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毅/重慶市司法局

永川區鄉賢人民調解員調解一起鄰里糾紛
受理各類矛盾糾紛48.1萬件,調解成功47.3 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8.5%,這是重慶市2018年以來人民調解工作取得的成績。
近年來,重慶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司法部決策部署,不斷深化“楓橋經驗”重慶實踐,通過加強組織隊伍建設,完善協調聯動機制,提升調解能力,切實發揮出了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
按照人民調解法治化、專業化、社會化、智能化建設要求,依托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人民調解組織建設、隊伍建設、智能化建設,人民調解工作實現新發展、煥發新活力。
一是健全完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基本建成以區縣重大矛盾糾紛調解組織為龍頭,鎮街調解組織為骨干,村居調解組織為基礎,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為延伸,點、線、面相結合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體系。全市共建成人民調解組織12924 個,做到了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調解組織,實現了人民調解組織全覆蓋。全市共建成鄉鎮街道調委會1029 個、村調委會8063 個、社區調委會3030 個,建立村居調解聯動小組,實現調解員、網格員、樓棟信息員矛盾糾紛聯防聯調聯控,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實現行業專業調解組織全覆蓋。持續推動矛盾糾紛易發多發的醫療、城市管理等10 個重點領域以及知識產權、金融保險等新興領域調解組織建設,全市建成重點領域調解組織428 個,區縣平均10.7 個,企事業單位調委會98 個。實現三調對接調解組織全覆蓋。區縣級信訪事項人民調解組織、駐法院調解組織以及實有警力20 名以上的駐派出所調解組織全部建立。
二是全力打造專業專職調解隊伍。各區縣大力培育人民調解“精兵強將”,全市共有專兼職人民調解員68930 名。選優配強隊伍,對全市調解員隊伍進行分析排隊,2018年以來,對不能勝任人民調解工作的解聘2810 人,新選聘具有較高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識,會做群眾工作的人民調解員3800 名,人民調解員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推進專職專業,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的意見,按照“3221”標準壯大專職調解員隊伍,現有專職人民調解員2476 名。積極應對人民調解專業化、法治化新趨勢,全市建立人民調解專家庫40個,為重大復雜疑難矛盾糾紛和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矛盾糾紛提供專家咨詢意見,實現“專業的事讓專家做、行業的事讓行家辦”。動員社會力量,建立以“五老人員”“兩代表一委員”“鄉賢”、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為主的人民調解志愿者隊伍276 個,打造“賢俊調解室”等個人品牌調解室332 個,鄉賢評理堂149 個。
三是持續提升調解智能化水平。加快“互聯網+調解”建設步伐,將人民調解全面納入12348 重慶法網建設,推動人民調解與法律援助、律師、基層法律服務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協同共享,在社會治理任務重的鄉鎮、村居調委會重點推進遠程視頻調解,并將于3年內實現村(社區)視頻調解全覆蓋。加強“巴渝和事佬”品牌建設,全面升級“巴渝和事佬APP”,實現了線上申請調解、自主選擇調解員、協議自動生成、司法確認在線推送、調解數據智能分析。全市已有3.1 萬余名人民調解員、律師和15 萬余名群眾注冊使用,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56 萬件,用戶好評率96%以上。擴大“電視調解”影響力,與重慶廣電集團深度合作,持續更新《凡人有事·調解進行時》《大城小事》《都市700》三檔電視調解節目,成為全國電視調解規模最大的頻道之一,人民調解的知曉度和公信力顯著提升。
緊緊圍繞“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街、矛盾不上交”這一目標,積極推進矛盾糾紛控增量、減存量、防變量,推動“訪調警調訴調”對接,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
