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域活動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一般包括益智科學、美工、圖書語言、建構、角色表演等內容。因此,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形式、內容應富有新意,具有自由性和開放性,滲透游戲精神理念。這樣才能吸引幼兒并使其積極參與其中,促進幼兒與幼兒園其他類型的集體活動緊密結合。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活動;游戲精神
一、 前言
幼兒園教育階段是人接受教育的啟蒙時期,這一過程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直接決定著幼兒未來的發展。幼兒具有好動、隨意等天性,如果幼兒教師難以維持好活動紀律,就無法保證幼兒對一定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學習。游戲教學的合理應用,可有效保證幼兒的學習與人格健全,同時促進幼兒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二、 什么是游戲精神
首先,《現代漢語大詞典》對“精神”一詞有兩種解釋,其一是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心理狀態;其二是宗旨,主要意義,領會精神等。因此,“精神”應是通過社會實踐或者日常生活感悟的。其次,“游戲精神”的釋義。結合“精神”一詞的解說,可以將游戲精神理解為,能夠清晰地彰顯出游戲特質、狀態或者幼兒游戲時體現出的一種情感。游戲精神凝聚著原發型的生命力,以不斷生成的形式詮釋幼兒生命與成長的過程。簡言之,游戲精神的滲透和應用,能促進幼兒全面了解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進而提升他們的適應能力。
三、 如何在區域活動中體現游戲精神
(一) 解放幼兒天性,尊重個人意愿
幼兒自身攜帶著珍貴的精神資源,解放幼兒天性,意味著摒除繁雜的規范與標準,允許他們按照個人意愿參與集體活動,將活動空間與時間歸還給他們,幼兒教師應以愛和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們,并有計劃、有理智地鼓勵他們持續進行游戲和創造。教師需注意,應真正尊重幼兒主體,學會包容和理解他們,愛能擴展成人對幼兒思想行為的包容空間。
解放幼兒天性的一個重要前提是相信幼兒的熱情和能力,相信幼兒能夠把控游戲。否則教師會從個人意愿出發,完全按照主觀意愿去設計區域活動的形式及內容。例如,玩“看病”這個游戲,設置掛號臺、分診處,給扮演“醫生”的幼兒穿上白大褂等,這都是成人思維模式的產物,幼兒不一定喜歡。解放幼兒天性,幼兒教師應用理解的眼光看待他們,以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諸如,有幼兒要用布裝水,教師會產生疑問,布怎么可以裝水呢?其實,幼兒用的是防水布,如果教師直接打斷他們,幼兒就失去了解防水材料這一機會,可見,教師應給予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二) 及時觀察反思,實施師生互動
判斷一個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應將幼兒教師對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與分析、組織與引導能力作為首要標準。教師應理解游戲活動的意義,讀懂幼兒的行為模式,通過對游戲活動的組織和引導,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在游戲活動中,幼兒教師應充分欣賞和尊重幼兒,不過分干預和指導他們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自主地進行練習和探索,以達到發掘潛力、完善自我的目標。智慧型的幼兒教師意識到,幼兒在參與游戲時,不需要教師頻繁地介入指導,幼兒教師需要做的是抓住游戲活動中的關鍵事件,并借此了解幼兒的特點和發展水平。例如,一位幼兒教師看到幼兒一直撥弄抽水馬桶,走上前去問這個幼兒“為什么要一直沖水呢?”幼兒說“馬桶里有臟東西沖不下去,我只好一遍一遍地沖水。”教師就明白了,幼兒一直沖水是在探索如何將臟東西沖掉。幼兒教師可借此進行反思,了解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行為和思維發展情況,并將此作為課程教育的主要依據。
(三) 提供游戲材料,豐富游戲活動
進行游戲是幼兒園的一種日常教育活動,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幼兒好玩、貪玩,游戲是他們的天性使然。眾所周知,幼兒對外界事物、生活趣事充滿好奇,這些游戲材料可以充當滿足幼兒好奇心的工具。在現實教育中,由于各種環境因素的制約,部分幼兒園現有的游戲材料比較單一,數量少,種類也十分有限,難以達到區域游戲的教育效果,幼兒難以真正地投入到游戲活動中。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幼兒園方面應大力號召并實施幼兒園、家庭與社區的有效合作,為幼兒制作一些種類豐富的游戲材料;也可以讓幼兒參與到創作游戲材料的過程中,體驗參與游戲的快樂。這種共同參與游戲材料制作的區域活動,為幼兒園游戲教育帶來了新的形式和作用,豐富游戲活動形式和內容,增加了家長與幼兒、幼兒園方面的交流與互動,推動幼兒教育的穩健實施與發展。
四、 結語
總之,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最基本的教育活動,也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幼兒課程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哪一種早教教育,失去游戲精神的滲透和應用,都是脫離幼兒精神活動而獨立存在的。利用游戲精神組織和實施區域活動,在游戲精神的感染下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園區域活動將會更加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陳洪波.倡導游戲精神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J].求知導刊,2016(08):145.
[2]姜娟芳.幼兒園游戲精神的偏離與回歸路徑探析[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32(04):6-10.
[3]保利軍.游戲精神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實現路徑[J].亞太教育,2016(07):5.
作者簡介:
王聰穎,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烏海市海勃灣區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