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華 武玉強
摘 要:高中階段對于學生而言是轉折期和積累學科知識及培養思維探索能力的重要時期。而德育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并且其在此階段的展開能指導學生正確面對學習和高考給自己所帶來的壓力。互聯網在現代教育事業中的發展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的開展有一定的沖擊。所以教師在此階段開展高中德育教學工作時需要注重互聯網的影響并將互聯網與德育教學相互融合加強學生對德育知識的學習。
關鍵詞:互聯網;教師;高中德育;學生
現代科學技術急速發展并隨時影響著各個行業的生存和發展,現代社會已經步入信息化和技術化時代,科技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的開展有一定影響。因此教師需要正確面對互聯網對教育事業帶來的沖擊,并在教學課堂中靈活運用互聯網,進而幫助學生學習高中階段的學科知識,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教師在對學生展開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之前需要針對互聯網對教育事業的沖擊和挑戰展開討論,并根據討論結果制定相應的對策,進而提升學生應對互聯網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一、 互聯網時代對高中德育工作開展的挑戰和影響
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重要查詢和交流工具,并且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但是互聯網對高中德育教育的順利開展卻有一定的沖擊。然而就高中生而言,互聯網在教學課堂中的應用卻是一把雙刃劍,因為互聯網在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對德育知識的認知,使得學生能夠正確運用互聯網進而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互聯網同樣造成學生依賴成性而逐漸弱化學生的德育水平和降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認知。
(一) 不良信息降低學生的德育水平
網絡對于學生而言是一把雙刃劍,學生在高中時期的自控能力和辨別能力較低,而且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所以網絡在社會中的發展很容易給學生的德育教育造成極大的影響。例如:網絡上有很多信息,其中包括一些不良的信息,而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不良信息所吸引,而長此以往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侵蝕,部分學生極有可能缺失道德規范,這降低了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德育水平。
(二) 降低學生對自我的認知
對于學生而言網絡不僅是一個涵蓋方方面面知識的重要查詢工具,讓學生通過網絡查詢的方式而逐漸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也是學生日常生活娛樂和消遣的工具,如:聊天、交友和游戲等,進而擴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但是部分學生卻并不能采取正確的心態面對網絡,導致這些學生對網絡形成依賴性,這使得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如:學生因為沉迷網絡而耽誤了對學科知識的學習、缺乏科學的時間分配意識和成為“低頭族”,這導致學生逐漸形成網絡孤獨癥。
二、 互聯網時代高中德育工作的應對措施分析
網絡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豐富性,并且對學生的學習有極為重要的影響。而有效運用網絡的優勢則能夠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師所教授的高中德育知識。所以教師在高中階段展開德育教學工作時需要合理運用網絡教學,并結合網絡的豐富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進而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而形成具有特殊意義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課堂教學受到德育教學的熏陶。
(一) 創辦德育教育網站和論壇
高中時期是學生建立健全的“三觀”的重要時期,然而網絡的出現卻會對學生的“三觀”造成一定的影響。因為網絡涵蓋知識面較廣,并且存在一些不良的信息,而這些不良信息的存在很容易降低學生的德育水平。此外,高中階段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階段最為關鍵的轉型期,并且學生在此階段還需要參加高考,高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壓力,甚至可能讓部分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疾病,影響學生對德育知識的學習。為了加強學生德育水平和盡可能避免學生產生負面情緒及不良心理,教師可以結合網絡,創辦德育教育網站和論壇,讓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通過論壇和網站的學習而逐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德育水平。比如:可以在論壇中存放一些與德育相關的資料、圖片和視頻等,讓高中生能夠在論壇中進行探討和學習。而為了強化學生的德育水平,如教師還可以通過及時更新論壇中的電影,讓學生寫一篇觀后感,這樣使得網絡論壇成為提高學生德育教育的輔助教學工具。
(二) 開發德育教育App
學生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導致現代化學生已經成為信息化和數據化社會成員,所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離不開網絡。但是高中德育并不是學生的高考必考的學科知識,為了強化學生對其余重點學科知識的學習和提升學生在此階段的升學率,部分教師把高中德育教育放在次要地位,忽視了德育教育對學生未來生活的重要性。而網絡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和傳播性,教師可以為學生開發一款具有德育教育性質的教學App,并在App中設置一些在此年齡階段的學生所喜愛的免費小說、電影等,如:《地雷戰》《火燒圓明園》《雷鋒》和《周恩來》等具有教育意義的經典影視視頻,使得學生可以利用一些課余時間通過教學App學習高中德育知識,進而突破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時間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有效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
總而言之,高中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對學生未來的生活極為重要,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網絡對學生學習德育知識具有一定的影響,甚至會改變學生學習知識的方式。教師需要把高中德育知識與網絡相互融合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陸磊波.高中德育工作的生活化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8(06).
[2]周子超.“互聯網+”時代的德育工作創新[N].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8(05).
作者簡介:
朱愛華,武玉強,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