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博 李雙 宋啟迪 呂娜
摘要:針對當前我國老齡化趨勢,我國人口結構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時期,傳統的養老模式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多元化的養老需求。本文將針對我國當前的老齡化形勢及養老現狀作出分析,并通過比較分析傳統的養老模式,針對中國現存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的小型連鎖化的社區居家養護模式。發掘新模式的發展優勢和特點,為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提供解決養老問題的新思路。
關鍵詞:社會工作 小型連鎖 社區養老 醫養結合
一、研究背景
(一)國內形勢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人口結構正在經歷著一個很重要的轉型階段,出生率和死亡率明顯降低,人口老齡化己經成為我國人口發展的主要趨勢。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占總人口17.3%。對于如何才能合理安置老年人并保證其生活質量,國家和社會都做出了相應的努力,自2013年至2016年,中央累計下發38份養老文件,要求建立以社區為中心的老年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規體系等,相關部門的實施也在同步進行中。
(二)我國養老現狀分析
我國的養老方式中,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所占比重較高。根據我國養老現狀,新出現的社區養老將成為一大發展趨勢,但現存的社區養老模式存在著許多問題,我們通過表格對這三種類型做一橫向對比。
目前,就整體社會來看,我國擁有的幾種養老模式中,家庭養老仍居于主導地位。
因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大,使得居家養老模式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進而人們逐漸轉向機構養老。但由于養老產業不夠完善,模式單一,且受養老觀念限制,致使養老服務模式供給不足,服務水平有限,從而形成養老難的形勢。中國近些年興起的社區養老的新模式,仍處于起步階段。服務質量與相應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組織少、規模小,服務的項目比較簡單,特別是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務還十分欠缺,專業的居家老人健康護理更是空白。
因此,滿足社會以及市場需求,應積極探索新型的養老模式,吸取不同的養老模式優勢,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就成為社會的重要課題之一。
二、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新型的小型連鎖化的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護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機構養老模式,傳統的機構養老模式選址多在距離市內較遠的郊區,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護模式是在老年人熟悉的所在生活社區,并將社區服務與居家養老有機結合,形成一種新型的精細化養護模式。結合社區服務,輔以專業科學的養護技術,提供上門服務、社區活動、家政送餐、專業護理、健康監測、文化課堂等服務。針對不同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務方案,按需收費,并為有需要的老人安排入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從而保證服務內容豐富、質量優異。
新型的小型連鎖化的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護模式有利于改進我國傳統養老模式的不足,針對老年人不同的需求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方案;這種新型的養護模式可以從其生活環境入手,改變傳統的機構養老模式給其帶來的陌生感,能通過維持并擴展其交際圈來維持其社會功能。
(二)實踐意義
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將社區服務與居家養老有機地結合起來,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同時這種小型連鎖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可行性很大,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新型養老模式成本較低,服務類型多樣,可以滿足不同經濟水平的老人的需求;連鎖化的模式有利于打造品牌效應,利用其便利高品質的自身特點可以改變老人及其子女的傳統養老觀念,幫助其減輕養老負擔;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便于老人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基礎上保證身體健康,能及時預防疾病以及發病時及時就醫。
三、小型連鎖化的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護模式的創新及發展前景
(一)新舊養老模式的不同之處及創新點
新型養護模式力求打造連鎖品牌,提供小型化、精細化的服務,實行責任共擔、模式統一,以此來保證服務的質量。而現有的從事社區養老服務的公司數量少、水平低,大多數是家政公司轉型而來,提供的服務項目和普通的家政服務區別不大。
福利性與商業性相結合,以私有為主體,獲得政府政策支持及購買部分服務,整合社會資源,創建品牌,提供加盟,吸引民間資本并進行融資,以擴大連鎖規模。在醫護方面,與社區衛生服務站合作,由社會工作者聯合醫護人員打造專業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輔以專業科學的養護技術,為老人們提供上門服務、社區活動、家政送餐、專業護理、健康監測、文化課堂等服務。
按需收費,針對不同自理能力的老人推出不同的服務方案。社區活動室免費開放,送餐及堂食平價,盡力覆蓋不同消費水平的老人。搭載智能平臺,推出APP,一鍵式操作聯系到對應服務網點,關聯定位報警系統,在老人生命安全遇到危險時工作人員可以準確趕到報警地點進行幫助。
引入社會工作者,打造專業的養老服務體系,運用專業技能,對剛退休及獨居在家的老人提供心理疏導服務及小組工作活動,拓寬社交圈,成立互助小組。同時對存在困難的老人進行資源鏈接,高效的幫助老年人解決其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在社會工作專業人員進行養老服務的同時,社工也會對養老機構中的服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以提高服務質量,達到養老服務的精細化、專業化;對高齡病重老人提供臨終關懷服務,制作人生歷程回顧紀念冊及生前預囑,必要時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二)新型養護模式之發展優勢
第一,地理優勢:所在位置是老人熟悉的社區,可以避免機構養老給老人帶來的陌生和恐慌感,子女看望老人時的不便。
第二,配置優勢:基礎設施配備完善,環境干凈衛生質量高,搭載社區活動。
第三,范圍優勢:在老人原有社交圈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并只針對于社區內人群,凸顯小型化特性。
第四,專業優勢:員工統一培訓,社會工作者統一科學指導,具有專業性科學性。
第五,服務優勢:提供上門服務、社區活動、家政送餐、專業護理、健康監測、文化課堂等,服務內容多樣。
第六,成本優勢:不需要大規模活動范圍,在社區內建設,縮減成本,惠利老人。
第七,收費優勢:針對不同自理能力及需求的老人推出不同的服務方案,按需收費。社區活動室免費開放,送餐及堂食平價,盡力覆蓋不同消費水平的老人。
第八,護理優勢:與社區就近醫院建立合作關系,聘請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定期體檢。
第九,連鎖優勢:打造品牌,責任連鎖,保證質量,改變人們對養老的傳統觀念與見解。
第十,社工介入優勢:一是,在小型連鎖化的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護模式中首次引用社會工作行業進行專業的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可以運用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服務手法對有問題的老人進行心理疏導,同時也可以鏈接資源通過不同的方式幫助老人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二是,社會工作專業的引入不僅可以為老人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同時可以對社區養老機構的服務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使養老服務更加專業化、精細化。達到科學、優質養老的目的;三是,在如今政府鼓勵購買社會服務的大背景下,社會工作者針對不同的情況和案例采取不同的工作模式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這成為了居家養老的一種有效方法和有益補充。
(三)模式實施預期效果
構建嵌入式的社區居家養護模式,使遼寧地區的養老模式在社會工作的指導下得到發展與完善,并逐漸影響全國各地區,推廣小型連鎖化的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護模式,改進我國養老體制。
四、結語
該模式從社會工作的角度出發來研究小型連鎖化的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護模式,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為老服務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從國家政策和養老需求上來看,如何更好的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成為我國公共服務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而該項目所提倡的小型連鎖化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養護模式具有很強的可行性,以及前沿性。同時,由于規模小,連鎖化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這種為老服務方式非常適合中國現狀。這種為老服務模式可以對日益膨脹的養老需求起到重要的補充及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丁桂花.淺議中國養老模式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外企業家,2013,(5):219-220.
(作者單位:沈陽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