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釗陽
【摘要】信托業是我國金融業的四大細分行業之一。銀保監會已于2017年發布《信托登記管理辦法》,但無論是信托登記制度本身還是與《信托法》的銜接,作為信托業基礎設施的信托登記制度在登記客體與登記效力兩方面仍然需要完善。因此,修法上應當保持民商法謙抑性,防止公權力隨意壟斷信托行為的效力,重視信托登記客體二重性的功能特點以保護交易安全與信義關系。雖然現階段我國信托立法尚未就信托關系登記與信托效力相關聯,但信托關系登記應當納入《信托法》修改時考量的范圍。
【關鍵詞】信托登記? 信托效力? 信托財產? 金融基礎
【中圖分類號】D922.28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24.019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上指出,“金融基礎設施是金融市場穩健高效運行的基礎性保障,是實施宏觀審慎管理和強化風險防范的重要抓手”。信托業是我國金融業的四大細分行業之一,銀保監會已于2017年發布《信托登記管理辦法》,但無論是信托登記制度本身還是與《信托法》的銜接,作為信托業基礎設施的信托登記制度仍然在登記客體與登記效力兩方面需要完善。
信托登記客體的解構:信托財產與信托關系
信托登記制度與物權公示制度的差異。眾所周知,信托登記并不是原創于用益制度發源地的英美法系國家,而是在信托制度移植到大陸法系國家以后,為實現信托財產的對世效力與排他效力依據物權變動公示理論所建立。[1]在物權行為中,如果需要明確法律行為結果的法律效力,需要輔以一定的登記公示方法方可實現。物權公示制度的出現使得財產權在不同權利人之間獲取與滅失,財產權數量的變化有了明確的依據,權利人通過這一表征手段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權利客體的真實所有權人是誰、客體的內容是什么、客體之上是否有其他權利負擔及權利瑕疵。因此,物權公示制度主要由所有權人的占有和公權力機關的依法登記公示兩部分表征手段組成。職之是故,通過物權公示制度的建立,權利人不但可以有效保護自己的財產權利,也可以在財產權屬變動過程中維護交易的穩定。通過物權公示制度對有體物的所有人權的登記公示,一方面可以保證自己善意取得,另一方面也可防止第三方善意取之。同理,信托財產的登記公示也是為了保護與受托人交易之第三人可以善意取得信托財產,此為物權公示制度與信托登記制度的共性。但是,從功能主義的立場考量,物權登記制度與信托登記制度仍然存在著不小的差別。
第一,從登記的法律效果來看,信托登記一方面可以賦予信托財產一定的絕對性與排他性,具有物權變動的法律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實現受托人對信托財產分別管理的法定要求。因為只有形式上賦予信托財產以獨立性才能在實質上實現分別管理,功能上保證有效對抗債權人追索和避免司法強制執行的法律效果。是故,信托登記的法律效果除了彌補大陸法系信托制度缺少衡平法支持背景下信托財產交易的安全問題,還有對外彰顯信托財產的獨立性,是一種受托人履行信義義務的表現,功能上起到保護受益人合法權利的法律效果。同時,我們還應當注意到,受托人對信托財產的控制并非是絕對的、排他的,而是要受到信托文件的約束。信托財產的管理與處分如果脫離信托文件的約定,則可能導致受托人通過依法撤銷權,恢復信托財產交易前的原始形態。在《物權法》規范下,物權的特點是“一物一權”,除他物權對所有權有所限制,交易各方主體無法通過契約限制所有權變動后的使用、收益與處分。同時,財產的所有權人在真實意思表示下,對財產的處分行為并不能通過違約撤銷已經完成的物權變動行為,也不能以所有權向司法機關作出的查封、凍結等強制措施主張抗辯。
第二,信托登記與信托財產的物權變動效力。不動產通過登記、動產通過交付完成財產權的轉移,所有權人對財產的使用與處分將對財產在形態、數量、權屬等方面發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信托財產并不屬于法定物權,有的財產不需經過法定的登記機關即可完成物權變動,這就決定了將貨幣資金、有價證券、特定資產收益權等財產作為信托財產時存在信托登記管理的真空,進而造成登記制度虛置。
第三,登記內容的穩定性?!段餀喾ā废碌呢敭a變動依賴具有靜態公信力的公示手段,這也意味著登記客體的內容十分穩定,但是信托登記客體的內容變化無常,無法僅僅依靠靜態的初始登記鎖定某一時刻信托財產的財產權類型。例如,在資金信托中,委托人委托給受托人的貨幣資金經受托人管理,信托財產的內容可能會變為債權、特定資產收益權、應收帳款等。隨著受托人對信托財產的管理,信托財產的財產權類型也隨之發生變化,此時信托登記對于受托人來說意味著不勝其擾,交易成本將大大提高,信托的制度優勢將不復存在。
信托登記客體的比較法考察。信托制度濫觴于英國的衡平法,出于保護委托人與受益人隱私權的考量并沒有統一的登記公示要求,甚至禁止在股權登記變更中記載信托事項。[2]雖然有學者認為,在英國有一種獨特的公示方式即信托宣言,其無需再登記即可產生對抗第三人之效力,但是一般認為英國信托法中并不存在信托登記這一制度安排。在同為英美法系的美國,存在確定的信托登記要求,但大多散落在各專門的普通法當中。在《統一遺囑法典》規定,受托人有在聯邦法院進行信托登記的義務。對信托登記客體的要求則體現在對信托關系的登記上,《統一公益受托人法》規定公益信托需要對受托人的身份、信托財產及信托目的進行登記。上述為美國聯邦層面對信托登記作出的規定,美國各州還存在各種各樣的信托登記要求,例如,阿拉斯加州要求信托需向信托成立地法院登記,內華達州要求不動產信托在不動產所在地登記。
作為大陸法系的日本,信托立法例對信托設立前后均作出信托財產登記的要求,同時還對信托財產的構成部分作出公示的法定要求。日本《信托法》第十四條規定,信托財產權的變動需以登記注冊為前提要件,否則不能對抗第三人對信托財產主張權利。日本《信托業法》規定信托財產所屬之登陸國債,需要在轉移登記時明確其未信托財產,否則不適用《信托法》第十四條之規定。舉例釋之,當土地、房產等不動產所有權為信托財產時,如果不依照日本法中關于不動產登記條例的規定進行相應的登記,就不能以信托財產已做分別管理而向第三人主張獨立性。而對于未規定公示方法的財產權,需要在信托財產的表面標注信托財產字樣以提示合同相對人的交易風險。
注釋
[1]張雙根:《物權公示原則的理論構成——以制度正當性為重心》,《法學》,2019年第1期,第53頁。
[2]王涌:《論信托法與物權法的關系——信托法在民法法系中的問題》,《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第100頁。
[3]張淳:《中國信托法特色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年,第133頁。
責 編∕張 曉
Trust Registration as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De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Wang Zhaoyang
Abstract: The trust industry is one of the four sub-sectors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The CBIRC has issued the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rust Registration" in 2017. However, in terms of both the trust registration system itself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the trust law, the trust registration system as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trust industry still needs to improve, especially the object of registr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registr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aintain the modesty and restraint of the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s, prevent the public power from deciding the effect of trust acts at will,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dual nature of the object of trust registration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transaction safety and fiduciary relationship. Although the registration of fiduciary relationship has not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effect of trust in China's current trust legislation,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amending the trust law.
Keywords: trust registration, trust effectiveness, trust property, financial b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