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華 陶漫 程康
摘 要:教育是國之大計,大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對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隨著社會競爭力的增強,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常常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怎樣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出綜合素質較強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關系到國家的長遠發展。太極拳作為我國的一項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預防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 太極拳 心理健康
近年來,隨著學業水平的變化、就業壓力的增加、人際矛盾關系的復雜、學生自身抗壓能力的下降等,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普遍降低,各類心理問題層出不窮。尤其是00后已經登上了大學的舞臺,00后大學生雖然思維活躍,但也富有個性,叛逆心理較強。因此,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是高校培養學生過程中主要任務。太極拳運動作為我國一項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它強調的是陰陽協調、剛柔并濟的效果和天人合一的境界,可對練習者起到意、氣、形、神的鍛煉。2009年10月實施的《全民健康條例》將每年的8月8日定為“全民健身日”,2019年7月,我國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文件,表明了國家對國民健康的重視程度。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同時加強學生體育鍛煉,培養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組織高校學生開展太極拳運動勢在必行。
一、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其原因
(一)學業問題
一方面,2018年高考錄取比例達到81.13%,2019年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雖然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顯著提高,但是生源質量參差不齊,這就意味著一部分學生高中基礎并未打牢,進入大學之后,如果不能繼續保持刻苦學習的態度,將無法跟上正常的上課進度,造成學習困難。另一方面,部分學生認為大學相比高中輕松了很多,沒有班主任和家長的時時監督,開始放松自我,缺乏奮斗的動力,失去前進的方向,認為大學畢業證很容易獲得,造成學生自甘墮落,不思進取的態度,最終導致學業困難,一無所學。第三方面,部分學生學習動機過強,自尊心過高,在各方面都想比別人優秀,不能保持平和的學習心境,降低學習效率,一旦出現學業失誤,便懊惱、責怪自己,陷入自卑,進而導致學業困難。
(二)人際交往問題
高中階段,學生基本上來自相同的地區,性格和生活習慣基本相近。大學,是一所容納來自五湖四海各地學生的象牙塔,同學之間的性格不同、生活習慣也大不相同,在與同學相處中,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摩擦,如果矛盾無法及時解決,學生就容易帶著憂傷或憤怒的心情,進而影響學習效率,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人際交往恐懼癥,不敢與人交往。另外,一部分同學性格內向,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表現自己,唯恐出錯,受到同學嘲笑。此外,部分同學家里經濟不充裕,無論是衣著或者就餐質量都要略低于同學,因此產生自卑感,為了避免被其他同學看到,就會有意識地遠離同學,不敢與人交往。
(三)適應能力問題
大一新生剛入校門時,面臨的是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同學和老師、全新的學習課程,遠離了家鄉、遠離了朋友、遠離了親人,常常產生孤獨感,無法適應大學生活。另外,一些同學的依賴性比較強,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可能都會找父母幫忙解決,現在上了大學,離開了父母,遇到挫折時,都要一個人面對,再加上部分同學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所以,很容易產生焦慮情緒,進而產生厭學的念頭,嚴重者可能會退學。
二、太極拳的發展歷史及其特點
(一)太極拳的發展歷史
太極拳起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家住陳家溝的陳王廷自幼勤奮好學,白天練武,晚間習文,熟讀諸子百家,而且精于拳械,有著較為深厚的功夫。晚年,他收集整理民間的武術,吸收各家武術之長,并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將易學、中醫等思想融合在一起,創造性地編出一套集“身”與“心”一體、剛柔并濟、動靜結合于一體的新拳法,并將其命名為太極拳。太極拳在陳家溝世代傳承,后被模仿學習并衍生出武式、楊氏、孫氏、和氏等多家流派。
1982年,國務院將太極拳的發源地——溫縣確定為“甲級對外開放縣”;1992年,溫縣又被國家體委列為第一批全國“武術之鄉”;2006年,太極拳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溫縣被命名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2011年,溫縣被評為“最受全球網民關注的中國武術之鄉”之一,且名列榜首。
(二)太極拳的特點
與跑步、打球、體操等體育運動不同,太極拳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它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道和速度,而且為攻防格斗訓練奠定基礎。太極拳屬于一種技擊術,該法遵循陰陽之理,“順其勢而改其路”。
1.全面性
太極拳可以稱得上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它是漢族傳統優秀文化的一個代表,它蘊含有養生學、醫學、武學、運動生物力、生理學、心理學等,充分展現了東方文學的人生觀、競技觀、生命觀、宇宙觀。
2.適應性
與華爾茲、拉丁、芭蕾等舞蹈不同,太極拳招式難度不大,容易學習,而且動作柔和、速度平緩,運動量的大小可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體質而有所調整,對年齡、性別無特殊要求。不管是參與武術比賽還是調養身心,還是為了強身健體排除煩惱,都可以練習太極拳,并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3.安全性
與攀巖、蹦極、潛水、速降滑雪等危險性較高的運動項目不同,太極拳具有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速度可快可慢,避免練習者肌肉、關節或者其他器官受傷,由于太極拳安全性較高,所以有著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
4.靈活性
太極拳各動作雖然由直線貫穿,但是,步法圓活而柔順,虛步、弓步、獨立步等在起承轉折中錯落有別,輕靈穩健。在運動時,掌不空出,腕不輕纏,拿、繞、擰、壓、纏等,手法變化多端、靈活多樣。
三、太極拳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太極拳對大學生性格的影響
部分同學性格內向,不敢與同學間交往。有研究發現,通過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運動,逐漸接受慢節奏行為,可以促使人變得開朗、樂觀,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變得從容鎮定。此外,太極拳運動講究的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心態,因此,太極拳練習者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樂于與人分享心理感受,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二)太極拳對大學生意志力的影響
隨著國家的強大,科技的進步,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部分同學形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散狀態,從小被父母嬌生慣養,猶如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日曬,怕苦怕累,遇到一點挫折,就打退堂鼓,意志力薄弱。通過太極拳運動的練習,有助于學生形成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堅韌的品質,改善急躁、懶散的不良品質,在“日復一日”的聯系中,可培養學生頑強、果斷、自信的優秀品質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力。
(三)太極拳對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影響
自我意識,即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和定位,對自我的認識和實踐認識有正確的評估。隨著學生自我意識的成熟,所經歷生活的復雜多樣,會帶來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矛盾,而這種矛盾會造成個體選擇困難癥或者形成激烈的內心沖突,導致學生焦慮不安。而學生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形成明辨是非、自我評價較高、自尊、自信的心理狀態。有研究表明,太極拳練習者對自我有積極的接納和認同感,減少自卑心理學生數量。因此太極拳運動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結語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已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作為三項標準之一——運動,尤其要引起我們的關注。隨著“全民健康日”的提出,“健康中國,體育在行動” 等相關主題文件的出臺,表明了運動的重要性,全民健身,個人受益、家庭受益、國家也受益。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更應該積極鍛煉身體,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將太極拳文化發揚光大,同時也促使自身形成健全的人格,為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保駕護航。因此,高校應該積極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加強利用太極拳運動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引導和教育,培養大學生積極樂觀、理性平和的心理狀態。
參考文獻
[1]陳朋,閆路波.普通高校太極拳文化的傳播[J].中華武術(研究),2015,4(04):58—63.
[2]馮雷.楊班侯64式太極拳的特點與傳承[J].中華武術(研究),2019,8(05)11—13,10.
[3]王勇.太極拳運動對改善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研究[J].焦作大學學報,2015,29(02):130—132.
[4]喬亞軍.太極拳鍛煉與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8):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