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就中職教育而言,已經成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中職的教學課堂中,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具有更為廣闊的學習前景。對于中職教育中的機械基礎這門課程而言,它是一門實踐性很高的課程,同時也是技術與理論相融合的基礎課程。因此,為了提升其教學質量,讓師生在課堂中進行良好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從教學效率入手,就如何提升展開探討,希望能夠對中職機械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職教育;機械基礎;課堂教學
一、 引言
對于中職教學而言,其學生的學習基礎普遍較差且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是很好,因而容易在學習上產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對于中職學校而言,大都將教育中心放在對學生技能的培訓上,而忽略了對于理論的教學,因而使得某些中職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理論教學的重要性,甚至一些教師以敷衍的態度對待,最終導致部分教師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術產生脫節。對于中職院校的基礎機械這門課程而言,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某些中職院校的教材過于落后或者是其教學方法比較傳統,其教學形式單一。因此,為了有效提升中職機械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效率,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從而使得該課程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 改進對中職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
(一) 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
對于中職院校的機械基礎這門課程而言,為提升其課堂效率,中職教師可以采用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對于機械內部的詳細構造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從而讓學生形成一個比較直觀的印象。進而教師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有針對性地進行機械基礎的理論知識講解,使學生通過分析、操作等學習環節更好地掌握該門課程,以此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在中職院校的教學條件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在校內建立機械理論基礎實驗室,如此可以使得學生們更多元化的掌握該門課程。例如,當中職教師在其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在講解“平面連桿結構”這個知識點時,為了幫助學生們充分理解這部分內容,中職教師可以適當結合實踐,將學生們帶去機械實驗室,讓學生們了解牛頭刨床橫向進給機構、慣性篩和剪板機等機器構造,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們對于曲柄機構、雙搖桿機構和曲柄搖桿機構等有一個較為形象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學習該門課程。
(二) 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
當中職教師在進行機械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把控該門課程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對于這門課程而言,大致分為以下四部分:機械傳動、常用機構、軸系零件和液壓傳動。因此,在教學課堂中,對于各類型的機械傳動或者常見的機構內容又可以分為很多小的門類。由于這樣的知識點較多,對于學生來講較難掌握,因此學生會感到該門課程的復雜性。根據這一情況,教師為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這門課程,需要對該門課程的重點內容進行展現。例如,在講解“往復式四沖程內燃機”這一小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設定教學主線,從而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掌握該類機構特點,從而對于其機構存在的相似或不同點進行區分。
(三) 混合教學法
對于傳統的機械基礎的教學模式而言,其“一本書、一支粉筆加上教師一張嘴”已經完全不能夠適應當代社會教學的要求了。為了提升其教學效率,需要中職教師借助于現代教學設備,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有條件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帶領學生到工廠進行參觀實習。為學生們創造較好的學習條件,以此才能讓學生們發揮出他們的潛能。例如,當在講解“鋼的熱處理”時,學生們對于其全無概念,對于“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過程也是一知半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帶學生們進入企業,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實習。在實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們弄清楚常用鋼的熱處理的方法以及目的。此外,在企業中除了課堂中講解的知識外,還學到了什么知識?當實習完以后,教師可以在班級舉行討論會,針對以上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但掌握了許多難以理解的知識,而且還增加了學習興趣。
三、 將機械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一) 注重聯系拓展的內容
當中職教師在對機械基礎這門課程進行教學時,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論運用能力,需要教師將該課程與相關課程進行相互聯系與拓展。比如,講機械基礎與工程力學以及機械制圖等課程的交叉部分進行聯系。在其具體教學過程中,也需要跟實際相聯系。例如,當講解“車床主軸箱”這部分內容時,需要聯系該課程所涉及的其他內容,從而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該部分內容。對該內容所涉及的從輪系,它則包含了齒輪以及軸等零部件的尺寸以及對于軸上的零件的裝卸與拆除工作或者是軸承的選擇等問題,這些涉及不同學科,需要教師進行綜合講解,對于其知識體系進行整合。
(二) 強化實驗教學的內容
對于機械基礎課程的實驗部分內容,是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要環節。對于中職院校而言,比較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就學生對于實驗內容的動手操作講解還不夠全面,因此,需要幫助學生適應中職教育的學習規律,并且讓學生們適應其教學模式,并且親自動手實習。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并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給予個性化指導。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對中職機械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上,為了提升其課堂效率,需要教師從基本內容入手,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指導,從而提升其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旭光.提高中職學校機械基礎課堂教學效果的探索與研究[J].教育:00169.
[2]文靜.探索中職生《機械基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技術創新,2012(29):216.
[3]王新明.提高中職學校機械基礎課堂教學效果的探索與研究[J].新經濟,2013(29):121.
作者簡介:
方建云,浙江省諸暨市,諸暨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