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
摘要:閱讀興趣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良好的閱讀興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理解,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作為學生的啟蒙教學,需要教師不斷的引導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本文以此為基礎對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提出具體的對策建議,希望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有所幫助。
關鍵詞:語文教學 小學生 閱讀興趣 問題對策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閱讀的教學占據了較大的比重,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以及對主旨的把握。但是語文閱讀的教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學生理解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的要求較高,而恰巧小學生在這兩方面的能力相對欠缺。所以為了學生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方便學生以后的學習,我們需要加強對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激發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有助于促進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比如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對詞語的掌握等。并且對于語文閱讀的學習也能夠促進學生其他學科的進步與發展,比如常見的審美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等,這些能力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學階段就需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教學的重視,對閱讀教學的方法以及內容等進行創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豐富小學生的認知
對學生進行閱讀的教學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內容與知識。小學生的生活實踐相對欠缺,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主要通過閱讀來實現,因此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有利于拓寬和豐富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歷史、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興衰,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有很大幫助。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的不夠明確
在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沒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只是為學生講述閱讀的內容,通過提問的方式觀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對語文閱讀的教學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重要的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問題的探究能力以及對閱讀的興趣等。
(二)小學生的閱讀時間較短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以及學生所花費的時間都相對較短,一方面是由于閱讀的教學難以在短時間內起到明顯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被其他知識的教學壓縮了時間。現在小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不僅需要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更重要還需要在其他科目上花費時間,教師和家長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
(三)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
在對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也相對單一,比如大多數語文教師都是通過對閱讀內容的講解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隨著信息化以及互聯網、多媒體教學方式的發展等,人們更需要加強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提高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融入到閱讀教學中。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所使用的單一化的教學方法,主要原因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等。
三、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興趣
(一)明確閱讀教學目的
首先,語文教師需要對閱讀教學觀念進行創新。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例如在《鄧小平爺爺植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基本學情出發,讓學生對不認識的字首先進行查閱,以免影響到閱讀學習的效果。同時,語文教師還需要制定科學的閱讀教學計劃。提高閱讀教學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二)實行分層教學,增加小學生的閱讀時間
其次,對閱讀的教學也需要分層教學,由于學生在語文閱讀能力上具有較大的差別,因此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層次來進行安排,教師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對低層次的學生給予簡單的閱讀教學,而對于高層次的學生來說,則需要給予難度高的閱讀教學,以此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閱讀故事中的情節以及人物的形象等,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
(三)將實踐活動與閱讀教學相結合
最后,我們需要將實踐活動與閱讀教學相結合。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我們可以通過活動的方式來增加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在下午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實踐,讓學生家長也加入學生的教學中來,一是增加家長對閱讀的了解,同時也能夠陪伴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對閱讀的興趣。實踐教學能夠與課堂教學進行互補,是閱讀教學方法創新的表現。
四、結語
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對教學方法以及方式進行創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