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媛
摘 要: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會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這些因素阻礙著現代化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中國現在也處于現代化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是社會矛盾多發的時期,進程的不斷加快導致阻礙因素的增多,二者在發展中相互制約,所以為了使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更加順利,黨和國家要致力于解決社會矛盾,分析各種妨礙社會穩定的因素,進行更好的社會治理,這樣才可以建立完善的社會管理體系,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事實證明,采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是解決社會矛盾的一種有效方式,并且要想做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就要實行多元化主體參與的模式,并不斷對該模式進行完善。對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理論和作用進行分析,并提出建立科學合理的多元化主體參與模式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
中圖分類號:D035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3-0190-02
一、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及其作用
1.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了解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含義就要清楚評估的對象以及方式是什么,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是對社會重大事項進行評估,重大事項需要從國家治理的各個層面來講,不過整體方向是與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決策或者事項,即與人民群眾的利益密切相關。不過,學術界對重大事項的界定略有不同,比如以中共紹興市委政法委員會課題組為例,他們對重大事項的定義是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基礎,發展和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政策、工程建設以及活動等。本文中所采用的定義是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并且能夠影響社會安定與和諧的有關政策、項目以及活動。國家實現社會穩定實際上就是在現有狀態下使社會更加穩定地向前發展,并始終維持一種良好狀態,穩定包含人民生活安定、國家政局穩定以及經濟發展穩定等方面。所以,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就是對與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各類重大事項或決定進行合理科學的評估,發現其中的風險并提出解決措施,使國家決策更加合理,重大事項在實施過程中更加順利。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需要了解所評估對象的所有相關信息,并通過合理化程序進行評估,形成科學的評估體系。
2.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作用。我國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時間較長,并且通過這近十年的實踐可以證明,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對國家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首先,黨和政府為了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需要一些事項的重大決策,但是在決策制定的過程中如果重視經濟利益,而忽略了社會效益,會使得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可以對風險進行提前預測,實現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其次,可以更加了解人民群眾的根本需求,從真正意義上解決社會矛盾,滿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而使社會更加穩定,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的幾率。最后,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可以提高國家治理的能力,使重大事項風險發生的事后解決變為提前預測,在合理狀態下控制不穩定因素,提高國家治理的水平和能力,維持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多元主體參與及組成部分
治理理論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含義,對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多元主體參與模式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主要有三個,即參與式民主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以及協同治理理論。參與式民主理論中,“民主”一詞是理論的關鍵,民主可以理解為一種國家治理方式,實行民主的國家權力大多數是掌握在每一個人中或者多個人中,該理論既強調了民主參與的重要性,又意識到公民參與對國家發展和治理具有重要意義,并致力于打造參與型民主社會;新公共服務理論強調,政府在進行評估工作時應該堅持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注重社會公共利益,建立多元化主體參與的模式或體系;在協同治理理論中強調的是一個整體內各個要素之間的協調與合作,應用于政治領域主要講的是政府的協同治理,并且政府在其中發揮主要作用,對人民進行全面服務,并重視多元主體參與的協調性,各個主體之間具有平等合作的關系,各主體之間相互尊重相互認同,最終實現社會的共同利益的目標。
了解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主體參與結構有利于實現評估的科學性,推動社會的穩定發展,其中多元主體即與風險評估利益相關的各個主體,包括責任參與主體以及實施主體。本文將參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多元化主體分為四個方面,其中包括政府、專業評估機構、專家學者或者高校科研機構以及人民群眾。而政府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中起到主導和服務的作用,負責對重大事項的決定、政策的制定、項目的建立以及相關方案的制定,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體現了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性,以政府為主導其他各個主體積極參與的模式在國家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專業評估機構具有豐富的評估經驗以及專業技術,能夠對事物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價,并且不受政府控制,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中扮演專業技術的指導作用。另外,專家學者及高校科研機構政府績效考核以及政策制定進行評估,在我國很多領域都實現了政府—學校的合作。可以說,專家學者或者科研機構是政府進行公共管理的出謀策劃者,能夠以專業的學識和角度為政府提出針對性建議,幫助政府解決問題;最后是人民群眾的參與,人民群眾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利益息息相關,所以無論進行重大事項的決定還是政策的制定,都應該有人民群眾的參與以及支持,這樣才可以使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更加符合民意。
