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摘 要:眾所周知,初中數學在整個的數學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小學數學的終點,而且是高中數學的起點。因此,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要求學生掌握好書本的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最終實現以創新思維方式解決數學問題,并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數學 創新思維 教學方法
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是當今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新的挑戰,建立"創新"教學課程模式,對于全面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的人才,養成別具一格的創新思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途徑之一。
1.開放數學課堂,解放學生思維
要實現創新教學的目標,筆者認為,首先就要開放課堂。作為老師,一定要尊重和愛護每個學生,公平對待,努力營造一種輕松、自由、民主、求真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其次,教師應該要明白開放課堂的目的就在于解開束縛學生思維的枷鎖,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所以,教師一定不能忽視學生自主學習發展的愿望,促使教學過程向學生發現創造過程的轉變;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將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成為"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作為一個引導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其通過自身的學習體驗來感悟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進而達到啟迪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數學修養的目的。
2.引趣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一堂課開端的新、奇、趣導入,就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打開學生的思維的閘門,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為探究新知識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的思想內容和各種教學手段,如啟迪法、思維法、謎語法、游戲法、故事法、表演法等緊緊聯系學生熟悉的科技、軍事、生產、生活中實際創設愉快的、有伏筆、有問題的教學情境,觸動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被一種輕松愉悅和諧氣氛所感染,受到渴求新知的動力驅使,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導入一定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不能片面追求奇、趣而離題甚遠,要猶如靜水投石,新課伊始就在學生中迅速產生思維的漣漪.由趣生疑,緊扣一堂課的主題。
3.巧設"疑云",激起焦慮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究的源頭。學貴有疑.疑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其產生強烈的探究心理反射。如教解直角三角形一節時,設問:地質工作者是怎樣測量一座大山高度的?打隧道的工人是怎樣從大山兩面動工把隧道在預定地點接通而不會打偏呢?這些實際問題的提出會大大提升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這時教師要抓住學生心中的疑團,做恰如其分地點撥引導,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其對心中的疑惑產生一種欲休不止、欲罷不能的探究愿望。教師要注意的是"引"一定要畫龍點睛,足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們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
4.探究新知,培養創新才能
人生來是有一種探究本能的,而且初中生的內心蘊藏著無限潛能,只要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有利于開發學生創造思維的條件,學生就能去探索知識,創造知識,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直到真正地發現新知,親自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但要注意的是,當學生專心致志投入探究活動時,教師要適時地點撥,給予指導,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防止漫無目的、不著邊際的探索。同時,教師的提問,要多讓學生講出探究過程,少說答案結果,讓學生在練習中獲取才能,在練習中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體現;探究創新是一種復雜的腦力活動,只有在輕松、自然、安靜的氛圍中,人們才會產生好奇心,萌發求知欲,才會有創新的意識和行動。所以,要使學生做出創新成績,就心須為學生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有利于創新的環境,使他們自由地發表意見,能按自己的方式學習和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的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創造才能,要尊重學生,多用鼓勵獎賞的辦法,少用甚至不用指責的手段,對學生的創造性表現,哪怕是極其微小的.也要大加贊賞。即使有些失誤,也要熱忱鼓勵。只有這樣,學生才敢于創新,才會產生創新見解,達到成功的彼岸。
5.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思想上,教師要努力開發學生的情感智力,培養創新個性。據筆者了解,數學是很多中學生感到頭疼的科目,尤其是對于那些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的女生而言,常常因為數學成績的落后而形成極大的自卑感和挫敗感,如此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工作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堅忍不拔,遇到困難永不退縮的頑強意志以及敢于打破常規、開拓創新的魄力等等,保證學生能夠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迎接各種挑戰;實踐上,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毫無疑問,單靠理論知識的學習是無法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的,因此,在學習數學書本知識的同時,教師還應該通過借助一定的實踐活動來充實課堂,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布置學習任務,要求他們在實際的操作中找出相對應的數學規律,總結方法,在使創造思維更加具體化和可視化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到創新的喜悅,進而提升創新水平;此外,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創新往往來源于細節,要想強化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就必須教會學生如何觀察事物,最大程度的發揮老師的指導和調控作用。促使學生養成細心觀察周邊事物,并用數學理論進行解釋的良好習慣,從"學會"轉變為"會學",增強學生數學思維的創造性。
6.反饋落實,交流總結
當充滿挑戰、競爭的探索過程結束后,每個學生對自己的探索過程肯定有著酸、甜、苦、辣的感受。有些學生得到了探求結果,而有些同學雖也經過努力探索。但走了彎路,得不到結果,這時得到結果的同學很想在同伴和老師面前展示自己,同時也很想得知其他同學的探求方法,而得不到結果的同學更想知道正確的探索途徑,這時,教師就讓學生在組內、班內交流自己的探究所得,因為交流可使一個人茅塞頓開,心襟豁然開朗,不失為學習中的一種好方法。常常交流,可使自己少走彎路,也可使所得有所升華,在交流中,因為有親身體驗,同學們都能暢所欲言,課堂氣氛民主、融洽,學生思維活躍,能將知識來龍去脈弄得一清二楚。通過交流還會發現,同伴們探究知識的途徑各自不同,有的便捷,有的繁冗,其中不乏種種創新。但只要稍作比較總結,便可以從中發現最快捷、最簡便的方法。這樣就達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7.借助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創新興趣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多媒體技術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它也憑借對課本、圖像、圖形、動態以及聲音等等的綜合處理能力而備受師生歡迎。所以,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適當的導入多媒體課件來刺激學生的多種器官,讓傳統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更加的趣味化,但又不失真實化,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總之,優化課堂教學就要從遠處著眼,近處著手,把創新意識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來培養,持之以恒,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初步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