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 偉,王傳花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腎病科(鄭州 451191)
隱匿性腎炎為原發性腎小球疾病中的一種,患者通常無水腫、無高血壓或無腎功能損害,臨床癥狀主要以腎小球源性蛋白尿或(和)血尿為主的腎小球性腎病,由于其發病極為隱匿,多數患者通常因體檢或因其他疾病檢查確診該病[1-3]。隱匿性腎炎的病理表現復雜多樣,主見于Ig A型腎病、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非Ig A型腎病、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癥、輕微病變或乙肝病毒相關性腎炎[4-6]。左歸丸和二至丸均為中醫臨床經典方劑,為進一步探討該方劑對于肝腎陰虛型隱匿性腎炎的臨床價值,現開展如下研究,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借鑒和參考。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將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入住我院的70例肝腎陰虛型隱匿性腎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將研究對象分成常規治療治療方案(黃葵膠囊、血尿安膠囊、百令膠囊)對照組,在此基礎上聯合應用左歸丸加二至丸加減治療方案的觀察組,每組各35例。在對照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分布22~67歲,平均年齡(45.2±4.7)歲,平均病程(2.01±0.49)年;在觀察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分布20~66歲,平均年齡(44.1±3.8)歲,平均病程(2.56±0.38)年;兩組患者在病程、性別、年齡方面對比,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①符合西醫《腎臟病診斷與治療及療效標準專題討論紀要》隱匿性腎炎的診斷標準[7]。②符合中醫《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慢性腎炎肝腎陰虛型的分類診斷標準[8],患者主要癥狀包括:五心煩熱、耳鳴頭暈,腰膝酸軟,手足心熱、事物模糊不清以及口唇發干;次要癥狀包括:遺精、月經失調、滑精。舌脈表現為:苔少舌紅,脈弦細或細數。依據患者癥狀分級量化表,將患者疾病程度劃分成:輕度(2分)、中度(4分)以及重度(6分),匯總肝腎陰虛型隱匿性腎炎患者在治療前、治療后的癥狀積分情況。③患者年齡分布為20~70歲;④無心臟、肝臟、肺、免疫及造血系統嚴重損害患者;⑤腎功能存在異常,血肌酐(SCr)≤175 μmol/L;⑥患者精神正常,可以正常交流者。排除標準:①年齡不符合要求及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②不符合隱匿性腎炎中醫證型診斷標準及西醫診斷標準。③重癥感染、惡性腫瘤、嚴重高血壓、心衰或嚴重原發性疾病者。④過敏體質或對相關治療藥物過敏者。本研究已經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并與患者或代辦人簽署之情同意書。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囑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或油膩性的食物,保清淡飲食,食用優質蛋白(魚、蝦、奶制品);保持心情愉悅、舒暢,保證充足睡眠,忌熬夜,發怒或生氣;適度運動、注意防寒,預防感冒,避免過度勞累加重腎臟負擔。醫囑給予黃葵膠囊(0.2g/粒)5粒,3次/d;血尿安膠囊(0.5g/粒)4粒,2次/d ;百令膠囊(0.2g/粒)3粒,3次/d 。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左歸丸聯合二至丸加減,處方構成:黃芪 50 g ,山藥30 g,芡實 、女貞子 、蓮子、生地黃、大薊各20 g,山茱萸、菟絲子、枸杞子、懷膝(15 g)蟬蛻、旱蓮草、仙鶴草、金櫻子各15 g,甘草5 g。加減用藥:食少納呆患者者可加入焦麥芽、焦神曲、焦山楂各15 g ;盜汗潮熱患者可加入煅龍骨 、煅牡蠣各30 g ,麥冬 15 g ;腰膝酸痛患者可加入炒杜仲 、桑寄生各15 g 。用水煎3次后將藥汁濃縮至600 ml,每次取200 ml,分別在早、中、晚飯后1 h溫熱后服用。1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實驗室檢查指標[9-14]:血肌酐、尿素氮、腎小球濾過率、24h 尿蛋白定量、尿紅細胞計數;患者體征及臨床癥狀:視物模糊、眼部干澀、頭暈、五心煩熱、耳鳴、腰膝酸痛等情況。上述項目在患者用藥前、后至少各做1次。西醫療效評估依據《腎臟病診斷與治療及療效標準專題討論紀要》執行,具體標準如下,①臨床控制:患者24 h內尿蛋白定量正常或尿蛋白(-);尿紅細胞或尿沉渣紅細胞計數無異常;腎功能無異常。②顯效:患者24 h 的尿蛋白定量降低≥40 %或尿蛋白(+)降低2個;尿紅細胞計數減少2個(+)或尿沉渣紅細胞計數降低≥40 %;患者腎功能基本正常。③有效:患者尿蛋白減少1個(+),或24小時尿蛋白定量降低<40 %;尿紅細胞計數降低<1個(+),或尿沉渣紅細胞計數降低<40 %;腎功能正常或有改善。④無效: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或臨床表現未見改善甚至出現加重者癥狀。中醫證候療效標準評價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標準制定。①痊愈標準:患者中醫的臨床體征、癥狀徹底消失,證候積分降低值≥95 %。②顯效標準:患者中醫的臨床體征、癥狀明顯改善,證候積分降低值≥70 %。③有效標準:患者中醫的臨床體征、癥狀都有所好轉,證候積分降低值≥30 %。④無效標準:患者中醫的臨床體征、癥狀均未見明顯改善,甚至加重,證候積分降低值低于30 %。

