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靖
【摘 要】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門鋼琴彈奏技巧與音樂理論相結合的一門實踐性較大的綜合學科,高校開展這門學科為的就是培養適應社會多方向發展的音樂人才,要求不僅具有較好的鋼琴演奏能力,還能適應在各種場合即興彈奏。
【關鍵詞】鋼琴專業;即興伴奏;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9)01-0191-01
一、音樂基礎知識技巧
(一)鋼琴彈奏識譜能力的培養
鋼琴彈奏能力是彈任何伴奏的基礎,要求學生熟悉鍵盤有較好的彈奏水平,相對良好的基本功,這是彈好即興鋼伴的必備和基礎條件。所以對于鋼琴專業學生來說擁有較好的彈奏水平和對鍵盤的熟悉度無疑是一大優勢,但鋼伴課不同于鋼琴課,它主要是針對歌曲簡譜來進行編配,鋼專同學看正譜非常快,看簡譜就很緩慢,所以就這需要經常在鍵盤上熟悉24個大小調,找到方便快捷的方法,主要練習經常用的幾個大小調,準確的區分其位置,熟能生巧。鋼琴各調式都是有規律的,遵循“全全半全全全半”這樣的規律,這樣我們在編配伴奏前先把曲調的音階多練習幾遍,這對于鋼專學生是不難的,就這樣孰能生巧再加上本來就具有對鍵盤把控能力較強的優勢,識簡譜難這個問題就很好解決。就這樣對簡譜鍵盤位置的熟悉后再從簡到繁從易到難,針對其中的主、屬、下屬功能再來練習,并適當的加入屬七和弦及副三和弦,伴奏音型也從柱式和弦到半分解再到全分解。就這樣每次有計劃有效率的進行練習,加上本來就對鍵盤的熟識度和手指自然地觸覺能力,提高鋼琴即興伴奏能力是飛速的,在練習時多動腦找到其方法規律,對易錯較難的地方反復練習,這樣長期以后就自然的熟知也不覺得難了。
(二)和聲思維能力的鍛煉
1.和聲理論知識學習。在熟知了各調鍵盤不同位置后,對和聲準確掌握能力就是核心之所在了,這直接決定了歌曲的整體編配效果。比如說歌曲《大海啊故鄉》《暗香》《送別》等,只要準確的掌握好和聲,左手很簡單的琶音、八度和弦及和旋轉位就可以配置得很動聽,如果我們選擇的不是與和聲進行相配置的音型和級數,就會很明顯的出現不和諧亂彈的情況。和聲編配的關鍵就是能正確的選擇歌曲調式對應和弦的選擇,確定了調式調性后就用最基礎的和聲連接就可以了,最好在譜面上標記,加上長期的訓練和對和聲進行的熟悉度就會有了意識,時間久了熟能生巧就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2.在不同類型作品中的運用。當和聲選擇完成之后就該進行織體的選擇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音型,音型的本身是由有節奏的律動以及和聲的分配所構成的,分為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分解和弦三種類型,柱式和弦一般適用于進行曲風格節奏較強的歌曲,半分解一般適用于活潑和抒情類型的歌曲,分解和弦一般多用于琶音和弦的轉位來演奏抒情性歌曲,和聲織體的選擇必須遵循音樂形象表現的需要,如果和聲織體選擇不恰當,即使和聲配置準確也會使音樂性流失,給人帶來不舒適自然地感覺,分析音樂形象選擇正確和聲配置是歌曲伴奏前的準備條件,這都需要長期的積累和練習。
3.在鋼琴作品中和聲思維能力的體現。在一些表演中鋼琴專業學生經常使用正譜為演唱者伴奏,如此選擇正是因為有許多優秀的和聲伴奏織體、恢宏有技巧的前奏尾奏更能給歌曲烘托氣氛,帶動演唱者情緒,顯得更為正式,賦予更深的音樂性。正是這些積累更能幫助提高鋼琴專業學生進行伴奏的水平,正譜中的許多優秀的伴奏織體都是作曲家精心研究與創作出來的,這些伴奏技術水平和表現手法是何不精妙的,許多歌曲的音樂氣氛大多都是靠豐滿醇熟的伴奏技法來推進來烘托,演奏者與演唱者相互呼應更好的塑造歌曲形象增加歌曲無窮魅力,如果學生能把在正譜中伴奏的許多優點技術匯入到即興伴奏里面豈不是更好。
二、長期積累與實踐
在這門自由性想象性很高的課程中,最重要的提高途徑還是自我的不斷完善提高。其次就是對自己以前伴奏的歌曲反復琢磨,找到新問題新方法,獲得新啟發新理解。通過日積月累的學習實踐時間,大家都會逐漸的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彈奏習慣,就是自己的風格,這樣即能提高即興伴奏的效率,又提高了鋼伴水平的能力。鋼琴即興伴奏不同于鋼琴彈奏基礎,它是通過不斷的實踐與基本技巧能力慢慢配合出的一種能力,這需要長期的實踐和探索。
即興伴奏是需要漫長研究的一個課題,人們對這門課的認識,對彈奏水平的提高,彈奏技巧的形成,彈奏習慣的養成,彈奏能力的增強都不可能達到完美,是要從主客觀的兩方面不斷地認識和完善的。音樂本身就是需要在一個充滿未知的空間去追求探索,同樣具有音樂創作性質的即興鋼伴課更是需要這些實踐探索啟發,因此長期的積累和實踐是提高即興伴奏水平能力的重要途徑。作為鋼琴專業的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鋼琴即興彈奏能力是適應當今社會需求的必備條件,我國音樂事業蓬勃旺盛,即興伴奏應當成為音樂文化的傳播途徑,對于人們對和聲的認知,能夠在單旋律歌曲中能夠感受縱向的音樂元素,對促進我國音樂深層次普及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冬云.高師鋼琴即興伴奏編配之我見[J].鋼琴藝術,2003(2).
[2]胡蘋.論高師音樂學生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J].渝西學院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