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企業戰略重點強調進攻,且只考慮了企業正常運行狀態下的戰略目標以及目標的選擇和實施,而各種危機可能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卻被忽略了。與此同時,我國逐漸步入經濟轉軌時期,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企業接下來需要面臨的危機將是復雜且多樣的,因此,加強企業戰略管理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本文就經濟轉軌時期,我國企業如何進行戰略管理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轉軌期;企業管理;戰略管理;危機管理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微利時代逐步到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轉軌期企業經營難以實現差異化,同質化現象層出不窮,相同或相似企業之間往往通過打價格戰進行比拼。經濟轉軌使企業生存更加困難,同時又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但實際上能抓住機會,在這次改革中轉型成功的企業是屈指可數的,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多元化、全球化是其發展壯大的一個新方向,但從現實來看,不僅沒有從中獲益反而陷入到多元化牢籠中的企業觸目皆是。自中國加入WTO以來,通過不斷努力,我國能與世界一流國家競爭的企業逐漸增多,但在影響力上還是不如發達國家企業。事實證明,要想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一定要加強企業戰略管理上的重視。
一、企業管理核心的兩次轉變
1.第一次轉變:從“以人、財、物”為核心到以“戰略管理”為核心
這一次轉變企業管理核心經過了兩個階段,一是“以人、財、物”為核心的管理,主要流行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從管理角度出發,包括技術、營銷、財務、人事、設備、質量、產品以及生產等方面的管理;從智能管理角度出發,其又包括控制、調節、指揮、組織、計劃以及決策等環節;從管理方法和理論上看,一為“泰物”管理理論和方法,主要是“管物”,二為由梅奧為代表的管理學生提出的人事勞動管理,該理論的基礎是“行為科學”,其主要是“管人”的方法和理論;三為財務會計和市場影響管理,其基礎是“微觀經濟學”,是“管財”的方法和理論。在這種“以人、財、物”為核心的管理下,過于強調企業的內部因素,企業外部環境卻被忽略了,此管理方式是較為封閉的。
第二個階段,是以“戰略管理”為核心的管理,流行時間為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在此管理方式下,企業管理從封閉式轉變為開放式,在提高企業內部效率的同時,更強調對適應能力的增強。企業“戰略管理”主要指在明確企業使命的情況下,結合內部外部的環境要素,以此制定發展目標并有效落實目標,最后實現企業使命的一個過程。“戰略管理”主要特點是:企業決策依據的是未來環境的變化情況,將企業長遠目標與日常管理相結合;使各種企業管理要是與企業總目標相結合,以此增強環境適應能力;它具有領導性質,能夠把企業所有員工的行為統一起來,最終形成戰略行為。
2.第二次轉變:從“戰略管理”到“危機管理”
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的戰略假設前提正在發生改變。工業時代的假設前提是:基于環境較穩定,未來仍然呈現的是目前的發展趨勢,企業資源照常流動。如果按照這種走向,企業可以隨著對經驗的不斷積累以及通過對局部的創新來增強競爭力,該戰略形態被稱為線性形態。但從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企業的戰略假設前提已經不成立了。環境頻繁波動,未來不可測,未來也不一定呈現目前的發展趨勢,企業資源難以流動。這種走向下企業需要實施的戰略形態為非線性形態,它強調立足于全局,著眼于未來,結合組織能力,通過資源共享與合作,實現互利互惠。該戰略的目標并不是單純地將企業“做大”,而是增強企業的環境適應力,進而使企業能長久地存活和發展下去。在新假設提出后,危機管理這一新管理理念也隨之出現,將研究競爭中出現的危機作為出發點,對危機出現的過程和原因進行分析,對解決、應付和預防危機的策略和手段進行制定,以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應變力和免疫力,使企業管理者能及時捕捉到有效信息,根據某些先兆判斷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并制訂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盡可能把危機扼殺在搖籃里,使企業順利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其次,危機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管理理念,其是依照戰略管理的相關理論開展各種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成長起來的,危機管理與戰略管理在內涵方面有很多相似性,但危機管理實際上更超前更全面。戰略管理的實質其實是一種企業結合自身情況以及所處環境特點向管理部門說明企業目標實現的途徑和方法,它其實就是想告訴企業全體員工怎樣及時抓住由環境所帶來的機會,同時又能規避環境所帶來的威脅,它重點強調企業的管理地位。再就是危機管理,其首先要求對企業的戰略問題進行解決,以便對企業危機的來源和產生原因作充分了解和認識,分析和預測危機情況下可能造成的影響,由此構建出一套完善的危機管理體系。總而言之,危機管理作為一種新型企業管理理念,比戰略管理更超前更全面,在往后的發展中,戰略管理將逐漸被危機管理所取代,新經濟時代下,企業管理核心會變成危機管理。
二、戰略管理與危機管理相結合是經濟轉軌期中國企業管理的必然選擇
我國以往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是高度集權的,企業必須按照政府的指導開展經濟活動,隔絕了市場,企業危機感低,自然不用太重視戰略管理,據調查顯示: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企業至少有90%未規劃戰略,沒有分析未來發展方向和行業預測。而有些雖制定了戰略,但其實只是一些空泛、抽象的口號,并沒有實際意義,此戰略中缺少企業創辦的使命和宗旨、企業發展的規劃藍圖、發展方向和經營領域、戰略保障、智能戰略以及戰略突破點和重點等要素,在發展過程中大部分企業都缺乏對戰略問題的思考,以致于出現目光短淺、貪大求全、盲目跟進等情況,甚至有些企業剛發展壯大就面臨崩潰,很難將壯大維持下去。
