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正確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還可以促進學生思維意識的培養。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堂問題意識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和其具體作用進行說明,找出可以提高問題意識培養效果的具體措施,從而為新課改環境下教學模式的變革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意識;培養效果;措施
一、 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改影響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首先教師自身的教學態度、理念以及方法較為刻板,教師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重視度不高,進而影響教學的效果。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還是以監督者的身份對學生進行教育,這使得學生在課上產生一種緊張、害怕的情緒,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學習效果,久而久之,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最后,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自身問題也是影響問題意識培養的主要因素。小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對于知識的認知能力明顯不足,部分學生并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部分老師在課堂授課中,將知識強性灌輸給學生,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過多地依靠老師的講解,無法獨立思考,時間一長,嚴重地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 小學語文課堂中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針對上述的情況可以看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性不僅可以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變革和優化,提升教學的效果,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為學生后期的發展奠定基礎。具體來說,小學語文課堂問題意識培養的主要作用有如下幾點。
(一) 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主動學習的意識
通過問題意識的培養,一方面可以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其成為學習的主導者,主動參與學習;另一方面還可以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變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 促進學生智力、想象力以及視野的擴展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加強問題意識培養的效率,可以為其學習能力、思維意識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使學生在課堂中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三) 活躍課堂氣氛,強化教學效果
問題意識的培養對于營造一個良好、活躍的課堂氛圍有重要的意義。只有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才能讓其全面進行知識的探索,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閱讀和積累,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三、 小學語文課堂問題意識培養的具體措施
(一) 建立和諧的心理環境,讓學生想問
好奇是創新意識發展的基礎。只有激發出學生內在的好奇心,才能更好地進行知識的探索和研究,進而開展創新活動。例如,我教《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時,先播放表現田園風光的輕音樂:溪水嘩嘩地流淌,小鳥在樹叢中歡唱,還有雞鳴犬吠聲。然后接著播放山洪暴發的聲音,人們驚慌逃命的呼叫聲。這一情境的創設,自然引發了學生的疑問:“這是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事?”“先前那么美的地方,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悲劇?”此外,老師應做到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詳細地了解學生的性格、學習和家庭情況等,從而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提出質疑,讓學生想要提出問題,并同時結合自己的觀點對其進行解答,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 營造寬松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敢問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授課大多都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來完成的,師生之間并沒有建立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這使得課堂教學比較枯燥、沉悶,且教學效果也不明顯。為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增加同學生之間的交流頻率,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敢于發現和提出問題。
如,教學《唯一的聽眾》時,課始檢查預習環節我改變了師問生答的方式,我對孩子們說:“你們猜猜老師會問你們什么問題?”鄭澤涵(學困生)說:“唯一的聽眾是誰?”鄭佳琳說:“《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鄭曉琪問:“老人為什么要說自己是聾人?”……孩子們喜歡猜測老師的心理,這個環節拉近了師生距離,孩子一個接一個問題隨口而出。
同時寬松的教學情境更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地肯定、鼓勵學生的閃光點,哪怕是點滴的進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不僅想問還敢問。
如,教學《想別人沒想到的》這課時,我讓學生齊讀課題后,問:“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用這個當題目,以‘三個徒弟為題行不?”……對于這些積極提問的學生我都給予了表揚。當學困生劉宇同學說:“‘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什么意思?”時,教室里發出了笑聲。劉宇同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我馬上肯定他敢于質疑的精神,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難道劉宇同學提出的問題有錯?你們不是學過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嗎?你們不但不能笑,反而要學習他不懂就問的精神呀!”劉宇露出了微笑,有的同學還向他投去了贊許的目光。從此,劉宇有疑就問,學習不斷進步。
四、 授之以“漁”,讓學生會問
(一) 提供范例
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起到帶頭作用,使學生可以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問題的思考,從多個角度探析問題,從而找出正確的解決方式。同時,在學生探索過程中,通過正反對比、逆向思維、突破定勢等方法,提出具有創新性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便會由原來的被動提問變為主動提問。
(二) 將縱向提問變成橫向提問
該方法就是將課堂教學中,老師的提問變成學生自己的提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老師作為輔助者,來增強自己對問題的解決能力。該方式的優勢在于它有效地緩解課堂教學的緊張氣氛,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增強學生敢于提問和討論的勇氣,從而為內容的深入學習和理解創造有利的條件。
(三) 以題引問
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眼,題目往往就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或是揭示人物,或是點明時間,或是指出地點……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圍繞課題自主質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口,而且通過指導讓學生能根據課題的類型進行質疑。如揭示人物的課題《詹天佑》,學生會問:“詹天佑是誰?”“課文寫詹天佑的什么事?”“課文變現了詹天佑的什么品質?”像《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等這類的課文都可以進行類似的質疑問難。
(四) 以問引文
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或重點句進行質疑問難也是培養學生如何提問的重要方法。老師的提問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抓住文章的重點內容,從而引導學生發現文章中存在的矛盾,進而產生相應的疑問。比如《貓》一文中開頭第一句就寫道,“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圍繞這句話質疑,學生提出了下面的問題:“為什么作者會這樣說呢?”“貓的性格‘古怪表現在哪些方面?”……之后再通過學生的討論,找出相應的答案,以達到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五、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對問題意識培養的認知能力,并利用有效措施增強問題意識培養的效果,以此優化小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水平,最終為小學生知識的學習以及后續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麗.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1).
[2]張麗麗.淺談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7).
[3]孫秀麗.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7(28).
作者簡介:
林英敏,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深土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