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點式閱讀也被稱作批注,這是古人研讀文章的常用手段。對于語文教學而言,評點式閱讀轉變了傳統單純講解的模式,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多層解剖來實現對文章的個性化及多元化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進行獨立思考和獨立解讀,實現了對知識內容的再創造,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采取評點式閱讀的方法鑒賞和閱讀他人的著作,為自己積累豐富的文學知識,并為自己的文學創作奠定基礎。古人汲取知識的方法是可以被我們借鑒的,在高中語文學習時,學生需要盡量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多進行主動閱讀,只有自己閱讀才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為此,在評點式閱讀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課前自主閱讀非常重要,學生在課前閱讀的時候,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第一,仔細閱讀文章,對所閱讀作品中寫得精彩的地方進行圈畫評點;第二,在文章閱讀后,對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和內涵進行評點,掌握文章所要表達的具體內涵;第三,在評點文章的時候,應明確是自己與自己對話,是對作者探究過程的點評。
比如教學蘇教版高中語文《荷塘月色》時,學生可在課前進行評點式閱讀。在閱讀及評點文章的時候,學生通過多遍閱讀來初步了解文章內容,將文章中描寫精彩的地方圈畫出來,加上批注。如文章的第四段:“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學生可在該句下劃橫線,給予評點:“該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荷花數量之多和荷花綻放的絢麗。”采用同樣的方式,學生可以把自己感興趣的短語或句子圈上,在旁寫出評語,進而基本理解文章內容。在閱讀完文章后,嘗試總結文章的寫作意圖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同時將自己存在的疑問用筆記錄下來,在課堂中向教師提問。
課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階段,在課堂中開展評點式閱讀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評點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主作用的發揮,在課文評點的時候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溝通和交流。
仍以《荷塘月色》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學生在課前已經通過閱讀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內容與寫作手法,對文章進行了點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階段提出如下問題:“作者描寫塘上月色是怎樣的?月下的荷塘又是怎樣的?對于作者所描寫的荷塘月色,你從中體會到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后讓學生自由發言,對文章進行評點,學生評點的時候,教師要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同時還可以同學生進行簡單交流和討論,使學生借助文章評點這一活動,強化其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此外,在學生自主發言和評點文章后,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評點文章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停止手頭上的評點,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開展組內交流討論。組內交流討論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在組內發表自己對文章的看法,評點文章,在評點的過程中學生的觀點將更加完善。小組合作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讓每一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評點,讓各小組學生做進一步的交流討論。在小組合作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在學生自主發言與合作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扮演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傾聽者角色,充分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學中通過合理的引導以顯著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教學不能過于局限于教材,要做到課內外教學資源的聯合。評點式閱讀教學也一樣,教師不能只關注課本教材內容的評點,還要帶領學生對課外的文本內容進行評點。借助課外作品的評點式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課堂中掌握的鑒賞文本的方法應用于閱讀實踐中。通過對課外閱讀文本的點評,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外讀物的深刻內涵,幫助學生從課外讀物中汲取知識和寫作經驗,提要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比如在教學完蘇教版高中語文《金岳霖先生》一課后,教師可以布置課外作業來引導學生課外進行評點式閱讀,具體課后作業為:“從《記辜鴻銘》、《懷李叔同先生》、《懷念蕭珊》中任選一篇文章進行評點式閱讀。”想要完成這一課外閱讀作業,需要學生運用從課堂學習中所掌握的評點式閱讀技巧,提取所閱讀文章中的重要內容,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在評點式閱讀課外讀物的時候,學生可以像學習課本中的課文一樣,先將文章中精妙的語句或段落圈畫出來,在一旁加上標注,最后結合標注揣摩作者的表達意圖,最后將自己所鑒賞的文章內容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以完成課后評點式閱讀作業。
總之,評點式閱讀教學的實施,對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巨大作用。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上,教師可以結合課前、課中及課外的評點式閱讀,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評點技巧,讓學生對自己所閱讀的文章獲得深刻的理解,進而讓學生的語文讀寫能力及思評能力得以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