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
摘 要:新課程改革后,要求初中生物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滿足學生的差異需求,這既是對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一次創新和突破,也為培養符合當今時代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提供了支持。校本課程即“以學校為根本”,為學生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場所,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靈活應變能力,更好地學習,享受健康生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校本課程開發實踐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教育價值。
關鍵詞:初中生物 食品與健康 校本課程 實踐
引 言
從校本課程的開發到貫徹落實,是一個相對漫長且具有一定難度的過程,必須要保證學校所用生物教材與國家課程標準相一致。另外,一所學校的師資水平、實踐條件、課程安排等,也都會對校本課程的開發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以初中生物中的涉及到的“食品與安全”“合理膳食”等問題為依據,我們選擇圍繞“食品與健康”進行校本教材研發,首先對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性進行了概述,隨后對校本課程開發實施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具體的實施方法展開了詳細分析。
一、初中“食品與健康”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加上學習壓力較大,這一時期學生的飲食營養能否跟得上,直接關系到學生身體的發育狀況,并且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一定影響。但是通過實際調查發現,大部分初中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飲食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有以下方面:
一是不規律飲食。部分初中生因為課間時間有限,不按時甚至是直接不吃早餐,整個上午都在空腹進行學習,一方面是容易造成消化系統紊亂,出現頭暈乏力等癥狀,長期如此還會影響到學生身體發育;另一方面也極大的影響了學習效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吃午餐時,這部分學生由于饑餓又會暴飲暴食,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身體健康。二是膳食營養結構不均衡。部分初中生存在挑食現象,例如一些女學生因“減肥”只吃蔬菜,導致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量偏少,容易出現營養不良。此外,還有部分家長考慮到學生學習壓力大,在孩子每天回家后,給孩子吃一些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從而導致學生出現肥胖癥狀。由于學生不能從日常三餐中均衡獲取營養,長期以往肯定影響他們身體的健康發育。
二、初中生物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一)科學性
科學性是校本課程開發中必須要堅持的第一準則,教師在編制校本課程時,一方面要注重結合初中生物的教材內容,另一方面也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生活經驗,保證校本課程具有較高的科學性。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名目繁多的“養生常識”,教師應當秉持科學嚴謹的態度,貼合教學需要,提高生物校本課程的科學性。
(二)趣味性
校本課程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次改革,它雖然強調“以學校為中心”,但是其思想核心仍然是將學生擺在教學的主體位置,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和學習興趣。因此,為了確保生物校本課程開發能夠取得實際成效,要求教師在具體落實過程中要兼顧課程的趣味性,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其中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保證生物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
(三)目的性
教師應當明確生物校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最終教學目的,并以此為出發點,對課程的具體開發流程進行詳細設計。在信息時代,教師可以從網絡上獲取海量的教學資源,而如何挑選合適的教學資源,則成為關系到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有了明確教學目的后,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網絡上的優秀教學課程,結合自己學校、學生的情況,為生物校本課程的高質量開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初中“食品與健康”生物校本課程開發的途徑
(一)學校組織
由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小組進行統一領導,對生物組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并指導和督促生物組教師按要求完成以“食品與健康”為主題的校本課程的設計。對于生物教師設計的校本課程實施方案進行一次集中評估,并提出專業的修改意見,經過全面完善后批準該課程的實施。生物教師的校本課程設計在獲得批準后,立即著手準備課程開展所需的材料、場地等,并根據教務處的統一安排,確定生物校本課程的開課時間和授課班級。
(二)教師教學
教師雖然并不是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但是卻發揮著引導課程進行和維持學習秩序的重要作用。為了確保“食品與健康”生物校本課程能夠取得預期成績,需要教師做好以下幾方面:首先要對本次課程的主要流程、學習目標進行充分地了解,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和知識探究興趣;其次,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要充分地留與學生自主時間,調查了解授課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學生通過教師預設問題,相互交流和討論,發現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飲食習慣,以及這些不良習慣對身體健康成長帶來的危害。通過學生間的激烈討論,一方面營造了活潑的氛圍,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掌握校本課程的本質。最后,將課堂交給學生,由學生在教師的安排活動下自主完成一系列的知識學習,獲得能力提升,加深對“食品與健康”相關知識的理解。
(三)學生學習
校本課程教學一改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因此學習效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材內容的設置,活動的安排更符合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學生學習會比較有興趣。在生物校本課程中,我們主要采用了兩種學習方式:(1)自主學習:這是一種現代學習方式,學生作為學習主體,通過獨立的質疑、分析、探索、實踐等活動來達到學習目標的過程。這種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培養自主性和自律性。(2)合作學習:這是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圍繞教學的主題,以合作的學習方式,由學生進行合作互助、探索研究,通過學生能動性、主動性發揮,利用合作性人際交往,促成學生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的全面發展,培養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法,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它實現了學生個體差異間的互補,在學習中能有效體現學生個性。
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我們努力打造具有學校特色,學科特色的校本課程,讓學生們更健康的生活,積極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黃鶴,馬云鵬,王翠微.初中生物學科校本課程開發的經驗省思——以《家政與營養》課程開發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12(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