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慧
【摘 要】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伴隨著人口年齡結構、人力資本結構以及城鄉人口結構等方面的深入改變,“人口紅利”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此,加強對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深入探討,對提高人口質量水平、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價值。本文先是簡要概述了“人口紅利”的基本概念,然后剖析了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最后提出了保持人口紅利、促進經濟增長的具體對策,旨在為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 人口紅利 經濟增長 關系 發展對策
引 言
自我國實施改革開放40余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飛快,且一直保持在8%左右,這稱得上是經濟史上的一個巨大奇跡。此奇跡的出現主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深入影響,其中:“人口紅利”效應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推動因素,人口紅利效應加速了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逐漸從傳統的農業轉變成為城鎮化的工業以及服務業等,讓大批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到工業以及服務部門,加速我國人口轉型。此種轉型不僅為工業以及服務業提供了廉價且優質的勞動力,而且還促使農業生產的邊際生產率顯著提升。不難看出,“人口紅利”效應的高效勞動力配置效率以及較高勞動力參與率,使得我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本文著重闡述了保持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關系,目的在于為探討人口紅利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的重要性。
1 “人口紅利”概述
所謂“人口紅利”指的就是某一個時間范圍之內人口增長率顯著降低,導致總人口中的勞動力占比顯著增大,撫養負擔不夠重,從而在進入至老齡化社會前,產生一個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的階段,加快經濟騰飛。或者說:人口紅利屬于一種特殊性的人口年齡結構,也就是在人口總數中少兒與老年人占比較小。而勞動力所占比較大,正是這一特殊時期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源泉,加快社會投資地增長。所以說,經濟建設者應該將人口紅利所創造的經濟優勢進行充分分析,讓豐富的勞動力得到充分應用,且能夠使得產生最大的紅利效應。若未將人口紅利牢牢把握,不一定會導致經濟出現衰退問題,然而往往會引起勞動力過剩以及失業率過高等方面的社會性問題。所以說,應該將人口紅利效應充分地加以把握好。
1.2 人口紅利與中國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分析
人口紅利與中國經濟增長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2.1 促使勞動儲蓄率水平顯著增大
前期,我國采取的是計劃生育政策,導致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增加了勞動力的比重。正是由于一個銀行保持較高的勞動儲蓄率,那么就會促進社會財富的積累,加快經濟的迅速打造,從而導致居民儲蓄率上升,且會在很大程度上遠遠超過收入水平較高的國家的儲蓄率。
1.2.2 勞動參與率的提高
“人口紅利”效應帶來的高勞動力比重提高了勞動力對經濟增長的參與率。通過人口普查發現,我國在2000年時,勞動力的比重是70.15%。在2003年時,達到了70.4%,并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勞動力的比重都保持在70%左右。這中高勞動力比重將是促進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有力保證。
1.2.3 勞動力配王效率的提高
所謂的勞動力配置效率是指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對勞動力進行重新配置所帶來的效率。在生產效率方面,我國的工農業存在巨大差異。但這為提高勞動力的配置效率創造了條件。因此,要想獲得“人口紅利”效應就必須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勞動力,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程度。如果讓大量的剩余勞動力留在農村,不僅是對勞動力資源的浪費,更會造成不必要的社會問題。因此,經濟建設者必須提高勞動力的配置效率,進而得到“人口紅利”效應。促進中國經濟的增長。
2 我國經濟增長對策
針對如上關于當前時期下認可紅利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的分析,提出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中國是人口大國,是制造業大國,但是,隨著生育率下降,勞動人口數量開始下降,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帶來的經濟增長要逐漸減緩。所以,我們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產業發展,走一條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發展的平穩。
2.2 重視整體人口素質提高。
國家應該加大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真正提高教育質量,提高人El素質。因此,我們要樹立人才資源第一的觀念,把大力提高人口素質作為實施人口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推動我國由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
2.3 提高現有勞動力的競爭力
在現有勞動人口的基礎上,提高人力資本。一是完善勞動力市場體系,為充分就業提供制度、法律保障;二是在第三產業多創造就業機會,為現有勞動力提供充足的崗位;三,對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開發農村的勞動力資源。(四)開發老年市場。老齡人口也是一個潛力,要提高老齡人口的整體素質,健康狀況。一是樹立“積極老齡化”觀念,積極營造有利的社會輿論環境;二是嘗試推行適當的彈性退休制度或推遲退休年齡;三是開發老年人勞動力市場,實現老齡人口的優化配置。
2.4 改變人口年齡蛄構
雖然經濟的發展往往由經濟戰略、經濟政策、經濟規律和經濟環境決定,但是人口的年齡構成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人口年齡結構可以改變國民收入的分配比率。使勞動力的儲蓄出現先增后降的變化。如果增加總人121中的勞動力比重,會在增加勞動力個人儲蓄的同時實現社會儲蓄的增加,促進經濟的增長。為此,對人口年齡結構進行優化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國家可以通過宏觀政策的調控,使總人口中的勞動力比重增加。并充分運用產生的“人口紅利”效應。產生額外的經濟效益。
3 結論
綜上所示可以得知,當前時期下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均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諸如:促使勞動儲蓄率水平顯著增大、 勞動參與率的提高。然而當前時期下我國就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諸如:促使勞動儲蓄率水平顯著增大、勞動參與率的提高、 勞動力配王效率的提高等方面的問題,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對此,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對這些問題加以解決。
【參考文獻】
[1] 王德文,蔡防,張學輝.人口轉變的儲蓄效應和增長效應——論中國增長可持續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5).
[2] 陳友華.人口紅利與人口負債——數量界定:經驗觀察與理論思考.人口研究,2005(6).
[3] 蔡防.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可持續性——兼論充分就業如何促進經濟增長[J].人口研究,2004(2).
[4] 舒爾茨.保羅.人口結構和儲蓄:亞洲的經驗證據及其對中國的意義經濟學[J].經濟學,2005,(4):991-1018.
[5] 王德文,蔡肪,張學輝.入口轉變的儲蓄效應和增長效應一論中國增長可持續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5):1-11.
[6] 毛毅,馮根福.人口結構轉變、家庭教育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2(4):25-33.
[7] 周天勇.人口生育和流動管制的后果[J].財經問題研究,2015,(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