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生
【摘要】為滿足泉州市經濟發展對各行業人才的需求,泉州華僑職業中專學校積極地進行專業方向轉型,并建設相關實訓室,不斷為泉州及周邊地區培養大量新型信息技術人才,極具前瞻性和可持續性。文章以泉州經濟發展和產業特色為出發點,對轉型必要性、電子信息技術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泉州華僑職業中專學校轉型成功實例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產業特色;專業轉型;研究
一、專業轉型的必要性
(一)以泉州經濟發展及產業特色為依托
泉州是改革開放以來迅速發展的地級市,被公認為美麗宜居的國家園林、經濟商業與綠色旅游相結合的特色城市,泉州市各轄區經濟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發展迅速,企業緊緊圍繞“產業美、生態美和百姓富”的目標,加大創新特色經濟力度,結合泉州本市的產業特色和地理特點,因地制宜地積極謀劃出泉州包括石獅的紡織業、晉江的鞋業、南安的建筑建材和德化的陶器工藝等在內的五大傳統優勢產業。如今泉州各個大小的鄉鎮企業在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飛速發展。近年來,為了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泉州市政府加大力度來扶持泉州新型雛形企業,正努力培養石油化工產業、綠色旅游產業和電子信息產業這三大產業,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在所有特色服務產業中更能夠搭建起與世界交流的橋梁。泉州企業的發展特別注重與時俱進,將企業的產品特點與數字媒體技術相聯合,在跨境網絡營銷上取得了良好效益。基于此,泉州很多電子廠房與電商產業應運而生,為泉州各行業提供了標準化、智能化的大數據資源和平臺,提供了扎實的技術支撐。由此可見,依托泉州產業特色,泉州華僑職業中專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電子信息技術專業進行專業智能轉型是有必要的。
(二)電子信息應用技術存在的局限性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優勢和便捷高效等特點顯而易見,但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法制法規和政府導向等諸多方面因素致使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領域比較有限,在發展的過程中過于抽象和紙上談兵,也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細化實施方案。因此,在技術革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必須轉型,使電子信息技術更加細化、專業化才是可持續發展的硬道理。目前最為恰當的就是朝向“數字媒體技術應用+虛擬現實(VR)技術”方向、物聯網技術方向、“工業產品設計+3D打印技術”方向、“電子信息技術+工業機器人”方向。因此,在各中職院校,尤其以泉州華僑職業中專學校為例,鼓勵學生對泉州各大企業的產品特點和經濟定位進行分析,并將電子信息技術向“電子信息技術+工業機器人”應用轉型。
二、數字媒體技術結合VR技術的發展應用前景
數字媒體技術在各行業設計和模擬實景中的應用屢見不鮮。以泉州華僑職業中專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為例,他們其中有成功轉型為虛擬現實(VR)技術方向的,也有部分同學結合泉州市產業特色和自己愿意從事的行業特色轉型成物聯網技術方向、工業產品設計以及3D打印技術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泉州華僑職業中專學校結合泉州地區閩南傳統文化特色將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在藝術設計上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為泉州市未來的藝術設計和經濟效益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具體介紹如下。
(一)數字媒體技術在藝術設計上的應用
數字媒體技術是新時代背景下的科技產物,是以互聯網為載體的一項專業化技術。在藝術設計上運用數字化媒體技術,可以將設計者的理念提前進行無實物的模擬,最大限度地提升設計者的創作靈感和水平,為泉州這樣的園林化城市的景觀設計做出很大貢獻。可以說,數字媒體技術的出現為我國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更廣的機遇和前景。具體在藝術設計上的應用概述如下。
首先,數字媒體技術在藝術設計上應用可以有效節省時間與資源。傳統的藝術設計需要將整個設計流程融會貫通以達到藝術設計的連貫性,所以一旦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者差錯,那么整個藝術設計就必須全部推倒重來,在糾錯上耗時耗資源,極其不便。數字媒體技術則不同,可以將數字媒體技術中的所有流程以編程的模式進行數據存儲,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個小型數據轉化器,若在藝術設計的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時,就可以單獨進行修正,修正之后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數字技術進行整體檢驗和效果預覽,避免設計糾錯過程中的整體突兀和不協調。由此可見,數字媒體技術對于藝術設計的工作來說具有高效率、低耗時的優勢,這對于剛剛畢業的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畢業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背景下的科技產品,為自己的設計工作開辟一個創新的領域。
