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妮
(綿陽廣播電視大學,四川 綿陽 621000)
數學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在高校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對發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數學人文素養十分重要。微課為高校數學教學課程改革提供契機,有助于實現高校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微課依托于互聯網技術,針對教學中的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而開發的一種新型的互聯網教育資源。微課教育短小精悍,每一個微課時間大都在15 分鐘之內,是根據人腦的最佳記憶時間設定的,同時其圖文并茂的教育特性,較為符合學生學習需要。因此,在高校數學教學課程改革中,應重視微課程的運用,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發展需要,設置、開展微課教育形式與活動,進而彰顯微課在高校數學教育改革中的價值。
在高校數學教學課程改革中,運用微課,有助于實現高校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微課教育針對性較強,將其運用到數學課程教學中,能夠緩解數學教學難度,通過微課的演示,增強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幫助學生解決教學難點、重點知識。其次,微課圖文并茂的教育特性,較為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要。微課教育以視頻、圖片、音頻、文字等一體化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通過微課的學習、觀看,掌握理解數學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再次,微課教育時間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微課教育,能夠烘托教育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快速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并跟隨教師的指引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最后,微課教育資源豐厚,將微課教育運用到高校數學課程教學中,能夠豐富教師教育形式與數學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生求知欲望,進而增強學生數學學習動力。
在高校以往數學教學中,較為注重教材知識講解,以數學教材知識為導向,完成教材知識內容的掌握。但這種教學模式過于標準化、統一化,不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而微課教育背景下,高校數學教學課程改革應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高校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精心制作、設計微課視頻,帶領學生反復的觀看視頻,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進而滿足學生異質性學習需要。因此,將微課教育運用到高校數學教學課程改革中,應遵守因材施教原則,進而提高高校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微課區別于傳統教育模式,微課時間較短,通過短暫的微課視頻,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因此,將微課運用到高校數學教學課程改革中,應遵守微課教育特性,控制好微課制作時間,將其時間控制在10 分鐘之內,最長不超過15 分鐘,幫助學生將零散的時間合理的運用起來,進而增強學生學習效率。在高校數學教學中,很多解題過程、知識題目較為復雜、繁瑣,為學生數學學習增添一定的難度。教師在微課運用中,應整合數學知識,全面掌握各個課程知識與題型之間的關系,細化數學課程知識,將數學課程知識有限分解,以某一個知識點為導向制作微視頻,增強微課教育的針對性。例如:教師根據某一個數學習題為導向,將習題知識進行細化、分解,明確每一步解題思路,促進學生掌握解題方法,并且通過解題方法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模式,進而彰顯微課教育在高校數學教學中的價值。
微課教育背景下,開展的高校數學教學,是一種混合式教學模式,其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輔助形式,拓寬了數學教育模式與渠道,實現教育的自主開放性模式。微課教育的運用,打破時間、空間獲取知識模式,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需要的數學知識,體現學生學習知識的自主性、開放性原則。為了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教師整合所有數學課程知識,將課程知識模塊化,并且注重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鏈接性,分別制作成短小的微課形式,讓學生能夠借助課余時間,反復的學習、觀看微課,滿足學生異質性學習需要,進而提升微課教育的實效性。
微課教育背景下,以一種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為導向,促進高校數學教學課程改革。在這種混合式教學中,有效的運用微課,需要做好課前、課中、課后教學,實現課前、課中、課后教學的銜接,進而凸顯微課教育在高校數學教學課程改革中的運用價值。
高校借助微課教育優勢,促進數學教學課程改革,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引領學生課前預習知識,為后續高校數學教學開展起到鋪墊作用。教師方面:教師應先提前整合數學課程知識,挖掘教學難點、重點知識,明確教學目標,合理的設置教學活動。其次,將整合的數學課程知識分成模塊化,即知識重點、難點、數學解題知識等,將這些知識分別制作成微課,發送到互聯網平臺中,供學生提前學習知識,并且對知識全面掌握。同時,在互聯網教育平臺中,設置答題、討論、解題板塊,引領學生進入到板塊中,檢驗自己學習成效。最后,教師通過收集學生自主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活動安排,使教學活動設置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學生方面:跟隨教師的指引,進入到互聯網教育平臺中,學習相關的微課知識,對課程知識全面掌握,之后融入到答題、討論、解題教學環節中,有效的運用知識,并且與同學、教師一同探討知識,解答自身對知識的疑惑。同時,根據掌握的知識內容,在互聯網教育平臺中獲取相關的資料,整合資料,為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工作。
微課教育背景下,因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即使教師在互聯網平臺中設置完美的教學活動,也會受到部分學生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等限制,不能夠跟上教師教學步伐。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首先以導入式教學為導向,借助短暫的微課,播放教學內容,吸引學生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之后以問題為導向,引領學生思考問題,使學生對知識形成疑惑,然后在教師的引領下幫助學生解答疑惑。其次,教師為學生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將課程教學立足于生活,豐富學生數學知識體系,運用小組合作模式,將學生分成小組合作形式,引領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活動,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闡述自身觀點,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彌補自身不足,使學生自主進行實踐,將所學運用到實踐問題解決中,在實踐中感悟、體驗、掌握知識。最后,小組成員討論完知識,闡述小組討論結果,教師給予針對性的評價,使評價引領學生進行教學反思,進而實現高校數學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銜接。
微課教育背景下,在數學課后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再次借助互聯網教育平臺鞏固知識內容。重新觀看微課教育,體現“溫故而知新”教育思想理念,之后引領學生開展討論活動,讓學生更好掌握課程知識。同時,在開展混合式教學中,教師采取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學生在教學中收獲到的成果,以及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從而調整教學安排,使教學模式開展更好的符合學生發展需要。
微課教育背景下,為了實現高校數學教學課程改革的高效性,在實際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滲透數學文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而促進線上線下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首先,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觀念支配行動,只有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才能促進微課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而實現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其次,滲透數學文化。數學文化的滲透,是對數學教學內容的一種充實,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知識面,使學生通過數學文化的知曉更好的學習、理解數學知識,還能為學生今后數學學術、科研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工作。最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參與到混合式教學中,需要學生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具有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借助微課良好的學習,并且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思考、分析知識,進而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微課教育背景下,為高校數學教學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實現高校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將微課運用到高校數學教學中,創新教師授課模式,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有助于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因此,在高校數學課程教學開展中,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微課教育思想理念,重視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而為高校數學教學改革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