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全民閱讀工作,通過頂層設計、政策保證和各部門的大力推動,取得了良好成效。成年人的閱讀率不斷增長,閱讀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目前,國家正組織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少數民族地區更需要落實好、開展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本文簡單梳理了我國全民閱讀工作十年來所取得的成就,梳理了中華經典誦讀的主要內容,以及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中華經典誦讀的特殊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華經典誦讀;全民閱讀;少數民族;延邊州
2018年9月25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印發《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組織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方案要求,通過開展經典誦讀(包括書寫、講解等活動),挖掘中華經典文化內涵,詮釋現實意義,引領社會大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親近中華經典,更好地熟悉詩詞、歌賦,領悟中華傳統思想、傳統美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為青少年打下中國底色,增強文化自信。
一、 中華經典誦讀是“全民閱讀”工作的重要內容
在2012年到2016年的時間里,我國成年人的閱讀率由76.3%增長了3個百分點,達到79.9%。但一項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人的年平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7本,人均每天讀書時長為13.43分鐘,不到上網時長的三分之一。閱讀書籍是一種對待生活的理念,也是一種精神幸福感的追求。2006年,國家11個部門發出了關于全民閱讀的倡議書;2016年,國家又發布了《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之后《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出臺。通過10年的時間,我國的全民閱讀政策經過不斷的摸索和實踐,初步實現了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宏觀布局?!叭耖喿x”已連續多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在2017年12月1日開始施行的《吉林省全民閱讀促進條例》中,也明確提出全民閱讀應當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產生了許多傳統經典,包括吟詩、誦詞、賞曲、讀典和記文等。例如,作為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集錄了西周至春秋(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300余篇,通過賦、比、興的運用,把詩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或平鋪直敘、或借一個事物比喻、或觸物興詞地表達出來,給了讀者美的享受。還有我們熟知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大量的經典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影響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二、 開展中華經典誦讀在少數民族地區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格局,現有的55個少數民族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據統計,在我國,民族自治地區面積占到64.3%,對于國家的繁榮、穩定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語言、地域、飲食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差異,少數民族和地區在對熟悉尤其是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方面比起漢族來困難更大、問題更多,不僅不利于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也不利于民族之間的互信和團結。因此,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經典導讀和經典誦讀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中華經典,就變得尤為重要。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我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區,在總人口212萬人中,朝鮮族人口75.9萬人,占全州總人口的35.8%,全國朝鮮族人口的42.3%居住在這里,素有“教育之鄉”“文化之鄉”“歌舞之鄉”的美譽,連續五次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延邊州人均受教育程度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但有數據表明,延邊州“留守兒童”5萬余名,占全州學生總數的30.5%,其中朝鮮族21633名,占朝鮮族學校在校生總數的53.9%。如何關愛他們、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是兒童閱讀推廣服務值得研究、探討和深思的重要課題。
三、 在延邊州開展經典誦讀應發揮四個平臺重要作用
(一) 重點打造中華經典誦讀校園主陣地
校本閱讀是誦讀經典文化的主陣地,要營造經典校園文化氛圍,為誦讀提供良好學習環境。《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建設校園誦讀品牌,引導支持各級各類學校舉辦或定期開展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閱讀節、漢字文化節、詩歌節、讀書會等形式多樣的語言文化活動,建設“中華誦”“經典伴我成長”“最美誦讀”等一批校園誦讀品牌,并形成長效機制。
有專家認為,閱讀是健康成長最好的助力,不見可以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也會讓他們的心靈世界越來越健康。作為一個有眼光的老師,必須讓孩子在課余時間多閱讀一些課外讀物。而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就是小學四年級。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小學生基本具備了閱讀能力基礎,能夠在經典誦讀中理解中華經典,理解傳統文化。
