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清燕 王曉英 楊春霞
【摘要】目的:分析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在發熱疾病診斷及治療應用價值。方法:資料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接受的發熱50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到本院進行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的健康人群50例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血常規檢驗的結果情況。結果:研究組MCHC、MCV、RDW-SD指標檢測值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總異常率50.00%(25/50)高于對照組的6.00%(3/50)(P<0.05)。結論:血細胞形態學檢驗作為發熱疾病診斷以及質量的重要依據,具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發熱;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2-027-01
血細胞形態學檢查作為我國血常規檢測的重點項目,臨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且可作多種疾病診療的依據[1]。本研究主要對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發熱患者與健康人群各50例應用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價值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接受的發熱患者50例作為研究組,取同期到本院進行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的健康人群50例作為對照組,研究組男女比23:22,年齡21-71歲,平均年齡(42.22±2.45)歲;對照組男女比21:24,年齡22-72歲,平均年齡(42.02±2.44)歲。兩組基線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與清晨空腹的狀態下抽取外周靜脈血,抽取1ml外周靜脈血作為研究樣本,放置在真空血樣采集管之內,選擇EDTA-K2抗凝血劑予以混合均勻處理。細胞形態學檢查包括了涂片顯微鏡檢查以及常規檢查兩個部分。其中,常規檢查嚴格按照臨床檢查操作規范中的要求進行;涂片顯微鏡檢查在對樣本進行檢驗保持樣本干燥之后制作,與高倍顯微鏡之下開展細胞計數統計工作,涂片染色選擇瑞氏染液,待染色成功后血涂片中的血細胞形態予以觀察。上述操作均需要在1小時之內完成,待檢測結束之后記錄檢測結果。研究所選用的顯微鏡為奧利巴斯BX-51型,細胞分析儀為邁瑞BC-3000型,該細胞儀選用ImageXpress. Pico自動細胞成像系統。
1.3判定標準
觀察并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血常規指標情況,指標包括紅細胞分布寬度標準差(RDW-SD)、紅細胞平均容量(MCV)以及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對比并統計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液樣本中的白細胞、大細胞性貧血、小細胞性貧血、淋巴細胞等異常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SPSS 20.0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x2檢驗,當P<0.05時,比較差異具統計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血常規指標檢測值分析
研究組MCHC、MCV、RDW-SD指標檢測值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2兩組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異常分析
研究組白細胞異常率12.00%(6/50)、大細胞性貧血8.00 %(4/50)、小細胞性貧血8.00%(4/50)、細胞異常率14.00%(7/50)、淋巴細胞異常率率8.00%(4/50);對照組分別為2.00%(1/50)、0.00%、2.00%(1/50)、2.00%(1/50)、0.00%。研究組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總異常率50.00%(25/50)高于對照組6.00%(3/50)(P<0.05)。
\3討論
伴隨醫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多數的血細胞形態學檢驗采用的是機械化的設備進行分析,此類檢測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人工檢測,故廣泛運用在臨床診斷和治療的過程中 [3]。發熱作為諸多疾病的共同特征,在診斷和鑒別發熱患者的時候,需要配合快速準確的檢驗[4]。血細胞分析儀作為血液分析常見儀器,受到血細胞形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的影響,其無法實現準確判定粒細胞、淋巴細胞形態的變化,故單純采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存在一定的假陽性[5]。本研究結果顯示:⑴研究組MCHC、MCV、RDW-SD指標檢測值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⑵研究組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總異常率50.00%(25/50)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本研究數據結果表明,發熱患者采用細胞形態學檢查可發現其發熱的原因,針對患者自身的血液情況予以了解,進而推斷出患者的疾病種類和發展情況,為患者的進一步診療提供參考。究其原因在于,血細胞主要指的是血液中的細胞,當人體出現疾病之后,體內的血細胞可能出現多種變化,如血細胞的數量、血細胞的形態等,由血細胞的量變和質量導致了機體造血功能紊亂的情況。
血細胞形態學可用于臨床相關檢驗:⑴白細胞形態異常,炎性反應是發熱患者的常見病因,白細胞形態異常表明機體呈現炎性癥狀;⑵大細胞性貧血,表現為電鏡下紅細胞體積增大,依據患者的不同臨床癥狀可予以進一步的檢查;⑶小細胞性貧血,此類患者的血紅蛋白量較低,指的是紅細胞直徑小于6μm ;⑷淋巴細胞形態異常,此類情況在發熱患者血細胞形態學檢查中出現的比例較高,其中由于肺炎、肝炎及過敏等疾病導致的淋巴細胞形態出現變化。
綜上所述,血細胞形態學檢驗作為發熱疾病診斷以及質量的重要依據,具臨床應用價值,臨床可借助于血細胞形態學檢查,待篩查后認真觀察患者的體征、癥狀,再進行診斷、治療。
參考文獻
[1]馬沖,李占平,寇紅偉.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在發熱疾病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6,27(2):382.
[2]翟玲芳.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在發熱疾病診斷中的價值[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9):71.
[3]楊野.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在發熱疾病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128-129.
[4]張麗華.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對發熱患者形態學改變的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4):70-71.
[5]郭玉紫.臨床檢驗中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的必要性研究[J].中國醫療設備,2017,32(S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