一是著力控增量、減存量、防變量。各級調解組織主動作為,既堅持預防為主、排查在先,也努力確保控制得住、處置得好。抓早抓小控增量。發揮人民調解組織遍布城鄉、緊貼群眾優勢,2018年以來,組織引導1.2 萬個調解組織、6.9 萬名調解員定期開展拉網式排查糾紛5.6 萬余次,調解糾紛40.9萬余件,實現了矛盾糾紛源頭防控。攻堅克難減存量。以化解信訪陳年老案為突破口,2018年7月以來,各區縣司法局(司法所)主動承接陳年老案213 件,現已成功化解153 件,化解率71.83%。其中,土地流轉、征地拆遷等領域糾紛占60%以上,“潼南太安土地流轉糾紛”等涉及百人以上案件4 件;時間跨度5年以上48 件,10年以上7 件。履職盡責防變量。2018年以來,對可能影響安全穩定的重大案件及時預警、主動報告當地黨委政府2827 件次,與公安、信訪、綜治等部門銜接1708 件次,防止民間糾紛轉化為治安案件946 件,防止民間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482 件,防止民間糾紛轉化為民商事案件604 件,有效防止了矛盾轉化升級。

調解員現場調解一起土地糾紛
二是強化訪調警調訴調“三調”協同聯動。發揮人民調解對矛盾糾紛的分流減壓作用,形成了公安、法院、信訪等部門協同聯動、綜合調處的良好局面。健全制度機制。2018年下半年,出臺了“訴調警調訪調”對接三個指導意見,各區縣均對標出臺實施方案,確立了案件移送、指派分流、協同配合、反饋評價等工作機制。厘清職能職責。明確所駐單位負責調解室辦公場地、辦公設施設備,司法行政部門負責調解室規范化建設,配合做好調解員選聘等,共同加強調解業務指導。強化工作保障。成立三調對接協調小組,將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工作情況納入績效考核。2018年以來,信訪事項人民調解組織接受信訪部門調解糾紛720 件,“駐法院調解室”接受法院調解糾紛10048 件,“駐派出所調解室”接受派出所調解糾紛14915 件。
三是推進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銜接。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各自優勢,有效實現“三調防線”抓防控。堅持應調盡調。各級人民調解組織敢于擔當、主動作為,努力實現案結事了,確保將絕大多數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注重引導銜接。對不適合人民調解或人民調解無法解決的矛盾糾紛,主動通報有關行政機關、人民法院,引導群眾通過行政調解、訴訟等方式依法解決,有效防止矛盾糾紛失管失控,達到了人民調解化解一批、行政調解調處一批、導入訴訟判決一批的效果。2018年以來,人民調解組織向有關行政機關移交矛盾糾紛900 余件,引導群眾通過訴訟化解矛盾糾紛1700 余件。加強制度建設。啟動《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行政調解工作的意見》的修訂工作,起草了《關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銜接的指導意見》,推動“三調”銜接常態化、長效化。
一是提升培訓實效。豐富培訓內容。根據矛盾糾紛發展新特點新趨勢,重點開展社會形勢、法律政策、專業知識和調解技能等方面的培訓,邀請馬善祥同志巡回宣講“老馬調解法”,形成了矛盾糾紛化解“一馬當先、萬馬奔騰”的良好格局。創新培訓方式。引進“行動學習法”等培訓方式,采取交流研討、案例評析、旁聽庭審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2019年 組 織3 批次450 余名指導和具體從事人民調解工作的司法所長赴浙江大學培訓。落實培訓責任。市司法局制定培訓規劃,吸納全國人民調解專家、模范人民調解員組建講師團,區縣司法局扎實開展調解員崗前培訓,骨干培訓和專業培訓,2018年以來,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培訓調解員8萬余人次,受訓率達100%。
二是優化考核評價。完善考核指標,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人民調解納入防范化解重大社會風險(平安建設)考核,重點考核調解成功率、協議履行率、群眾滿意率以及民轉刑和重大敏感案件發生情況。實施等級評定。建立人民調解員等級評定制度,實行評聘結合,著力構建人民調解員素質考評、實績評估、群眾評議相結合的考評評價機制,考評結果作為調解員獎懲的主要依據。加強示范引領。2018年以來,44 人獲“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先進個人)”,379 人獲“重慶市優秀人民調解員”和“重慶市人民調解能手”稱號,讓廣大調解員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三是加強激勵保障。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支持人民調解工作,關心關愛人民調解員工作生活。資金上傾斜。2018年以來,各級新增投入人民調解工作經費、案件補貼和人民調解補助經費8000 余萬元,各區縣穩步提高人民調解員補貼標準,激發和調動了人民調解員的工作熱情。政治上激勵。在推選“兩代表一委員”時向優秀人民調解員傾斜,激發人民調解員職業榮譽感。工作上關愛。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增配移動調解智能終端,為調解員專心專注化解糾紛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