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蕾 李玉勇
冠心病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發病率,冠心病的發生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心律失常、心絞痛等臨床癥狀,若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有效搶救,則可能導致其發生死亡[1]。冠心病的主要易發人群為中老年人,由于病情發展速度快,病情容易發生變化,致死率較高,因此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影響患者的疾病治療依從性[2]。以往臨床上所應用的常規護理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協同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干預是基于責任制整體護理,對醫師、護理人員、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協同,使其共同參與到護理過程中,從而使協同護理作用得到強化,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均達到最愉悅的狀態,由此使護理質量得到有效提升[3]。本次研究選取冠心病患者80例,探討協同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焦慮狀態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61.38±7.14)歲,病程1~8年,平均(4.26±1.04)年;合并癥:高血壓17例,慢性心衰5例,心律失常12例,陳舊性心肌梗死7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2例,初中及高中14例,小學及以下24例,婚姻狀態:已婚37例,未婚1例,喪偶2例。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61.65±7.22)歲,病程1~8年,平均(4.33±1.17)年;合并癥:高血壓15例,慢性心衰5例,心律失常13例,陳舊性心肌梗死6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3例,初中及高中15例,小學及以下22例,婚姻狀態:已婚37例,未婚1例,喪偶2例。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符合WHO中關于冠心病的相關診斷標準;年齡50~80歲;入組前2周開始采用抗焦慮、抑郁藥物進行疾病治療;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②排除標準:合并心房撲動、急性肺栓塞、阿爾茲海默病、心房顫動、主動脈夾層、預激綜合征等疾病的患者;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內容包括:①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為患者及其家屬開展有效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明白冠心病發生的原因、臨床癥狀、治療方法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從而有效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疾病認知度和護理配合度。②藥物指導: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藥物應用的方法和時間,并指導患者家屬監督患者按時按量準確用藥。③病情觀察: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心率、血壓、血糖等,為其開展合理的飲食指導,如果患者發生低血糖癥狀,則需及時為其開展對癥處理。
1.3.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接受協同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干預。
1.3.2.1 成立干預護理小組 成員包括臨床醫師、護士長、專職電話隨訪護理人員以及資深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臨床醫師為患者的基本狀況開展綜合評估,資深護理人員制定并實施個性化護理對策,專職電話隨訪人員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追蹤隨訪,護士長為小組成員開展崗前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1.3.2.2 疼痛護理 患者出現劇烈疼痛,則需為其采用鎮靜劑進行治療,同時需告知患者保持絕對臥床休息,從而使其機體疼痛情況得到有效改善,并告知患者不可從事重體力活動;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練習,為其播放舒緩輕音樂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輕其機體疼痛感。
1.3.2.3 開展急救技能培訓 護理人員需培訓患者及其家屬掌握血壓以及心率監測的正確方法,并教會其發生胸痛、胸悶時如何進行正確處理,告知患者家屬對患者發生胸痛癥狀時是否伴有出冷汗情況進行密切觀察,若患者采用硝酸甘油進行含服后病情未能得到有效緩解,則需及時送醫治療;若患者自身機體存在糖尿病,則需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對血糖進行監測的方法,指導患者進行合理飲食和用藥,當其機體發生低血糖癥狀時,指導其進行正確搶救處理。
1.3.2.4 舒適護理 ①心理舒適護理:護理人員需耐心傾聽患者自身的主訴,從而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足夠的信任感,將疾病的相關知識進行耐心告知,不可當患者面談論病情惡化、治療費用等話題,從而避免對患者產生心理刺激;護理人員需對患者自身內心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積極探尋,并通過溝通與其交流,保持護患關系和諧,通過討論、辯論、舉例等方式,使患者自身的錯誤觀念得到糾正,從而使其能夠慢慢養成理性思維方式;以成功案例鼓勵患者,增強其疾病治療信心;指導其開展心理放松練習,為其播放舒緩輕音樂,從而使患者的緊張情緒得到放松。②入院和出院流程:護理人員需積極熱情的接待患者及其家屬,對門診預檢分診制度進行完善。在出院前為患者開展詳細的出院指導,從而使患者能夠健康出院。③住院環境舒適護理:對病房進行定期清潔以及消毒,從而使患者能夠享受到干凈舒適整潔的住院環境;對病房環境進行合理布置,將常用物品放置在床邊;有效控制病房溫度與濕度,以使患者感到舒適為宜,定時進行開窗通風,從而使病房空氣保持清新;病房內盡可能進行冷色調布置。④心理舒適護理:在為患者開展護理操作時,需使患者感受到尊重,為其開展人性化護理干預,使患者心靈需求得到滿足。⑤社會舒適護理:指導患者家屬為其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從而使其疾病治療信心得以增強。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護理滿意度。SAS臨界分值為53分,得分越高則提示焦慮情況越嚴重[4];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開展評價。
1.5 統計學方法 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x±s,分)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有學者通過研究報道,心理因素可能引發冠心病患者自身的病情出現惡化,而當患者合并焦慮情緒時,其自身更容易出現血脂以及血糖異常,引發血栓的出現,從而使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受到影響,使護理質量得以降低[5]。
3.1 協同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慮情緒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過相應方式進行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明顯更低,提示協同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慮情緒,分析其原因為:協同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干預可使冠心病患者受到的外界刺激得到有效避免,從而使病情發作得到預防,由此使患者的焦慮狀態得到改善;協同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干預可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通過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舒適護理,增強患者的疾病治療信心,從而使其焦慮情緒得到有效緩解;胸悶胸痛的發生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情緒,協同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干預對疼痛護理干預十分重視,由此可對疼痛所導致的焦慮進行有效改善[6]。
3.2 協同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冠心病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提示該護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冠心病患者的護理質量,從而使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分析其原由,可能是由于協同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干預對人文關懷十分重視,由此可使患者的心理壓力得到緩解,從而使其治療和護理配合度得以提高,由此使護理質量得到提升;協同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干預可綜合體現人性化護理,從而使患者得到足夠的尊重,通過對良好的人性化環境進行營造,從而使護患之間能夠相互尊重和信任,從而使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得到有效提升[7]。
綜上所述,協同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干預可使冠心病患者自身的焦慮狀態得到有效改善,同時可使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得以有效提高,促使其病情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