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經濟以及人民生活質量飛速提升的今天,建筑行業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復雜的需求,也加強了對自身的建設。對于施工企業而言,財務管理是較為重要的內容,它直接影響著企業的運作以及可持續發展,所以施工企業應當加快對財務風險的預警機制建設,并且做出防范。本文將對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預警及防范對策展開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防范對策
施工企業在進行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具有諸多不可控因素,這些不可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進而形成財務風險。無論是外在環境的影響還是內部管理的影響,都是導致財務風險的直接原因。由于財務風險可能會導致企業出現經濟損失,所以施工企業應當加快對于預警機制的建設,并且根據風險類型,做出相應的舉措,進而最大化的減少財務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1]。
一、財務風險及其預警機制的含義
(一)財務風險概述
財務風險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內容。施工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時,難免會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干擾,這些不可控因素會為企業的財務管理構成一定影響,所以企業應當將財務風險的控制列為工作重點。財務風險具有多種類型,它貫穿于整個工程建設的始終[2]。目前,較為常見的財務風險主要有七種,分別是投標風險、融資風險、籌資風險、成本風險、合同風險,核算風險以及變更風險。這七種財務風險各有各的特點,財務管理人員應當明確施工企業可能出現的風險類別,并且建立具有針對性的風險預警機制。
(二)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是施工企業為了規避以上可能發生的種種風險,而建立起來的保障機制,它能夠充分降低企業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并且讓財務管理人員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出相關的對策[3]。一般來講,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是由四大部分所構成:首先,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應當具有健全的組織結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組織結構應當脫離于企業組織的整體,在獨立的基礎上,又能與企業形成較深的聯系,其組織成員大多為企業經營者或者是社會上聘請的專業人員,經營者熟知企業內部實際情況,而專業人員又具有較高的知識素養,這二者能夠形成良好的互補,對于風險規避具有重要意義;其次,財務信息的收集與傳遞機制也是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財務管理人員應當加強對財務信息的收集與傳遞,確保預警機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其次,風險分析的機制也是較為重要的內容,財務管理人員對風險進行分析,能夠明確風險的側重點,并且先對一些較為嚴重的風險展開處理;最后則是風險處理機制。當財務管理人員明確了風險類別后,就應當作出相應的對策,從而減少風險為施工企業帶來的種種損失[4]。
二、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設計
施工企業應當明確風險的普遍性。風險不是單獨存在的工程建設的某一環節,而是存在于工程建設的始終,只有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并且做出相應的應急處理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將風險降至最小,從而實現風險的規避。
(一)重新樹立風險觀念,建立與完善風險預警機制
施工企業若是想要保證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那么就應當重新樹立對于風險的認知,并且實現風險的承擔與分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成功的發展。當前,我國市場競爭日益加劇,施工企業若是想要實現更高的收益,那么就只能承擔一定的風險。施工企業應當明確“高收益的同時必定也會帶來高風險”的認知,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身發展。施工企業應當結合自身情況以及市場需求,建立相應的風險預警機制,并且不斷完善其不足之處,保證風險預警機制的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建筑企業的高速發展[5]。
(二)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設計
施工企業若是想要設計財務風險預警體系,那么首先應當從總體上設計,明確自身在工作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及其類別,只有這樣才能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建設提供保障,從而提升自身應對財務風險的能力。施工企業應當結合社會以及自身發展的實際需求,選擇可以應用的指標以及方法,將總體設計工作落實到位。為了保證財務風險預警體系能夠充分發揮價值,施工企業還應當建立相關的職能部門,并且將相關權限交托給此職能部門。職能部門應當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既不能干涉其他部門的工作,其他部門也不得干涉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規避財務風險,實現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建設意義。
當施工企業完成了以上工作后,就應當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指標。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可以分為外部和內部兩大模塊。
1.外部非財務預警指標又可以被劃分為四種內容,分別是產業影響、經濟政策影響、行業競爭影響以及市場影響。產業影響指的是國家產業建設中的種種變動,它的變動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建筑行業的合理與否,所以施工企業應當加強對產業建設的關注,并且以此為前提,展開工作;經濟政策影響指的是國家所推出的種種經濟政策帶來的影響。我國建筑行業在深入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為了保證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國家推出了許多相關經濟政策,所以施工企業在展開工作時,應當給予經濟政策高度的重視,并且讓工作在經濟政策的限度之內開展;近些年來,建筑行業的競爭越來越大,為了能夠獲得客戶,施工企業們紛紛通過各種手段加強了自身的能力,這就使得部分競爭力較差的企業們面臨著競爭風險;最后,市場風險也是不可忽視的指標,施工企業們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了周期性的特點,這也會對施工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帶來經濟收入的不穩定。
