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本文論述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危機干預機制的建立,面對互聯網環境下意識形態領域有可能出現的信仰危機、認同弱化危機、教育價值被消釋的危機,高職院校可以從完善信仰危機干預機制、強化思政課引導干預機制、構建反滲透機制、建立校園網絡輿論疏導干預機制等方面建立健全意識形態危機干預機制。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 意識形態危機? 干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C-0112-02
意識形態是號召和凝聚人民群眾并得到其支持和擁護的強大精神武器。長期以來西方國家通過先進網絡技術,以西方文化為載體對我國高校進行意識形態滲透,使得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遭受巨大的沖擊,其影響力、凝聚力被弱化。面對嚴峻挑戰,高職院校如何有效防范和干預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有可能出現的危機,做到既有危機防范的先手,又有應對和化解危機的高招,加強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事關國家安全和民族的未來。
一、意識形態危機的內涵
意識形態屬于思想上層建筑,是一定社會的階級、集團基于自身利益對社會關系形成的認知體系,反映了一定階級或集團的利益取向和價值取向,并為其服務,成為其政治綱領、行為準則、價值取向、社會思想的理論依據,具有論證、引導、規范、凝聚、整合等重要功能。如果意識形態領域出現危機,意識形態陣地失守,將會對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產生廣泛而深入的影響。
本文所指意識形態危機并不是指處于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功能喪失,導致社會達到嚴重動蕩、動亂不堪的狀態,而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理論上存在著被肢解、蔑視、質疑的解構危險,對主流意識形態所蘊含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和道德觀念出現了動搖、迷茫和淡化,從而導致大眾不認知、不認同、不踐行的危險。
二、互聯網影響下高職院校意識形態領域可能面臨危機的表現
(一)信仰維度: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可能面臨信仰危機。作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馬克思主義應當成為大學生思想和行動的指南,但是,當前部分高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卻存在惑而不知、知而不信的狀況。有的學生僅僅把馬克思主義當作知識符號,用來應付考試;有的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有的學生認為信仰馬克思主義無用,不能給自己帶來回報。信仰缺失者,尤其是人生觀、價值觀不夠成熟,社會經驗不足的高職生,被西方國家在互聯網上不遺余力的宣傳所蠱惑,把西方價值觀作為自己的信仰。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生力量,對他們的信仰危機,我們必須高度警惕,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動搖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使國家發展陷入危機和困境。
(二)價值維度: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可能面臨認同弱化危機。互聯網從最初信息傳遞的工具,逐步發展成信息傳播、娛樂、學習、交往的平臺,最后影響整個社會形態,現在已成為意識形態傳播最為重要的媒介。西方國家利用其在互聯網領域的優勢,通過多種方式瘋狂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意識形態領域進行滲透,大肆宣傳西方民主制度和價值觀念。習慣沉浸在網絡當中的高職學生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被網上內容隱含的意識形態影響,從而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他們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在一項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您行為的影響情況是”的調查中,只有42%的同學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49%的學生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自己有一些影響,9%的學生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自己完全沒有影響。這與高校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目標相比有較大差距。我們應認識到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危機,將導致學生政治信仰、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混亂,從根本上損害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引發和加劇社會風險。
(三)實踐維度: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價值可能面臨被消釋危機。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滿足人們的精神訴求,堅定人們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信仰和認同。但是,互聯網影響下,由于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表現話語乏力,教育空間受擠壓等,使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價值面臨被消釋的威脅。
一方面,由于主流意識形態表達多采用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內容嚴肅老套,灌輸痕跡明顯,與高職學生習慣的娛樂性、隨意性互聯網話語之間存在溝通、交流的鴻溝,會讓大學生覺得乏味,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產生排斥心理。另一方面,信息的開放性和復雜性、監控的薄弱性為多元文化價值觀和各種社會思潮,如個人主義、實用主義、自由主義等提供了較大的傳播空間,肆意擠壓、搶占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空間,學生在多種價值選擇面前無所適從,嚴重影響高職學生價值觀培育、養成和踐行。
三、意識形態危機干預分析
