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蓉
本研究對比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人工肝血漿置換術患者的影響及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通過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于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治療的80例經臨床確診重型肝炎,行人工肝血漿置換術治療的患者展開研究。根據患者的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包括男25例,女15例,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38.9±3.7)歲,平均病程(9.2±2.1)年,包括8例急性重型肝炎,21例慢性中性肝炎,11例亞急性中性肝炎;觀察組包括男26例,女14例,年齡23~70歲,平均年齡(40.1±3.5)歲,平均病程(8.9±2.6)年,包括10例急性重型肝炎,18例慢性中性肝炎,12例亞急性中性肝炎。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護理工作者予以生命體征觀察,遵循醫囑用藥指導,密切記錄術中的每項情況。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①術前心理護理: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在患者手術前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交流溝通關系,保持護患之間良好溝通,了解患者的內心需求及心理狀況。在交流過程中告訴患者相應的手術注意事項及具體應當如何配合,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配合臨床治療。除此之外醫護工作者也可指導患者學會合理深呼吸,緩解自身的焦躁、恐懼、抗拒等不良情緒。②術中護理干預:醫護工作者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生命體征,由于重癥肝炎患者在術中必定會出現相應的脾功能亢進情況,同時也會降低患者的肝臟合成凝血因子,最終導致術中出現大出血狀況。由此醫護工作者應當重視密切監測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動度及凝血酶原時間[1]。同時醫護工作者還要針對患者在術中存在的一系列不良反應進行密切監測記錄,及時配合醫師行針對性控制措施,針對存在的特殊情況予以針對性處理。同時還要確保治療操作的無菌,建立有效循環通路,穿刺時保證一次穿刺成功,可以與患者溝通緩解患者的緊張感。觀察患者血液循環是否通暢,一旦存在導管不通暢情況,要使用注射器回抽,但是要切忌強行向內推,有效避免導管破裂及栓塞。③術后護理干預:通過密切檢測患者生命體征,重視健康宣教,講明術后肝功能指標的略回升即正常情況,提高患者的治療信息;定時換藥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血腫、出血及分泌物,取平臥體位避免彎折導管,保持導管通暢。除此之外還要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一旦出現立即告知醫生配合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2]。
1.3 評定標準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心理狀況變化,采用SAS及SDS評分量表,總分值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重;密切記錄患者在治療護理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以及采用我院自制的臨床滿意調查問卷,共計10項,每項10分共計100分。分值為90分以上,即非常滿意;分值60~90分,即一般滿意;分值低于60分,即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改善情況比較 經研究發現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患者改善程度明顯較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情況比較(x±s,分)
表2 兩組患者臨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2.3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人工肝血漿置換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予以針對性全面護理干預,能夠起到有效的臨床輔助作用。包括對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不同階段,施以多方面的臨床護理干預,重視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準確掌握患者的具體病變情況,予以針對性護理舉措有效保證患者的整體臨床療效[3]。
通過行人工肝血漿置換術,護理人員在心理及家庭支持等多方面對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取得顯著效果。同時醫護工作者也要定期對患者強化健康宣教,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更多人工肝血漿置換術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較大,存在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的臨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馮莉芳等[3]研究者針對1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行不同護理方式,發現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疼痛度明顯改善,滿意度明顯較高達90.8%相符。
綜上所述,通過對人工肝血漿置換術治療的重型肝炎患者行綜合護理干預可以取得顯著的臨床護理成效,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同時還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可以在臨床中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