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更好地實現全民教育,也為了給各行各業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截止2017年我國擁有共計1.23萬所的職業院校,且現有院校也在不斷擴大,二級院校的出現雖然為更多學子提供了就學就業機會,但在教學管理方面卻出現了很多弊端。本文將圍繞互聯網+環境下如何更好的開展高職院校二級教學管理方面展開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 二級教學管理 問題 方法
前 言
每年報考高職院校的學生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且出現了很多新的專業學科。很多高職院校都有二級院校,其在教學質量上并不輸于主院校,最大的問題在于教學管理方面。互聯網+教育管理是明確高校運營的主要模式,也是進行二級院校教學管理的必要手段。
一、“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二級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管理網絡化效率不佳
教育改革后,我國教育領域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方法,課堂教學也顯得越來越現代化,互聯網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更是十分普遍,如多媒體教室的建立、微課制作、慕課制作等。然而,信息化教學已經開展得有聲有色,但信息化教學管理還未完全實現,大多數高職院校二級教學管理的信息化還只停留在基本的信息交流,以及辦公室文檔處理方面。之所以會出現這一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相關管理人員對互聯網+教學管理的模式認識不足[1]。
(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充分
二級教學管理工作并不簡單,其中包含了多項工作,較為常見的有如下幾項:一,師生考勤管理;二,學籍管理;三,考務管理;四,計劃與課程管理;五,實習管理;六,檔案管理等。而在處理這些工作時也有很多細微之處需要注意。若按照傳統方式處理勢必會顯得十分繁亂,但若是能夠很好的應用互聯網技術,就能達到快捷、實時、準確的效果,因為互聯網技術能夠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也可以在網絡中傳遞各種文件。然而實際上如今很多學校在教師教學大綱以及課程標準方面還是以紙質材料為主,課堂考勤環節也是由教師一個一個確認,十分浪費時間。
二、“互聯網+”環境下優化高職院校二級教學管理的方法
(一)創新教學管理的職能觀念
各個部門各司其職的同時做好交流溝通工作,不僅能夠有效解決問題,又能避免職能重疊,或是工作遺漏、推拖等問題的發生。因此今后學校內部需要對本院和各個二級學院進行明確的職能劃分,其中包括規范教學管理、理順教學工作以及做好教學監督等,只有這樣才能夠全面提升學校內部的治理能力。目前較為常見的管理模式是教學工作由學校和學院兩級管理體制,關鍵點在于學校所圍繞的重點是最終的教學目標,而二級學院更側重于教學管理[2]。
(二)應用互聯網思維實現過程管理
互聯網的特點在于,其具有開放性、平等性、創新性等特點,如今出現了互聯網思維,并進入了很多行業中,二級教學管理中也要融入此種觀念,所謂互聯網思維,其主要是一種民主化、用戶至上的思維。如今的社會理念提倡人人平等,以人為本,和諧發展,二級教學管理人員也要有這樣的覺悟,無論面對的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給予一定的尊重。另外,管理人員要有服務意識,所謂服務意識是指其可以應用互聯網的相關技術為師生提供服務,如選擇一套適合本院校的教務系統,并在上面進行課程管理、學籍管理等工作,實現無紙化辦公,充分提高工作效率。
(三)全面核定培養方案
如今無論是普通高校還是高職院校,為了讓學生們有更好的就業機會,也為了為各個企業、單位輸送優質人才都紛紛開展了校企合作模式,在該模式下,學生能夠深入到崗位一線中得到鍛煉,而企業也可以對人員進行優先考核及選擇。在這個過程中,企事業單位并未很好的參與進來,這使得高職二級院校在定制培養計劃時會顯得有些吃力。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采取現代學徒制的方式,在定制教學計劃、目標以及模式是以此為中心,并在專業指導委員會的監督指導下完成人才培養方案的討論與定制,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能力、素質與社會市場需求相契合。
(四)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教學監控與評價中
教學工作開展的如何通常需要通過教學監控與評價才能有清晰的了解,通過互聯網技術,就不必管理人員走進課堂了,如可以在教室安裝監控,可以透過監控看到學生的上課狀態,以及教師的教學情況,也可以利用遠程技術來進行學校信息的推送,以及作業任務的回收等。高職院校會定期開展教師評估活動,以往的教師評估會由班長或其他人員以紙質文件的形式發到各班學生手中,如今可以應用網上評估系統,有效提高了效率[3]。
結 語
綜上所述,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及應用。其中,在二級教學分院管理中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能夠到達查缺補漏、各個擊破,有效提升的目的,對于二級分院的發展必然起到中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錢惠.高職院校二級教學管理下的教育質量監控體系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6):126+131.
[2] 高秋云.二級管理模式下高職院校優化系教學管理體制體會探討[J].亞太教育,2015(05):18.
[3] 唐湘桃.多校區高職院校有效實施二級教學管理模式的若干策略探析[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4,4(02):73-76. [5]李春,陳建國.淺談新農村住宅設計實踐研究——以川東丘陵地區新農村為例[J].價值工程,2015,34(25):165-167.
作者簡介:嚴遠林(1990—),女,漢族,四川簡陽人,實習研究員,本科,四川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