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鴻
《電子商務法》的頒布為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奠定了一個基本的法律框架,它是消費者的堅強后盾。作為中國第一部最全面針對電子商務的成文條款,重塑了對于中國電商亂象的處罰條件,從各個方面規范電商運營秩序,并將消費者權益保護放到了至關重要的位置。本次立法涉及面很廣,涉及了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經營行為、合同、快遞物流、電子支付及電子商務交易中一些典型問題,并對這些問題作了明確的規范。
《電子商務法》的設立其實是有利電商持續發展的,電商法所制約的是那些不靠譜的平臺,他們也確實是應該被制約,電商法的落地也讓平臺越發警醒。
《電子商務法》在法律層面進一步明確了C2C模式的經營者也要有依法納稅的義務,回答了社會的關切。但是同時也依法享受稅收優惠,國家根據經濟發展的形勢,以及電商行業發展的需要,對一些小的電商經營者采取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從長遠角度來說,當這些政策需要退出的時候,也將有法可依。法律這樣的規定一方面可以扶持小微企業,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另一方面又能促進線上線下公平競爭。
法律要求從事個人代購、微商經營者必須依法辦理工商登記、取得相關行政許可并依法納稅,這一要求使微商的產品受到工商局的管制,產品安全性和交易的可靠性就有了保障。本法規定電商企業應當依法為消費者出具發票,且電子發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這對于中小電商的營運成本來說,會帶來額外的增加,但是到底是結算過程中自動為消費者開具發票,還是僅應消費者要求才開具發票,本法并沒有明確規定。

網絡代購經營者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填寫辦理電子商務營業執照相關手續

海關工作人員在檢驗商品

檢驗檢疫駐郵局辦事處對進出境郵寄物進行檢疫監管
《電子商務法》的頒布,給不良商家和不良銷售行為都帶來了極大的打擊,從長遠來看,規范這些行為是極其有必要的,消費者在購物的時候可以不再有這些假貨、“殺熟”、“售后問題難解決”等的顧慮,對消費者是好事,對有誠信的賣家更是一件極好的事情。《電子商務法》對于假貨問題的規范會使假貨賣家難有立足之地,這樣對于正品品牌是一種保護,也可以增強消費者的購物信心,消費者進行商品選擇時不必再費心鑒別真假,這樣對網絡消費會有很大的促進。法律的相關約束會慢慢消滅這樣不誠信現象,這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是打了一劑強心針。
確立該項法案的目的旨在保障各方主體的合法權益,推動電子商務的持續健康發展。
第一,面對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一些小眾APP的隱性消費進行了查處和規范,這樣的舉措有效地避免了消費者有時因為不注意而導致的被消費現象。
第二,隨著大數據的發展,一些類似于“猜你喜歡”等樣式的廣告推薦逐漸開始強制性對用戶造成了信息騷擾,而此次規定允許關閉相關推薦起到了凈化電子商務廣告宣傳環境的作用。
第三,還有一些商家進行所謂的好評返現等,誘使消費者對不滿意商品進行好評,從而達到刷好評提升店鋪信譽的作用。電子商務法的出臺對這一舉措明令禁止,就使得產品質量的好壞能夠更加真實的反饋給消費者,極大地遏制了一些不良商家的渾水摸魚,進一步提升了商家的商品素質,也更好地維護了消費者的利益。
第四,也有效地遏制了電商平臺之間進行惡性競爭,確保賣家可以更加放心的在平臺上對自己的商品進行售賣,有效保證了賣家利益。
電商法的出臺能夠起到對整個電子商務行業進行規范以及重塑的作用,它不僅對商家的買賣行為做出了規范,還明確了電子商務行業應當遵守的法律法規。這對于電子商務市場的規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讓國家的監管有法可依,讓消費者維權有了法律保障,讓百姓們的網購更加順心。只有合規才能夠真正長遠有序的發展,因此該法的誕生不僅是代表國家對于行業的認可,更預示著電商行業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