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英 朱廣斌 楊亮 張自剛
【摘要】目的:評價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規血液透析聯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為血透治療提供參考。方法:選擇我院2016-2018年收治的80例維持性血透患者,隨機分為高通量血液透析的觀察組、常規血液透析聯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的對照組,對比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改善情況。結果:治療后,2組患者生活質量單項指標評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論:高通量血液透析與常規血液透析聯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價值相當,而前者成本低、護理簡單,具有優選價值。
【關鍵詞】高通量血液透析;? 常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濾過治療?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62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2-041-01
為了延長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血液透析具有廣泛應用價值。當前,社會人口老齡化趨勢,導致終末期腎臟病患者明顯增多。血液透析模式較多,為了更好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仍在不斷探索最佳透析模式。常規血透治療(HD)分子毒素清除不足,所以并發癥情況明顯。血液透析濾過(HDF)分子物質清除效果顯著,但是經濟消費較高,限制了臨床使用情況。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可以清除大分子毒素、經濟費用低,性價比較高。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血透患者為例,總結不同透析方法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驗對象選自2016年2月-2018年3月,總計80例。納入標準:(1)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2)維持血透>3個月;(3)成人患者。排除標準:(1)實驗不耐受患者;(2)中途退出患者。進行分組比較,2組例數相同。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區間18-75歲,均值(47.50±5.60)歲;透析時間6-130個月,均值(100.50±22.50)個月。觀察組:男性、女性各20例;年齡區間18-73歲,均值(48.20±5.50)歲;透析時間6-132個月,均值(101.50±23.50)個月。血透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方法
觀察組——上海佩尼公司PES14HF,PES14HF體質量<65kg,面積1.4m2,Kuf56mL·mm/(Hg·h),3次血透/周,4h/次。
對照組——上海佩公司PES14LF體質量<65kg、面積1.4m2、Kuf 56 mL·mm/(Hg·h),日本旭華Rexeed 18AC聚砜膜血液過濾器面積1.8 m2、Kuf75~77 mL·mm/(Hg·h),血透2次/周,血液透析濾過1次/周,4h/次。
血透血流量范圍250-350mL/min,肝素超濾透析量<體重6%,透析血流量500mL/min,鉀、鈉、碳酸鈉、鈣含量分別約3mmol/L、140mmol/L、30mmol/L、1.5mmol/L,細菌數<200cfu/mL,溫度約36℃,內毒素<2EU/mL。
1.3觀察指標
記錄血透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參考SF-36生活量表,單項指標總分百分制,分數越高說明血透患者生活質量越佳[1]。
1.4統計學方法
以軟件包——SPSS19.0計算80例血透患者觀察指標。計數觀察指標以%形式展開、x2檢驗;計量觀察指標生活質量評分以形式展開、t檢驗。結果若為P<0.05,表示指標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對照組血透患者治療期間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見表1。治療后,單項生活質量評分經統計學計算,P>0.05。
3討論
血透包括低、中、高通量透析,HFHD即對溶質、水有較高通透性能的透析器進行血透的方法,能夠更有效地清除中分子毒素。HD也可清除中分子物質,但是由于設備特殊,增加了護理操作的復雜性。另外,基于經濟因素,多數患者無法接受HD、HD長期聯合治療,而HFHD治療經濟、技術可行性優勢突出,患者可長期治療,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2]。
結果顯示:2組血透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P>0.05差異無顯著性。由此說明,HFHD、HD聯合HDF用于血透治療在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方面差異無顯著性,而HFHD操作簡單、經濟價值高。和陳靜,朱蕊,戴兵等人研究結果有一致性,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等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顯著性P>0.05[3]。
綜上所述,HFHD操作簡單、經濟實惠,便于患者長期應用治療,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何衛平,孫秀雯,莫志寧等.高通量和常規血液透析對慢性腎衰患者鈣磷代謝紊亂的效果對比[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14):1672-1673.
[2]何志紅,易建偉,袁峰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和常規血液透析對尿毒癥患者血脂代謝的影響[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6,34(6):770-771,778.
[3]陳靜,朱蕊,戴兵等.高通量血液透析與常規血液透析聯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J].中國血液凈化,2016,15(11):60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