其次,有了數字媒體數據庫的依托,資源的索取更加多元化,渠道類別由傳統的千篇一律向紛繁多彩轉變。傳統的藝術設計都是取材于生活,藝術的靈感只能來源于生活,藝術取材單一乏味,形式枯燥。而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借助豐富而廣泛的媒體資源庫進行選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賦予藝術創作題材與表現形式更多可能性,進而創作出風格獨特、形式多樣的藝術作品。
再次,多媒體數字技術為藝術的設計帶來動感藝術形式,將藝術的設計制作成動態形式模擬圖,將設計者的設計理念以最高還原度呈現,在呈現中還可以將二維模式進行升級,升級成三維立體視覺效果,從感官上帶給觀眾沖擊力和震撼感,從而激發觀眾心中對藝術創作的共鳴以及精神世界更高的追求。
(二)電子信息技術轉型在工業機器人中的應用
工業機器人在市場中的應用屢見不鮮,主要集中在工業生產和工業機械操作上的應用,具體包括搬運、焊接、噴涂或者檢驗等領域。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科技發展與數字媒體之間的完美結合,通過軟硬件的配合和相互控制,使得工業機器人的運動具備規律性和可控規律固化的特點,只需要設定相應的行為軌跡程序,工業機器人就能持續不斷地完成相應軌跡,可一定程度地節約各行各業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所以,將電子信息技術純理論的內容向工業機器人的實際應用進行轉型,是一個順應時代發展的轉型模式。基于此,泉州華僑職業中專學校鼓勵一部分同學將理論結合實際,將電子信息技術轉向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工業機器人的正常運行離不開煩瑣的零部件精準搭配,所以工業機器人在構件上具備精準度高、運行流暢的特點。具體應用可概述如下。
很多機電設備都有不同階段的電氣運動位置檢測,人工檢測容易出現紕漏和檢測不準確。有了工業機器人之后,事先對所有電氣設備設定編碼器,編碼器結合信息技術和機器人技術,可以一次性將所有的檢測數據和問題都通過編程和設定進行篩選,對應各個電氣安裝的設備進行,機器人對電機和氣缸的運動精準度進行強有力的檢查工作,實施全面細致的校準工作,確保電機實際旋轉角度和目標角度相符合,為切實保障電機的工作性能奠定基礎。不僅如此,通過工業機器人的實地檢測和操作,可以有效避免施工人員在檢測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避免一些機電設備運行中的有毒有害氣體危害身體,將工人的雙手空出來進行計算機操作學習,節省人力,將科技便利發揮到最大。一旦機器人操作技術成熟,就可以將智能化生產工業提上日程,借助機器人與智能化集成系統相結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人制造,提升工業生產中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
(三)計算機技術結合3D打印技術在工業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的打印技術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進行打印,而3D打印技術是利用特定的科學技術進行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是一種新型加工模式。3D打印技術近年來在我國很多經濟發展飛速的城市廣泛應用起來,尤其在醫療、工業產品設計、紡織鞋業、機械產品等領域。3D打印技術的產品在形態上和三維層次上更加鮮明,這樣的優勢主要歸因于3D打印技術的基本原理。3D打印技術的原理在于將材料和產品數據進行疊加、分層再疊加成形的立體工藝,所以在打印流程上分為三維建模、數據分割、打印和后處理的細節流程,每一個細節流程都要對材料和加工工藝進行優化,才能依據不同材料類型和打印時間來生產出最符合產品需求的式樣產品。由此可見,3D打印技術作為新型的材料加工技術,與傳統的材料加工技術相比,具有周期短、高精細度和個性化定制的優點,同時也具備成本高和難以找準匹配型人才的缺點。對于泉州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城市來說,尤其是在泉州市一些紡織鞋業企業已經應用3D打印技術打印鞋底的趨勢下,3D打印技術的缺點不再是短板,而正好成為計算機應用技術相關人才進行轉型的切入口。因此,必須不遺余力地擴大計算機技術結合3D打印技術的應用,將其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三、結束語
信息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可從事信息技術應用產品開發、設計、維護、管理、營銷等方面的工作。在云數據科技發展的背景下,很多中職院校根據國家和省市重大戰略需求、專業發展規劃,及時調整專業方向,建設VR實訓室、物聯網實訓室、工業機器人實訓室、3D打印產學研中心,開設相關課程,讓學生在校所學與市場需求接軌,以適應我國智能制造對人才的需求。不管是VR技術還是多媒體數據技術或者其他新型技術,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均為新型的綜合性信息技術,其在實際應用當中融入了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圖形學等多種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泉州市的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因此,泉州華僑職業中專學校的轉型政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實用性和可持續性,值得推崇。
【參考文獻】
[1]王錦婷.關于藝術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新媒體藝術設計[J].消費導刊,2018(39):65.
[2]楊松.藝術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新媒體藝術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