作為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可以在延邊州的各級各類學校開展中華經典誦讀課程,組織老師指導學生開展廣泛的課外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圍繞國家“推普周”“世界讀書日”“兒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讀書會、中華經典誦讀比賽、漢字文化節等,并開展漢字書寫、詩詞創作等主題實踐活動,結合不同學校的定位和特色,分別打造“中華誦”“最美誦讀”“經典伴我成長”“中華經典誦讀夏令營”等品牌。還可以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各級各類學校的展板、櫥窗、班級黑板報等宣傳陣地精心布置漢語、朝鮮語兩種語言展示的中華經典誦讀作品和歷史名人的照片、簡介、故事等,營造濃厚的中華經典誦讀氛圍。
(二) 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的重要作用
公共圖書館是落實和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的重要陣地。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對提升少數民族地區居民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延邊州,有9所公共圖書館,廣泛分布在延吉、圖們、敦化、龍井、和龍、安圖、琿春等各個區域,全部免費開放。每一座公共圖書館,都應該成為一個弘揚傳統文化、開展中華經典誦讀的重要場所,廣泛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梢詣訂T大學教師、文化學者、書法名家等社會力量,積極組織參與沙龍、論壇、講座、學術交流、書畫展、圖片展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中華經典誦讀傳播活動,吸引更多的讀者加入進來,學習中華經典誦讀、體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三) 廣泛利用全民閱讀設施
在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開展2018年全民閱讀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開展全民閱讀“七進”活動,具體包括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并已建設農家書屋9365個,在1849個社區啟動了“書香吉林社區閱讀空間”建設工程,打造成立了100多位媒體記者參加的“全民閱讀媒體聯盟”。還有在各地、各單位設立的書香之家、書香企業、書香機關等,這些都是中華經典誦讀可以利用的配套設施。與此同時,充分發揮各級報紙、書刊、廣播、電視及其新媒體平臺,開設中華經典誦讀專欄和專題節目,播放中華經典誦讀公益廣告,加大新聞輿論宣傳,普及中華經典誦讀知識、培養中華經典誦讀習慣,營造良好的中華經典誦讀社會輿論氛圍。
(四) 以“互聯網+”助推中華經典誦讀
浩如煙海的出版物使得愛書人目不暇接,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則深刻影響了人們的閱讀習慣。除了傳統的紙質閱讀,隨著科技發展、網絡普及,近年來數字閱讀方興未艾。2015年,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數字閱讀率首次超過傳統閱讀率。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成年公眾人均每天閱讀紙質出版物45.53分鐘,而手機閱讀時長則為62.21分鐘,后者同比增長28.39分鐘。2018年4月18日,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保持增長勢頭,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和紙質圖書閱讀率均有所增長;超過半數的成年國民,傾向于數字化閱讀方式。
采用搜狗搜索引擎和豌豆莢應用商店搜索顯示,僅“閱讀”“讀書”相關微信公眾號即有500余個,閱讀類相關應用1400余個,數量、品類蔚為大觀。大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離不開依托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利用微博、微信、客戶端等社交化、分眾化傳播方式,通過匯聚更多的社會化數字平臺,提供定位精準、選擇多樣、即時響應、持續在線的閱讀服務,關注受眾需求,培育閱讀興趣。
延邊州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成果,實現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每年安排1000萬元支持民族文化事業發展。以誦讀、書寫、講解等文化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以課程教材、資源平臺及人才培養建設為基礎支撐,以廣大青少年、教師、家長和中華文化愛好者為基本對象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必將充分發揮語言文字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為青少年的美好人生打下鮮明中國底色,為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黃春景.讓“全民閱讀”成為“全民悅讀”[N].中華讀書報,2018-5-9.
[2]張雪嬌.政府推動 全民參與 法治護航——全民閱讀:深入人心 如火如荼[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1-20.
[3]張武春.著名學者哈經雄教授提出經典誦讀西部行[N].新華每日電訊,2001-3-6.
[4]尹玉柱.閱讀推廣與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探析——以延邊地區為例[N].延邊教育學院學報,第29卷,第5期.
[5]朱夢琪,倪茹寒.政協委員倡導全民閱讀 破解學生閱讀難困局[N].中國青年網,2017-3-16.
[6]鮑芃.以“互聯網+”助推全民閱讀[N].光明日報,2017-3-13.
[7]光小明的文藝茶座.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圖書業:“互聯網+”助推全民閱讀[N].光明網,2018-9-21.
作者簡介:
王麗賀,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邊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漢語國際師范專業2016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