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章運用認知語言學理論,闡述漢、哈兩種語言中擬聲詞語義轉移的方式,論證漢、哈擬聲詞語義轉移的共同特征是轉喻,由于兩個民族的語言體系和思維習慣不同,所以語義轉移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漢語擬聲詞轉移多由聲音轉向性質狀態,有形容詞性特征;哈薩克語擬聲詞轉義大部分是由聲音向發聲體和動作義,有名詞和動詞的特征。
關鍵詞:漢語 哈薩克語 擬聲詞 語義轉移 對比
漢、哈薩克語的擬聲詞的名詞化
漢、哈語都存在某種聲音轉義為發出該聲音的事物名稱的現象、如:布谷(鳥的叫聲)、乒乓(打球的聲音)、taq-tuqdop(乒乓球)嘟嘟(汽車的聲音)、toqeldawq(啄木鳥)、x?eldayeqxeɡ?rtke(蛐蛐)s?q?rlaw?q tosek (氈房的門扇木門) tors?ldaweq(鞭炮)、kurk?reme(瀑布)等。
哈薩克語的擬聲詞的動詞化與轉喻
(1)ol bir x?rt- x?rt etke adam.(他是一個性格很粗暴的人。)這里的x?rt- x?rt原本意思是東西破碎時的聲音,轉喻為性格直爽粗暴的人。
(2)Ol ?um?st? xart-xurt ?steyde. (他做事很干凈利落)。這里的xart-xurt 原本意思是啪啪的響聲,轉喻為人做事干凈利落。
(3)ol unem? mi?-mi?bol?p ?ured?.(他總是一副精神不振的樣子。)這里的“mi?-mi?”原本意思是泥狀物體的迷糊狀態,轉喻為人無精打采,筋疲力盡的樣子。
(4)ol men?? s?z?md? esti sala burq?ray ??neld? . (他一聽到我的說的話便大怒起來了。)這里的burq?ray是模擬詞burq-burq的演變而來的動詞。轉喻為人一下發怒,發大火的行為。
漢,哈薩克語轉喻帶有某種發音特征的言說動詞
對話語的聲音本身的摹擬形成的是直接引語的一個方面,因為話語的聲音也是聲音,對它最準確的摹擬就是把話語再說一遍,擬聲詞摹擬的聲音沒有話語功能,但是有可控性,因為它們是人在說話時的伴隨特征,人可以通過意志改變這些特征
(1)你別吭嘰了,有什么話就說吧。
(2)他閉著眼睛坐在那里,不停地咕嚕著使人聽不清的字句。
(3)別喊嘁喳喳了,有話大聲說。
(4)sen k?p eze?dap baste aw?rtpa(你不要再說了,你說的我頭疼)這里的“eze?dap”是模擬詞“eze?”的動詞形式,轉喻為某人不停地哭訴。
(5)qarya bul sozde esti sal?s?men ku?k ett?dede qayta undemed? .(老人家一聽到此話后嘟噥了一句就此沉默了。)這里的ku?k原本的意思為咕噥。轉喻為突然地嘟噥一句表示內心的不滿和本想說但沒說出話的內心一個糾結的狀態。
(6)bos ɡureldemey naqt?l? ?a?daid? ait. (別說廢話說實事。)這里的ɡureldemey 是擬聲詞 ɡur-ɡur(嘩嘩聲)ozenn?? ɡur?l?(河水的嘩嘩聲)。離開了所說的話語單獨發出“哼唧”“咕嚕”“喊嘁喳喳”“eze?”“ku?k”“ɡur-ɡur”的聲音,與作為語流的聲音特征的“哼唧”“咕嚕” “喊嘁喳喳”“eze?”“ku?k”“ɡur-ɡur”是完全不同的兩類現象。以上六類聲音,主體對聲音的可控性相對來說都比較直接,因為都是主體用自己的發音器官直接發出的聲音。
小 結
從聲音轉向表達一些非聲音的意義,漢語和哈薩克語擬聲詞語義轉移共同特征是轉喻,由于兩個民族的語言體系和思維習慣不同,所以語義轉移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漢語擬聲詞轉移多由聲音轉向性質狀態,有形容詞性特征;哈薩克語擬聲詞轉義大部分是由聲音向發聲體和動作轉義,有名詞和動詞的特征。
參考文獻
[1] 張定京.現代哈薩克語實用語法摹擬詞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第444-458頁
[2] 楊凌.哈薩克語結構研究摹擬詞[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2,第210-214頁.
[3] 崔崇德.哈薩克語擬聲詞初探[J].
[4] 成世勛.試析哈薩克語擬聲詞[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報),2009.(1).
[5] 胡曉研.成世勛漢語、哈薩克語擬聲詞比較研究[J].學術探索,.2013(2).
[6] 伍敬芳.漢語擬聲詞的動詞化與轉喻[J].修辭學習,2009(2).
[7] 徐夢真.現代漢語雙重音重疊擬聲詞的統計研究[J].語言文字學術研究,2018(4).
[8] 冉啟斌.亮度原則與臨摹順序[J].語言科學,2009(6)
[9] 應學風.現代漢語擬聲詞的后重格局[J].漢語學報,2012(3)
[10] 張素榮.試論漢語擬聲詞[J].學術論壇2010(15).
[11] 吳春相,劉君章.漢語“擬聲詞”演化過程分析[J].博士(省)論壇,2010.(1).
[12] 張婷.漢語擬聲詞的詞性結構及其語法功能[J].《新西部》,2007(22).
[13] 饒勤.2000.現代漢語擬聲詞研究綜述[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增刊
作者簡介:阿依登古麗·拜山巴依( 1995-11) 女 籍貫:新疆博樂 學歷:本科 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新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