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指的是用手繪圖畫來講故事的兒童讀物。相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繪本的閱讀為他們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視覺。繪本相對于純文字的閱讀材料更具有吸引力,能夠為枯燥的課堂學習注入新的活力。在低段的小學生的繪本閱讀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了小學低段繪本教學的低效,本文將針對這些誘因,來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促進小學繪本教學的發展。
在小學低段的繪本教學中發現主要存在著幾個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誘發繪本教學低效的原因。首先,是學生的自主閱讀的能力差。經過觀察發現很多的學生存在著坐不住、看不進、無從下手、走馬觀花、隨意翻閱的問題,甚至還有不少的學生是跳躍式地看書,翻到哪算哪而不是從頭看到尾。很多教師將學生看書沒耐心和坐不住當作是由學生自身的天性所引起的,但究其原因是教師沒有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其次,是學生的看圖能力差,在這一年齡段的學生他們喜歡聽故事,看圖畫書,但是他們缺少一定的觀察能力。在進行繪本閱讀的時候只是一眼看過去,沒能聯系圖畫之間的關系。最后是,學生經過繪本閱讀后自主提問情況出現的少,從繪本中獲取的信息少。可見他們的提問思維還存在著“老師問、學生答”的情形下,缺少了積極性。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進行繪本閱讀的過程中能夠主動的發問和質疑,對故事畫面進行質疑是增強學生繪本學習和閱讀有效性的主要路徑之一。
低段的學生能夠進行簡單句的表達,在進行繪本教學后讓學生進行擴寫并在全班面前表揚優秀學生的作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在繪本作品中會有許多的藝術留白部分,給人們留下很多的想象空間,這就為課后的練筆增加了途徑。對這些留白的續寫和補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在對這些留白的續寫上是建立在繪本故事的基礎上,有助于培養學生文本理解能力。這種練筆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靈活地處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在語文教學中,學生自身的情感也會被文本內容所感染,在繪本的激蕩中,喚醒學生內心的情感,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和創造思維,讓繪本促進寫作的教學實現真正有效性。
例如,《爺爺一定有辦法》中描繪了一個充滿智慧的爺爺,總有辦法用自己的巧手將孫子心愛的各種東西修補好,他能把孫子心愛的破毛毯變成外套、背心、領帶。在這個繪本教學時可以留個懸念,讓鼓勵學生去探討爺爺還能將破毛毯變成什么,并用筆來按照文中的句子進行仿寫。這種讀寫結合的方式,拓寬了學生的寫作思路和想象能力,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能夠發現,根據學生創造的畫來進行說明解釋,他們往往能夠繪聲繪色地變出一個故事來,對于低年段的學生來說,畫畫比寫作更能夠表達他們的思想世界。他們面對自己的畫作能夠想象出許多有趣的情節,這種將自己的畫作用語言表達出來就相當于一個口頭作文。所以為了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可以讓學生進行繪本創作,用這一形式來表現自己的語言世界,減少學生因為識字量的限制因素,通過寫寫畫畫來最大程度地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和表達能力。
在《猜猜我有多愛你》的繪本中,作者從我們生活中容易忽略的小事做聯想和想象,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內心情感世界的豐富性,被其情感所感染。教師在讓學生進行繪本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通過這一文本來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和表達情緒的念頭。在對相關的真實生活的話語和場景進行有效認知后,培養自己的真實表達欲望,將這種真實轉變為作畫的欲望去進行有效的表達,教師通過學生的畫作去感受學生的掌握程度。
為了各項的改革措施能夠落到實處發揮其本身作用,就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調整自身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地讓教學環境活躍起來,從而讓學生處在一個濃郁的學習氛圍中,讓思維和視野更加開闊,在這種學習環境的影響下學生能夠自由表達觀點,促進其表達欲望的發展。教師要不斷地調整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繪本作品中所蘊含的獨特魅力,從而引導學生走入文學,愛上文學。將繪本引入低年級的寫作教學體系中,不僅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也是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必要途徑,在文化經典中,感受文學對人的影響,通過繪本的滲透性來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繪本能夠發揮很強的作用,學生能通過繪本增加課堂參與度,在繪本中找到書寫的快樂。繪本閱讀為學生創設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思維層次,通過繪本語言和自然的對話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得到有效地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