以上是施工企業的外部非財務預警指標,企業在構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時,應當重視這四項外部指標的價值,并且將其視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風險體系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2.內部風險預警指標也可以被劃分為四種內容,即營運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償債能力指標以及發展能力指標。對于一個企業而言,營運能力直接影響著這個企業能否正常運行,若是企業缺乏營運能力,那么它的盈利能力也會受到影響,進而難以實現自身的發展。為了確保施工企業能夠規避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種種風險,施工企業應當提高自身的營運能力,并且將其化為指標,列入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從而提升自己應用資金的效率,確保營運能力能夠得到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十分重要,它不僅體現在利潤的高低以及穩定性中,而且還體現在利潤與資金的占用中。施工企業應當明確盈利能力指標的重要性,并且通過多種途徑實現這一指標,從而擴大自身的經濟規模;償債能力指的是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它影響著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從資產存量的角度而言,施工企業的資產應當大于負債賬面,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身具有足夠的償債能力,若是資產低于負債,那么企業就無法償還到期債務,進而引發破產危機。由于當前建筑市場的競爭較為激烈,所以越來越多施工企業為了實現規模的擴大,加入到了融資中,這就使得償債能力成為了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首要指標,所以施工企業應當加強對償債能力指標的建設,明確自身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融資問題,將其列入到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中;最后,施工企業還應當在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中設置發展能力指標。發展能力指的是施工企業在未來的發展速度以及趨勢,通過設置這項指標,施工企業能夠明確自身擴大規模的可能性,從而對未來的先進流量做出判斷,幫助自身良好發展。發展能力指標的選擇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發展能力指標貼合企業自身,從而滿足財務風險預警的需要。
三、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運行及管理
(一)不斷完善風險預警管理細節,降低財務風險
針對投標風險,施工企業應當慎重選擇投標項目,并且加強對投標項目選擇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投標風險。施工企業在選擇投標項目時,應當杜絕盲目跟風,而是結合自己的實際能力來選擇相應的投標項目,從而確保財務風險的降低;融資風險要求施工企業應當慎重選擇開發商。部分開發商可能存在不誠信的現象,進而使得施工企業造成多余的支出,所以施工企業在選擇開發商時,應當對開發商展開資信調查,確保開發商不存在不誠信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融資的有效進行;成本風險是施工企業最為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施工企業在展開投標以及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應當注意預算的編制以及管理,盡量減少施工企業需要投入的資源,從而為自身提供更多的現金流量支持;施工企業還應當加強對合同的管理。在建筑行業中,由于合同而引發的財務風險多種多樣,這就要求施工企業應當給予合同管理高度的重視,從而保證合作的有效展開。施工企業在簽訂合同時,應當指定專門人員對合同進行審查,確保合同不存在對自己不利的內容,并且將施工過程中的種種細節也都考慮到其中,從而促進合同管理的有效性;最后,施工企業還應當完善內部會計核算制度。施工企業應當加快對于會計報表的制度建設,確保會計報表能夠全面反映自身的經濟狀況,從而讓企業經營者更好的做出戰略決策,為施工企業決定發展方向。
(二)職能部門緊盯預警指標,避免財務危機
施工企業在建立完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后,還應當制定相應的運行機制,確保財務風險預警體系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實際作用。為此,職能部門應當緊盯財務預警指標,當預警指標出現過高或者過低的數值時,職能部門應當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避免財務危機的出現。例如,當企業出現了應收賬款周轉率較低的情況時,職能部門應當及時將此項情況匯報給上級領導,從而讓這項財務風險能夠被盡快解決,實現企業發展。由于財務風險預警不是一項靜態管理工作,而是動態管理工作,所以施工企業還應當加強對它的后續管理。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在建立初期,可能其內容能夠滿足施工企業的需要,但隨著施工企業以及建筑市場的發展,其內容逐漸跟不上時代潮流,難以滿足施工企業的需要,所以施工企業應當結合社會發展以及自身實際需求,對財務風險預警體系進行調整與變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有效性。此外,職能部門還應當加強對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日常維護,確保財務風險預警體系能夠正常運行,進而為施工企業提供財務上的保障,促進企業發展。
(三)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打造高質量施工管理團隊
施工企業若是想要規避財務風險,那么還應當加強對管理層的重視,并且通過多種途徑提升管理層的專業能力以及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管理人員的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質量。當施工企業出現財務風險后,管理人員應當給予正確的判斷,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只有這樣才能夠化解企業的種種危機,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管理人員還應當具有較強的風險防范意識,能夠正確判斷可能發生的風險及其類別,然后制定相應的對策。部分施工企業可能在管理人員的選擇上較為不合理,他們不僅缺乏一定的專業能力,而且缺乏實踐經驗。針對這部分管理人員,施工企業應當加強對他們的技能培訓,確保他們能夠具有較強的洞察力以及判斷能力,能夠正確辨別企業的種種風險。當施工企業在進行工程建設時,管理人員能夠及時將施工過程中的種種情況反饋給董事會或者經理。此外,施工企業還應當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做事態度培訓,確保他們能夠以嚴謹的態度面對工作,只有這樣才能讓施工企業的規章制度具有意義。施工企業為了防止工作人員按照自己的主觀想象做事,所以在制度建設上往往會耗費很大的功夫,然而部分管理人員卻沒有意識到這些制度的重要性,他們做事時未能遵循規章制度的要求,且服務態度也未能端正,這就使得財務風險難以規避。因此,施工企業應當在日常生活中就培養管理人員的做事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規章制度發揮本身的作用,幫助施工人員規范工作,從而實現高質量的施工工作。
結束語:
財務風險的防范一直以來都是施工企業關注的問題。施工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建立相應的風險預警機制,并且針對風險類別的不同,做出相關對策,從而保證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巖民.施工企業工程項目財務風險的防范[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9):1516-1517.
[2]孫麗娜.對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防控路徑的研究[J].財經界,2017(9):84-85.
[3]謝愛萍.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表現及其防控措施[J].科技經濟市場,2017(8):63-65.
[4]宋飛.大中型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3):164-164,165.
[5]劉春霞.路橋施工企業財務風險及控制策略探討[J].中國經貿,201811):180-181.
作者簡介:
裴麗潔(1981.03),性別:女,籍貫:山西原平,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