三、多元主體參與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觀念和意識淡薄。在多元化主體參與模式中存在觀念和意識層面淡薄的問題,一個是政府的主導作用弱化了其他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另一個是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使得民眾缺乏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少政治參與的意識。政府在整個參與過程中應該鼓勵多個主體共同參與,對事物進行客觀評價,而不能為了一味地追求績效僅僅局限于政府內部,忽略外部主體對政府的評價,這樣會使政府在進行政策制定時缺乏科學性。另外,政府顧客意識的缺乏也是其中一大阻礙因素。而民眾在參與過程中往往缺乏管理意識,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是被管理的對象,在有參與管理的機會時往往選擇望而卻步。因此,使得社會穩定風險評價的結果缺乏合理性。
2.制度程序不夠完善。從當前發展狀況來看,我國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雖然獲得了一定進步,但其中仍然存在著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即沒有形成規范、統一的制度和程序。首先,除政府之外其他主體進行參與時沒有客觀的制度做保證,并且由于政府的管理過于強大,導致其他主體在參與時行為受限,當前舊的管理體制與新的管理體制相互沖擊,各主體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時沒有規范的秩序。其次,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法律規范不夠徹底,只對政府這一主體進行了規范,對其他主體的參與沒有明確規定,公眾參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活動停留于理論層面,沒有落到實際中去,多元化主體參與也成為空話。
四、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中多元主體參與優化的有效措施
1.強化對多元主體參與評估模式的認識。政府在多元化主體參與模式中占據主導地位,所以,為了鼓勵其他主體參與的積極性,要加強多元化主體參與的宣傳和培訓,從更深程度上意識到多元化主體參與的重要性。因為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不僅需要管理者的引導,還要有多元化主體共同參與評價,這樣可以減少政府單一評價所帶來的結果的不合理性,同時可以了解多方面的信息,真正地做到進行科學的評價。
2.建立完善科學的多元主體參與制度。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實現了多元化主體參與社會穩定風險評價,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多元化主體參與仍然存在于理論層面上,并且缺乏相應的制度進行保障。所以,需要對參與主體的權利與義務進行明確規定,加強對程序、規則的統一規范,因為任何事物沒有規范的程序都難以進行,并且多元化主體參與模式需要法律進行保障,程序沒有進行規范法律制度也難以施行。所以,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需要多元化主體參與,多元化主體參與需要法律制度以及程序進行規范和保障。
3.實現更高程度的信息資源共享。多元化主體參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需要獲取全面、科學、有效的信息,這些信息是評估的前提和依據。當前,我國各級黨委政府都在擴大政務公開的范圍,從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政府主體之外的其他多種主體參與。但是由于政府的主導作用過于強烈,其中也存在著一些政務不公開、不透明的現象,使社會公眾在參與風險評估時所獲得的資源或信息不夠全面,最終影響風評結果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所以,政府應該在最大程度上建立全面的社會信息網絡系統,對政府的重要信息進行保密,但是其他政務信息應進行公開,使信息更加透明化,提高其他主體參與的積極性,推動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4.建立合理完善的評價反饋機制。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需要注重多元化主體對事物的綜合評價,然后使政府和其他主體進行良好合作,只有這樣才可以發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最大作用。為了使上述目標更加順利實現,需要致力于建設合理完善的評價反饋機制,并結合人民群眾的建議將反饋結果提交于政府,然后對反饋進行科學、專業的分析,制定出最終的評估方案。
五、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多元化主體參與是適合我國政治、社會穩定發展的創新型體系,從單一治理向多元化治理方向的發展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化進程的加快,也代表了我國的社會治理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對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體系進行了分析,并對多元化主體參與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最后提出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多元化主體參與的對策,希望可以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梁麗萍.政治社會學[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168.
[2] ?童星.公共政策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J].學習與實踐,2017,(9):114-119.
[3] ?袁建軍,金太軍.參與民主理論核心要素解讀及啟示[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6,(5):93-100.
[4] ?韓春梅.公眾參與公安機關評價的思考[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10,(1):55.
[5] ?楊雄磊.關于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的思考[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3,(3):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