(一)意識形態危機干預的內涵和目標。意識形態危機干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針對潛在的危機和當前危機,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途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教育對象及其所處的環境進行介入和干預,以達到防范和化解危機的目標。提高復雜環境下主流意識形態對當代大學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堅定支持者和主流意識形態的忠誠踐行者。
(二)意識形態危機干預原則。具體如下:
群體性:從危機干預對象來看,意識形態領域出現危機既可能是群體性的危機,也可能是個體性的危機,本文主要著眼于群體性的危機提出危機干預策略。
針對性:意識形態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必須對當代高職生意識形態做深入細致的調查、客觀準確的分析后,有針對性地采取恰當合理措施,確保有效防范和化解危機。
預防性:從危機干預目標來看,意識形態危機干預是為了通過對教育對象的教育,避免危機的發生或者在危機發生時能夠很好地應對危機,從而最大程度減少有可能發生的損害,因此干預的重點應放在危機發生前,進行預防性干預。
持久性: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復雜性和長期性,決定了干預機制的構建要注重持久性和常態化,對有可能面臨的危機,時時觀察,持續深入進行干預,使得危機消滅在隱患階段。
四、建立健全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危機干預機制
(一)完善信仰危機干預機制—— 筑牢主流意識形態精神之基。馬克思主義是主流意識形態的根基和靈魂。針對馬克思主義的非信仰化,高職院校應努力構建一套完整的信仰教育認知和實踐干預體系,增強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號召力,使學生自覺樹立科學理想信念。一方面運用認知干預法,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對其深刻理解上,但是深奧難懂的理論讓學生敬而遠之,難以深入學習。我們要創新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話語體系,用最適合的語言讓學生聽得懂、學得懂;我們要善于挖掘馬克思主義與學生需求的契合點,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在學習中找到精神動力源,激發學生產生對科學信仰的熱情。另一方面,運用實踐干預法,引導學生參與信仰教育實踐,通過3+3模式,即以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先進文化為依托,開展實地實踐活動、線上實踐活動、校園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使之成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二)強化思政課引導干預機制—— 提高主流意識形態吸引力。互聯網時代,我們應有效發揮全媒體優勢,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把思政課打造成學生愛聽、想聽的課程,從而強化思政課的引導作用,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吸引力,提高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和踐行度。首先,運用全媒體創新話語表達,掌握與新時代大學生溝通的方式,努力將抽象的宏大敘事融入具體的個體故事,將嚴肅深奧的學術語言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鮮活的大眾話語,按照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與批判性相統一的要求,把理論講深、講透、講活,讓理論真正走進學生心里。其次,思政課教師應因時而變,因勢而新,運用圖片、文字、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手段,結合慕課、翻轉課堂等方式,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
(三)構建反滲透機制—— 凈化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環境。要防范互聯網影響下高校意識形態領域可能出現的危機,需防止互聯網空間西方社會思潮的意識形態滲透,構建反滲透機制,以增強主流意識形態防御力。
一是在源頭上對信息進行監測,切斷一切不利于主流意識形態理論權威的滲透信息源,避免學生受錯誤思想的侵擾。即使有含有西方社會思潮的信息滲入互聯網環境中,也要在散播萌芽狀態將其遏制,阻斷傳播空間,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營造良好的環境,穩固主導地位。二是學校可以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或開設社會思潮相關講座,以徹底的學理分析讓學生了解西方社會思潮產生的根源和精神實質,學會辨別其偽裝性,自覺抵制其對思想的控制和滲透。三是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各級各類媒體宣傳中,著力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消極社會思潮的約束、教育和引導作用,使其向著主流意識形態確立的方向轉化和流變。
(四)建立校園網絡輿論疏導干預機制—— 提高主流意識形態影響力。一是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力度,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建立有特色的以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為主要內容的網站,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輻射面、宣傳力度和說服力,占領網絡思想陣地。二是對于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言論,敢于發聲和亮劍,對于社會關注熱點問題積極回應,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主流話題,形成強大的正面輿論氛圍,凝聚校園正能量,不斷夯實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輿論陣地中的主導地位。三是開展文明上網活動,引導大學生自覺遵紀守法,講求公德,自覺抵制有害信息和網絡低俗之風,增強大學生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
【參考文獻】
[1]張娟.挑戰與回應:意識形態危機與主流意識形態的重塑[J].理論導刊,2018(5)
[2]劉晨輝.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危機干預方法研究[D].西南大學,2011
[3]付曉麗.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危機預警與干預機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2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