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素英 衛琦瓊
氣管切開置入套管是保持氣道通暢,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護理不當可導致套管脫出、堵塞、肺部感染等并發癥[1]。氣切術后患者基本佩戴金屬套管出院,患者及其家屬缺乏疾病相關知識,擔心能否正常呼吸,痰能否咳出,發生堵管、脫管、感染,能否正常進食等多種問題[2]。對于氣管切開患者,出院前護士教會患者正確清洗消毒套管的方法,教會患者及其家屬自我護理,防止灰塵、飛蟲掉入,合理休息,戒煙酒等[3]。品管圈(QCC)由日本石川專馨博士1962年提出,是指同一工作場所的個人,為了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自發組成一個團體,通過輕松愉快的現場管理及全員參與的方式,持續不斷地對工作現場進行改善與管理,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4]。2016年12月-2017年9月,我科室開展“提高首次氣管切開患者及家屬知識知曉率”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收效明確?,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4月(實施前)患者28例為對照組,均為男性,平均年齡(54±12.1)周歲,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學11例,中專以上9例,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積極參與調查表填寫;選取2017年5月-2017年9月(實施后)患者28例為實驗組,均為男性,平均年齡(56±11.2)周歲,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學10例,中專以上13例,自愿參與本研究。
1.2 活動計劃擬定 全員“頭腦風暴法”共提出8個主題,根據上級政策、可行性、圈能力、迫切性、重要性5個方面評分,通過主題評價,最終確定本次主題。全員開會討論繪制甘特圖,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表,時間是2016年12月-2017年9月,2016年12月-2017年4月為活動實施前,2017年5月-2017年7月底為活動中期,2017年8月-2017年9月為活動后期,開會決定每2周一次圈會。
1.3 現狀把握 QCC成員分配任務,通過文獻檢索,設計調查問卷。從2016年12月-2017年4月(干預前),發放28份調查表,調查28例患者,回收28份,回收率為100%。患者出院當天,問卷設計患者的基本信息及17個問題,調查28例,共計調查項目數476項,其中知曉項目數共計192項,結果顯示患者對套管家居護理知曉率為40.3%。同時設計調查表調查患者出院對住院期間是否滿意。發放28份,回收28份,回收率為100%。匯總結果繪制柏拉圖,通過柏拉圖可以看出:造成患者不知曉的項目為:①不知曉拔管指征。②不知曉套管并發癥救治。③不知曉套管功能鍛煉,根據80/20原則,這三個因素是造成患者不知曉套管家居護理知識的主要原因,故列為改善重點。
1.4 目標設定 根據目標值=現狀值+(1-現狀值)×改善重點×圈能力),計算出知曉目標值為82.7%。
1.4.1 根源解析 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法”,從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進行根源分析,繪制出魚骨圖,查找主要原因。再次制定真因查檢表,調查28例符合條件的患者,最終確定患者不知曉套管家居護理知識的真因為:①無相關宣教流程和制度。②宣教途徑單一。③無患者培訓考核制度。
1.4.2 對策擬定和實施 全員根據解析出的真因提出8個相關對策,根據可行性、經濟性、效益性,進行打分,最終選定3項為可行對。①制定科室相關制度和統一宣教流程。②制定多樣化的宣教方式。③落實規范化的患者考核制度。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4.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患者認知率采用非參數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綜合宣教提高氣切患者家居護理知識知曉率 對策實施后,選取本科室符合條件的患者再次利用調查表調查,共調查28例患者,共計476項,其中知曉套管知識項目數為430項,首次氣切患者家居護理知識知曉率由對策實施前的40.3%上升到90.3%,目標達成率為117%。對照組氣管切開患者出院滿意度為70%,實驗組氣管切開患者出院滿意度為100%。見表1。
表1 QCC干預前后患者對套管家居護理知識知曉率對比
2.2 促進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開展品管圈活動使護士自覺參與到護理管理中,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并運用于臨床,使護理工作更有序化、標準化[5]。護士主動發現存在的問題,利用品管圈手法,對患者進行系統化的培訓與指導,提高了護士工作效率與質量,促進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從而促使護理質量進入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
2.3 QCC成員整體素質提高 通過品管圈活動,圈員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心、溝通協調、自信力、團隊凝聚力、積極性、品管圈手法及和諧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6]。提高了護士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形成較好的臨床思維和評判性思維。
QCC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其形式活潑、可操作性強,現已在各個行業領域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上個世紀80年代,QCC首次步入醫院管理平臺,自此以后便在各級醫院護理管理中發揮出顯著地管理效績[7]。
3.1 制定科室相關制度和統一宣教流程 圈員討論制定統一的套管知識宣教流程和制度,責任護士根據宣教流程對患者實施統一的知識宣教,包括宣教時機、宣教內容等,流程制定后統一在科室試行2周,找出不合理的環節進行整改,最終確定統一的流程和制度。
3.2 制定多樣化的宣教方式 改變以往的護士口頭宣教,科室制定了多樣化的宣教內容,包括制定圖文并茂的宣教材料,氣管切開患者人手一本。圖文并茂,方便患者理解。另外拍攝套管護理整套視頻,包括清洗消毒內套管,更換套管造瘺口周圍紗布,術前1天讓患者觀看視頻,術后3天再次宣教相關內容,并觀看視頻,強化認知。
3.3 落實規范化的考核制度 科室專人負責制定出患者版的操作考核評價表,分別為清洗消毒內套管及氣管切開紗布更換,患者出院當天責任護士根據評價表,一對一對患者進行操作考核,考核結束后,護士針對患者操作不當之處提出整改意見,再次考核,直至考核合格。
3.4 成效 品管圈活動通過提高護士的工作質量,能促使患者增加疾病知曉程度,從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8]。同時,小組成員在各方面都有顯著提高,團隊護士在解決問題能力、學習積極性、個人綜合能力、榮譽感、凝聚力、影響力、品管圈手法、成就感等方面較品管圈實施前都有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是一種值得推薦的管理工具,護士得到了一個展現自我價值的平臺,更好地服務于患者,促進護患和諧關系的發展。該活動有效地加強了護士的責任心和自信心,豐富了護士對患者健康教育的內涵,改善護士健康教育的執行率,從而提升醫院的整體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