預防為主、調解優先、促進和諧”的工作原則,結合轄區實際,推動“黨員老兵調解室”與各鄉鎮(街道)派出所建立對接機制,推動矛盾糾紛信息資源共享共通,形成對突發性矛盾糾紛的化解合力,提升源頭性、苗頭性問題的預警預防能力,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效能最優化。今年以來,老兵調解室調解派出所移交的“110糾紛”共計67起。
建立“援調對接”。依托12處“黨員老兵調解室”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每村設立一名法律援助聯絡員,使法律援助服務網絡向城鄉、社區有效延伸,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縣、鄉、村三級全覆蓋法律援助網絡。實現法律援助與人民調解有機結合,使受援人得到及時、快捷的調解服務,切實降低受援人的解紛成本,增強人民調解在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中的基礎性作用。目前,老兵調解室調解法律援助案件共計41件。
落實老兵調解員工資待遇保障,全縣每年公益性崗位人員的人頭費用支出392.16萬元,全部由縣財政承擔。認真落實財政部、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經費保障的意見》,同時按照“一案一補”原則制定《調解案件補貼管理辦法》,根據老兵調解員化解民間糾紛的難易程度,分別按照每件100元、280元、460元標準給予補貼,極大調動了老兵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
黨員老兵調解室成立以來,老兵調解員通過分片包聯、進村入戶、送法普法、耐心疏導,化解了土地邊界、鄰里糾紛、家庭矛盾、勞動爭議、生產經營等各類矛盾糾紛,充分發揮了黨員老兵的先鋒模范作用,成為了基層社會治理的“穩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