1 兩組患者西醫療效對比情況 研究表明,經過3個療程的積極治療,I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65.71 %,II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82.86 %,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療效對比情況 研究表明,經過3個療程的積極治療,I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71.43 %,II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1.42 %,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結果[例(%)]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2 兩組患者中醫癥候療效對比結果[例(%)]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對比情況 研究表明,治療前,I、II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以及腎小球濾過率等腎功能指標對比未見統計學差異(P均>0.05);經過3個療程的積極治療,I、II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以及腎小球濾過率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II組患者腎功能相關指標恢復情況較I組均更為理想,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 尿蛋白定量、尿紅細胞計數對比情況 研究表明,治療前,I、II組患者24 h 尿蛋白定量、尿紅細胞計數對比未見統計學差異(P均>0.05);經過3個療程的積極治療,兩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紅細胞計數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但II組患者治療后的24 h 尿蛋白定量、尿紅細胞計數等指標恢復情況較I組更為理想,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4。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情況對比結果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紅細胞計數、24 h尿蛋白定量情況對比結果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隱匿性腎炎臨床癥狀主要以單純性蛋白尿或血尿為主,因其起病極為隱匿,故潛伏期較長,且病情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隱匿性腎炎病位主在膀胱和腎臟,故患者血尿病因在于肝腎虛虧、腎陰虧損為主。有研究指出,血主營氣,如損則為病也;血本陰精,故不宜動,動則為病也。左歸丸方劑出自明代溫補名家張景岳的《景岳全書·新方八陣》一書,該藥是滋陰補腎的著名代表方劑,是張景岳根據自身用藥體會,據其真陰學說,由六味地黃丸之方劑演化而成。該方劑可填精益髓、補腎滋陰,臨床用于腎陰虛諸證。
經考證,二至丸出自明代吳旻輯的《扶壽精方》,該方劑是中醫臨床經典名方,主要由旱蓮草和女貞子兩藥等量配伍合成,具有補肝腎、益陰血之作用。臨床主要用于肝腎陰虛所致腰膝酸軟、咽干口苦,失眠多夢,須發早白等病癥,其具有組方簡單,藥性平和,功效確切的優點。
在本研究中,筆者采用左歸丸聯合二至丸加減治療肝腎陰虛型隱匿性腎炎,療效確切。在本治療方案中,生地黃是君藥,可以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山藥為臣藥,可以滋腎固精、益陰補脾;枸杞子可養肝補腎填精,山茱萸可滋補肝腎;懷牛膝可以壯骨強腰;蓮子和芡實可以平補腎精;仙鶴草、旱蓮草及大薊不僅具有補益肝腎,還可止血涼血;再與金櫻子、黃芪、蟬蛻等配伍,可起降濁固精之效果。在本治療方案中,黃芪,黨參均占有重要地位,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二者均有具有減少患者尿中蛋白含量,提升腎小球濾過功能,延緩腎纖維化的藥理作用;動物實驗表明,左歸丸可以顯著降低腎陰虛大鼠血清cAMP/cGMP的比值、血清cAMP水平、血肌酐及腎臟MDA水平,顯著提升SOD活性,具有促進機體抗氧化的藥理作用。還臨床研究發現,二至丸具有抗血小板凝集,顯著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腎小球血管內膜損傷,改善患者腎功能的作用。諸藥相合,共起涼血止血、滋補肝腎、降濁之功效。
本研究結果表明,對于肝腎陰虛型隱匿性腎炎的治療,與常規治療方案相比,采用左歸丸合二至丸加減治療,患者西醫臨床療效、中醫辨證臨床療效均更為理想,患者腎功能指標尿素氮、肌酐、腎小球濾過率以及24h尿蛋白定量、尿紅細胞改善效果較常規治療改善效果均更為理想。 綜上,左歸丸聯合二至丸加減對于肝腎陰虛型隱匿性腎炎具有較高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