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小琴
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積極轉變,現代教育為各類課程教學活動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時代要求。在“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現代教育理念觀照下,我們應堅持把“快樂學習、健康發展、個性弘揚”作為考量有效教學的標準。
就體育學科而言,只有快樂學習才有健康發展,只有健康發展才有個性弘揚。只有把“快樂、健康、個性”有機地融合起來,才會有效構建自主靈動的體育課堂。本文立足于小學體育教學角度,就如何開展快樂體育、健康體育、個性體育等,結合自身實踐與思考,提出一些建議。
一、傾心營造“快樂學習”的氛圍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不在于強制學生,而在于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與愛因斯坦提出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眾所周知,體育教學以學生的體能和技能訓練活動為主,能量消耗較大。這對小學生來說,的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挑戰和考驗。那么,如何來營造“快樂學習”的體育教學氛圍呢?
以體育游戲教學為例,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把課程內容和豐富多元的游戲形式相互滲透,在潛移默化中收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立定跳遠”內容時,筆者設計如下活動形式:選擇“高人、矮人、超人與放鞭炮”的組合式游戲,讓學生齊喊“高人、矮人、超人”口令,在游戲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完成“原地預擺臂”“雙腳向上跳”等基本技能動作。我同時提示學生——只有雙腿向上蹬,雙臂擺臂有力,才能跳得更高一些;只有起跳后舒展身體,形成正確的姿勢,才能跳得更遠一些。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比一比雙腳落地的聲音,要求越輕越好。如此一來,學生在快樂游戲中較好地掌握了立定跳遠時落地緩沖的基本技能。
再者,教師可充分借助多媒體設備,把其他學校開展的一些體育游戲活動呈現出來,讓小學生自主開展學習與模仿活動。除此之外,我們還可根據實際教學和學生發展需要,把少兒武術、踢踏舞、跆拳道等引入課堂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習視野,激發小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二、與時俱進,實現“全面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本著“與時俱進”的指導思想,非常明確地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這就是說,未來社會的“人才標準”,不僅需要掌握應有的現代科學技術,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
小學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工程。培養學生“全面健康”的意識應當而且必須從小時候開始!那么,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積極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呢?
一是從晨間韻律活動、輕機械操、模仿操、形體操等著手,把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持之以恒地落實到準備、學練和評價各個環節。
二是積極開展戶外體育鍛煉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加寬松的交往環境,鼓勵他們在自由結伴中進行合作交流,激發其創新意識。
三是以課堂教學為載體,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精神力量。比如“打獵”“兩人三足”等體育游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靈敏性和責任感等。
四是建立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體育評價方法。比如,對實心球、立定跳遠等運動項目進行測試,列出最低標準,并把測試數據作為體育評價的數據;盡可能多地增加籃球、足球等集體性項目教學的比重,實行大單元教學,將“個體評價”與“群體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發展學生的自主鍛煉能力,增進他們對體育精神、體育文化的認識。
三、關注差異,確保“個性發展”
所謂“個性”,就是指一個人表現出的性格特征或自有特質。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理念下,人們更多地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而綜合能力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個性的培養。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這說明個性培養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知識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這對于培養學生個性特質來說,既有教育性又有啟發性。那么,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個性培養的強化作用呢?
首先,激發興趣,發揮特長。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豐富多元的途徑和手段,不斷激發小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并在此基礎上,注重發現有特長的學生,然后通過個性培養,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展。比如,有些學生在投擲方面比較擅長,有些學生在跑步項目上有潛力,有些學生愛好籃球,鑒于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自我展示機會。筆者就把具有相同愛好和特長的小學生組織在一起,建立課外興趣小組,經常開展專項訓練和相關賽事活動,促進他們“興趣愛好化,愛好特長化,特長更優化”。
其次,積極鼓勵,促進創新。比如,讓小學生快速站好隊列比較困難,有學生提議采取“找朋友”方法——“前后左右分別是哪些‘好朋友”,有學生提議采取“報號列隊”方法——“邊報編號邊站隊”等。如此,既解決了實際問題,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最后,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在學生群體中客觀存在著個體差異,正因為如此,我們要立足實際、因材施教,努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比如,在跳高運動項目教學時,筆者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差異性訓練(分為基礎高度、目標高度、優化高度等三類),并且因人而異給予評價,從而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獲得進步。
總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培養具有專業性的體育儲備人才,更是堅持在“健康第一”的體育思想指導下,著力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基本技能和體育鍛煉意識。在“快樂學習、健康發展、個性弘揚”的施教原則下,我們一定會把學生逐步引向“自主、自覺、自發”的體育鍛煉之路,使其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