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珂 邱益輝 駱凡
摘 要:隨著習近平同志在會議上將“綠色”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提出,為我國現代社會發展哲學理論指明了方向。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是建立在我國步入經濟社會的現實基礎上,就目前而言我國社會經濟仍然存在嚴峻的挑戰。綠色發展理念作為以平衡經濟、社會與生態的銜接理論,是我國社會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必然的戰略選擇,亦是我國在應對國際化競爭下的重要舉措。本文以綠色發展的為切入點,探究其隱含的哲學意蘊與時代價值,希望能為我國加快向可持續發展社會轉變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綠色發展 哲學意蘊 時代價值
引 言
綠色發展的哲學意蘊與時代價值是在國際化競爭加劇、我國社會經濟步入新時代的背景下提出的。綠色發展作為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理念與馬克思哲學化的基礎上,其深邃的哲學思想以淺顯、簡單的用詞揭示了我國科學發展觀與社會發展常態,并充分體現了我國實踐出真知的追求與宏觀角度下科學發展思想。
一、綠色發展的哲學依據
(一)以馬克思理論為基礎
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以“綠色”為代表的五大發展理論體系的基礎原理,要想認識到綠色發展理論的哲學依據就有必要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從而將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到時代發展中去。因此要完全理解綠色發展的深刻含義就必須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的論述,理解為何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過程轉化為對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與話語權的加強,從而樹立關乎黨與國家發展的遠大堅定理想信念的選擇。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的學習過程中,應該多加深入探索,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如何將中國特色主義共同理想與時代創新精神融入自身價值觀之中,從而提出我國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大理論體系。
(二)吸收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精華
我國近代以來一直秉承著馬克思、毛澤東等先輩極其深邃的指導思想,毛澤東同志通過對經典作家相關思想的間接和直接引用,以“知和行的關系”作為破題論述,不僅鮮明地批判性整合了以我國古代先賢為主的辯證思維,同時亦傳承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的哲學思想。在前人優秀的理論基礎上,綠色發展的哲學一句,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光輝典范,還是傳承我國前人優秀成果,并著重論述了我國新時期下“哲學的理論創新離不開實踐完善”的深化理念。我國社會從各個領域紛紛推進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意味著黨與國家希望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在我國群眾日益豐富的社會活動中得到深刻的落實,并在實踐中不斷吸取中國傳統哲學精華[1]。
二、綠色發展的時代背景
(一)社會背景
經驗性認識與哲學是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時代發展理論過程中密不可分的組成成分。縱觀我國各大體系理論的提出,是一個對我國社會特別是改革開放后的社會進行探索與總結的過程。新中國成立以來直接打破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格局,將整個社會的性質在黨的領導下建設為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而中華民族共和國在取得現今高速發展的同時,還不能忽視我國仍然存在許多阻礙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二)國際背景
2018年初期,中國和美國發生了大范圍大規模的貿易爭端,全球股市因此受到幾番波折。國際政治經濟對于社會發展來說看起來并不遙遠,但它卻切實影響著國與國之間的糾紛和經濟利益。中美貿易摩擦雖然大概率通過談判來解決分歧,而在貿易摩擦的持續時間內,中美貿易戰將對國際之間的糾紛和利益會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會對國內社會產業體系產生不可忽視的經濟影響。在此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五大發展理論,充分考慮到了我國經濟市場在內部消費方面擁有極大的空間,而綠色發展理論的實現可以保持良好的改革開放環境,同時也可以使人民享受社會綠色發展帶來良好的經濟效應[2]。
三、綠色發展的哲學意蘊與時代價值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立場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立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立場,是貫穿于黨的十九大報告的全部內容的靈魂,集中體現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根本政治立場,也是綠色發展理念的出發點、立足點和歸宿點。由于歷史經驗的積累與思想范疇的充分認知,在我國半封建半殖民的社會背景中,正因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立場,才能引領廣大群眾推進歷史進程,從而更好地履行到中國共產黨人相應的政治權利與政治義務。作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依舊以人民為中心,提出促進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五大理論體系。但決定我國社會如何對歷史進行經驗性認識與哲學思想反思,卻是取決于個體本質的思想引導路線。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會議上充分總結過了我國社會的發展歷史,探索我國社會發展的規律,回答我國社會經濟為何要發展、如何發展等重大課題[3]。
(二)立足于新時代的客觀實際
立足于新時代的客觀實際,是指我國社會各階層在進步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并把馬克思主義同新時代的基本國情和客觀實際相結合,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去探索和解決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才能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目前而言,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屬于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一最大國情至今沒有變,但我國全社會各個階層改革開放后歷經三十多年努力奮斗,從黨的十八大開始,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經濟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只有正確認識新時代的基本特征,才能貫徹落實好綠色發展理念[4]。
四、結束語
綠色發展是建立在社會各階層群眾“從點滴做起”的實踐基礎上才能實現的。綠色發展哲學意蘊伴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完善、不斷提高。在我國步入經濟時代的社會下,以習近平五大發展理論為核心,從哲學、科學與時代三個方面回答了我國因何發展、為何發展、如何發展三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深刻問題。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過程中,我們應該認識到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綠色發展哲學的根基,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參考文獻
[1] 崔雅文.生命共同體視域下綠色發展理念新解讀[J].黑河學刊,2018,(03):16-20.
[2] 楊發庭.綠色發展的哲學意蘊與時代價值[J].理論與改革,2016,(09):13-14.
[3] 趙建軍,楊 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哲學意蘊與時代價值[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12):16-18.
[4] 吳俊.五大發展理念的哲學思考[M].南華大學,2018,(05):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