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指的是學生預先自學將要學習的內容。然而,不少小學生都對自主預習興趣不大,又或者沒有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嘗試采用先學后教的方式,先引導學生對預習產生興趣,促使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在課堂上則關注學生的預習結果,并根據預習結果進行相應的指導,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得到真正提升。
在學生展開預習前,我首先將教學任務轉化成具體的要求,讓預習要求變得更為明確、具體,便于學生操作。我鼓勵學生嘗試采用批注法,并設定各種不同的符號,用來代表自然段序號、新字新詞、精彩段落、疑問處、有想法的地方等內容,這樣在預習的時候就能更清晰地展示。此外,我還會幫助學生設置預習單,給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思考這些問題。這些具體化的問題能給學生的預習指明方向,促使學生提升學習效率。
在指導學生學習二年級下冊第2課《找春天》時,我便將教學任務轉化成具體的要求,引導學生學會怎樣自主預習,我在預習單中設計了若干具體的要求。首先,通讀課文,并用標注法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其次,再使用波浪線標注出文章從哪些方面入手找春天,并在表格中填寫作者從哪里找到了春天,將其比喻成了春天的什么,它們之間具有哪些共同點;最后,我鼓勵學生展開仿寫,嘗試從其他的角度入手描寫春天,并模仿課文中的句式來寫。這樣的預習方法能讓學生對比喻產生一定的了解,在課堂學習中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在課堂教學中,我則觀察分析學生填寫的預習單,看看學生是否初步了解了本體和喻體,能否運用其造句,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
預習是一種雙邊的活動,因此,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將教學任務轉化成具體的要求,通過預習單的方式傳達給學生,同時也嘗試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在預習單中提出問題,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反饋給我。這樣我就能在教學中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教學,起到先學后教的效果。
不少學生雖然有預習的概念,但是卻不知道預習的具體方法是什么。我在教學中循序漸進,幫助學生逐步內化預習的完整過程。首先讓學生讀一讀,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其次讓學生標一標,掌握段落結構和生字生詞;再讓學生想一想,圍繞預習單中的問題展開思考;最后讓學生寫一寫,將自己的困惑和不解標注下來,有什么閱讀收獲也要標注下來。
在指導學生學習二年級上冊第4課《曹沖稱象》時,我嘗試細化預習步驟,讓學生掌握良好的預習方法。我首先讓學生分角色誦讀這篇課文,并仔細揣摩主要人物曹沖,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其次,我鼓勵學生標一標,掌握其中的生字生詞。此后我又鼓勵學生想一想,先想一下預習單中提出的問題,包括“曹沖想出了什么辦法來稱象呢?”“大臣們看到曹沖想出的辦法后,內心會產生怎樣的想法呢?”最后,再鼓勵學生寫一寫,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困惑寫下來。在課堂上我則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引導。有學生提出:“為何其他的成年人都想不到這樣的好辦法呢?”我便鼓勵學生思考曹沖運用的是怎樣的思維方式,在生活中是否也能運用這樣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
學生借助這幾個預習的步驟,能逐步理解預習的基本流程,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逐步將其內化成預習能力。此時我逐步放手,讓學生展開自主預習,自己設計預習單。同時,我也會在學生預習后分析其預習單的填寫情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并在上課時進行相應的引導。
學貴有疑,在預習的過程中,若學生能自主發現疑難問題,則能促使其自主預習獲得更好的效果。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在預習時提出各種問題,并且思考哪些問題更有價值,嘗試自主給問題進行排序。同時,我還鼓勵學生嘗試運用自己的方法先行解決問題,并將存留下來的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上進行討論。
在鼓勵學生學習二年級上冊第13課《寒號鳥》時,我鼓勵學生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嘗試提出問題,并試著自己給問題排序,嘗試自己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了不少的問題。有學生提出:“‘號’、‘累’都是多音詞,在課文中要讀怎樣的音呢?”“‘打哆嗦、懶惰、伸懶腰’分別是什么意思?”“為何其他喜鵲能安穩地度過冬天,但是寒號鳥卻不行呢?”“喜鵲一再勸說寒號鳥,說明它很關心寒號鳥,為何在寒號鳥遇到困境的時候不將其請到自己的家中避難,結果讓寒號鳥凍死了呢?”在分級后,學生發現前兩個問題自己能通過查字典的方式解決,而后兩個問題,雖然有了一些想法,但是卻不知道是否正確。在課堂教學中我便鼓勵學生圍繞后兩個問題進行討論,嘗試得出答案。
我鼓勵學生從課題入手進行質疑問難,又或者抓住文章的高潮處進行提問,此外,圍繞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前后變化進行提問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這樣能讓學生在預習中不斷展開思考,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又提出新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我則根據學生的提問調整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重點突破某些問題。這樣也起到了先學后教的作用。
預習的本質是讓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后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成果決定教學方案。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要帶著自己的學習經驗來展開預習,獲得獨特的預習感受。由于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學習個體,我設計了若干不同的預習形式,適合不同特點的學生,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同時,我也鼓勵學生在展現預習成果的時候體現出自己的創意,用更生動的形式呈現出預習結果。
在指導學生學習三年級上冊第2課《花的學校》時,我便給學生提供了多個不同的預習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對于喜歡閱讀的學生,我鼓勵其嘗試閱讀其他和學校生活有關的兒童讀物,并嘗試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寫下來。對于喜歡創作的學生,我鼓勵其續寫課文,在閱讀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猜想花兒在學校的生活是怎樣的,嘗試用童話的形式寫下來。在課堂教學中我則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同學進行交流,看看誰的作品最精彩。同時,我也會引導學生繼續深讀這篇作品,全面理解該作品。
我鼓勵學生積極通過搜索資料、體驗生活、仿寫創作等方式輔助預習,讓預習的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我在課堂上也會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其能展現自己的收獲,這樣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會帶著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此后的預習中。
好的預習不僅能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更能讓課堂教學環節變得更為高效。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針對預習和課堂教學脫節,預習浮于表面,效果不明顯等問題,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預習,并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這樣就能起到先學后教的效果,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