再就是,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化的進步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世界經濟持續發展需要依靠國際貿易合作、投資融資、科技交流等來推動。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各大企業逐漸深度融入到全球產業鏈條中,這對中國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不斷完善我國經濟體制的同時,我國經濟將面臨更大的危機。產生危機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我國企業與世界級企業相比還缺少一定競爭力,且政府職能還未得到轉變,也沒有真正建立起市場經濟機制和體制,國內大企業規模并不大,實力也不強,市場集中度較低,沒有足夠的創新和危機意識,抗風險性較弱、環境適應能力較差等。所以,加強危機管理對我國來說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樹立危機意識,增強環境適應力和應變能力。而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企業都沒有危機管理和危機意識,據調查了解,我國很多企業不進行危機管理是認為本企業能夠抵抗得住任何危機,而這部分企業通常不會制訂任何應對危機的策略和計劃。存在上述觀念的企業大多對危機管理缺少一個清楚的認識,認為只有在外部因素的影響下才會產生危機,危機管理也只是危機發生后的一項事故處理工作,而只要能夠游刃有余的處理因危機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就相當于實現了落實了危機管理。這類企業并沒有系統研究危機的實質、表現形式、產生的原因以及管理理論、方法和系統構建等,一旦突發危機,它們往往會感到不知所措,不能立刻制定出應對策略,進而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經濟轉軌時期,我國企業只有下定決心、苦練內功,才不至于錯過機遇,而練好內功的關鍵就在于轉變管理理念,可以說,創新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發展。缺少創新意識,管理理念自然就不可能先進,管理理念不先進,自然就不可能在危機管理和占領管理上做出成效,以至于阻礙企業的穩定發展。企業管理者必須加強對增強危機管理和戰略管理意識、將危機管理和戰略管理結合起來的問題的思考,開創出與中國國情相符、與企業實際發展狀況相符的一種新的企業管理模式,這是經濟轉軌時期下,企業在激烈市場中求得生存與發展的必然選擇。
三、經濟轉軌期我國企業戰略管理與危機管理相結合的方式探討
戰略管理指的是在對信息的充分利用下制定系統以及決策落實的一個過程,其必須依照相應的順序和流程,其中包括一些必要環節,以此構建出一個完整體系。如果從以往的看法來看,戰略管理通常被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戰略的控制、實施、選擇和分析階段。首先,分析階段需要做的是對企業經營宗旨進行確定,包括描述企業經營目標、哲學和目的,針對和本企業存在利益關系的組織和個人,全面評估他們的企業期望值,通常情況下,在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時,會用到SWOT模型,對企業優劣勢進行分析,以識別出外部環境可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選擇階段需要做的是擬定幾種戰略方案,以供選擇,戰略的擬定依據的是企業內部能力、外部環境和經營宗旨,并對方案作一一分析和評價,最后確定一套可行方案,再以此制定出計劃和政策。而實施階段,必要的情況下需要設計和改造組織結構,制定分期目標和年度政策、計劃,并為各個分期目標的實現配備資源,不斷調整報酬和激勵系統,直到其與戰略相適應,以確保戰略的有效落實。控制階段需要做的是對效益標準進行制定,以此來評價戰略實施績效和結果,判斷戰略預想是否能夠實現,再通過反饋信息和績效評估信息,制定權變計劃和糾正計劃。而實際上,傳統企業戰略管理存在的缺陷還是較為明顯的,它過于強調進攻,只考慮的正常運行狀態下企業的戰略實施、戰略選擇和戰略目標,卻忽視了信息危機、產品危機、財務危機、信譽危機、財產危機和人才危機對企業造成的影響。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因受到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我國企業需要面臨更為復雜、多樣的危機。所以,我國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除了要認識市場和及時抓住發展機會外,還要有一顆未雨綢繆的心,樹立危機意識,排除、分析和認識可能會面臨的潛在危機,把戰略管理和危機管理結合起來,企業要做好應對危機和風險的準備,不僅要為正常運行狀態下的企業制定發展戰略,非正常運行狀態下也要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袁穎璇.“互聯網+”時代企業戰略管理創新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9(33):62.
[2]劉振劍.“一帶一路”背景下“互聯網+”時代的企業戰略發展管理創新[J].納稅,2019,13(29):225-226.
[3]肖琳.基于經濟轉軌時期我國產業投資研究[J].納稅,2018(07):183+185.
[4]胡桂珍.轉軌時期企業經濟發展思想研究[J].知識經濟,2017(22):73-74.
[5]馬小洪.轉軌經濟發展時期流通企業的創新管理[J].商業經濟研究,2016(04):133-134.
[6]王書玲,郜振廷.經濟轉軌時期解讀企業誠信[J].中國商貿,2010(08):104-105.
[7]宋東風.我國經濟轉軌時期企業戰略管理的思考——從《大敗局》看我國企業管理戰略的缺失[J].商業研究,2007(06):47-48.
[8]吳蘭仙.戰略管理——經濟轉軌時期我國企業管理新課題[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02):19-23.
作者簡介:唐天路(1971.05- ),男,籍貫:河南,學位:碩士,職稱: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戰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