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作文一直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板塊受到教師的廣泛重視。高中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必須接受教師的指導。那么,教師如何運用先進的理論方法促進高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當前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創新作文教學的幾個路徑。
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對于指導學生學習作文技巧是十分重視的,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文章出現內容空洞的問題。教師對于學生的寫作期望或者要求過高,也會造成學生寫作水平難以提升。高中階段學生對于學習的敏感度是比較高的,但是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相對比較淺。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前,已經具備了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高中語文課程對于增強高中生的學習能力有著很大的輔助作用,對于完善高中生在語言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高中語文這門學科的系統性很差,但對學生來講,卻不能不講究知識系統。因此,教師在講授知識的時候要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并在實際教學中進行精細的文學教育,幫助學生認清寫作的基本方向,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寫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事物。只有學生理解了寫作的基本內涵,才有可能在寫作中取得較大的突破。這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必經路徑之一。
在學習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這篇讓人反復吟讀仍意猶未盡的優美散文之后,我們發現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和生命投射到地壇的一草一木之中,這種景情自然融合的寫作手法令人拍案叫絕。學習這種寫作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寫作之初對寫作建立良好的印象,對于后續作文的學習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結合高中階段的語文知識點的學習,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文學習的時候,可以指導學生模仿其寫作手法,既讓學生對于課文知識點有一個較為良好的掌握,又能夠將學到的寫作技巧及時運用到寫作中去。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有積極影響。
雖然高中生已經有多年的寫作文的經歷,但多數學生對于作文還存在抵觸心理。這樣的心理會導致學生在作文的書寫面前出現猶豫不決的現象。而實際上,寫作需要具備一個良好的、輕松的心態。因此,教師引導學生樹立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對學生提出作文要求的時候,一定不要將作文要求設得過高,防止學生寫作文時承受強大的心理壓力。在寫作之前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對于學生寫作技巧的發揮是十分不利的,且對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實際的作文命題中,教師對寫作的字數不應該設置明確要求,以避免學生拼湊字數,或者引起學生對于字數的恐慌心理。教師在設定作文標準的時候,可以將寫作標準降低到語句通順、能夠表達真情實感。這樣對于高中生作文的訓練才能起到激勵作用。高中生在受到表揚之后往往會產生一種對于作文的積極興趣,這種積極興趣對學生順利進行寫作是很有幫助的。
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這篇課文后布置作文,談談自己的夢想是什么,夢想可大可小,不要求篇幅的長短,真實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即可,防止學生因為在實際寫作中由于寫作字數較多等原因造成心理壓力。
寫作從始至終都是離不開想象的。高中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發展階段,雖然思想還沒有發育成熟,但是其想象力十分豐富。高質量的作文離不開豐富的想象力,更加離不開學生對于想象力的運用。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的時候一定要將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在寫作起步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各類事物,并進行充分的想象,這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想象環境,引導學生在特殊的情境中進行想象力的拓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提高想象力,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例如,在講完魯迅先生的《祝福》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布置課文改寫作業,用祥林嫂的口吻改寫《祝福》,把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改寫成好的。學生在課文改寫的時候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一邊分析課文內容,一邊結合祥林嫂的故事進行想象,這樣就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祝福》主題的理解,還增強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高中是學生必須經歷的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特別重視教學方法的應用。只有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教學,才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學習,為學生將來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高中生難免會出現一系列的學習問題,這個時候需要教師耐心對其進行引導。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育方法,從實際出發,解決在教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才能夠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成績。高中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最需要教師給予方法指導,只有教師將寫作方法指導落到實處,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