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心葉
“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風中飄揚,答案它在這風中飄揚……”
聲線平和悠長,旋律簡單清新,卻引起了許多人的廣泛共鳴,也使鮑勃·迪倫從小有名氣蛻變為國際巨星。然而多數人喜愛這《答案在風中飄蕩》的原因,是在于這首歌所隱含的深刻的意義。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是冷戰肆虐的年代。人們都小心翼翼地活著,生怕著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這首歌于1962年發行,但接著便石沉大海。然而一年后它卻被人翻唱,繼而紅極一時,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當我第一次聽說這首由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寫的歌時,我覺得有點匪夷所思。僅是根據這樣一個題目,我根本無法想象其內容是如何。然而聽過后使我觸動很大。
對于這首歌,我有著我自己的理解。
全歌先是由對于一個真正男子漢的看法說起。歷經多少坎坷與磨難,才稱得上勇敢堅定,每個人有著不同的見解,沒人知道答案。白鴿于沙丘安眠,炮彈于空中消逝,隱喻著和平的到來。然而世界爭端迭起,真正的和平又何時才能到來?沒人知道答案。山川夷為平地,海枯石爛,又將花去多少時間?沒有性別、種族歧視,自由民主的世界,是否等到海枯石爛也無法解決?沒人知道答案。看到人民渴求的眼神卻仍做到熟視無睹的統治者,是如何做到熟視無睹的?沒人知道答案。人民在追逐人權的道路上留下多少鮮血,才能換來統治者的一絲幡然悔悟?依舊沒人知道答案。然而為何沒人知道答案?是因為答案它在這風中飄揚。伸出手,風從你的指尖流過,答案也就從你的心里流過,也許僅僅留下幾條淺淺的印記。
人們不知道答案,便促使著人們努力去創造答案。歷史上許多有志之士為此努力過。馬丁·路德·金曾作過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為了爭取黑人的自由權利而奮斗;秋瑾恨嘆“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為因性別而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女性發聲;孫中山發起辛亥革命,為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而斗爭……這些例子數不勝數,也同時昭示這這首歌的歷史意義。
而對于現在這個社會來說,恐怖主義仍四處蔓延,不平等的陋習仍存在于數不清的旮旯里,仿佛第三次世界大戰無形的魔爪還凌駕于和平的表象之上。對于這首歌而言也在警示著我們要時刻警惕著,使白鴿始終能翱翔在蒼穹之上。我想,這應該是這首歌的現實意義。
然而對于我們這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來說,如何為找尋這些答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呢?其實這首歌的第一句便為我們提供了答案──成為一名男子漢。
“答案在風中飄蕩”,我覺得它隱含了一種意思:只有飛翔,也許我們才能找到答案。然而雛鷹試飛,母鷹需要將其扔下百丈高的懸崖。或死或傷,只能憑其自身。而我們每個人從小都有著英雄夢,夢想著自己可以拯救地球。然而不管是動畫片還是小說,總是不約而同地讓英雄受盡磨難,卻仍一往無前,就像試飛的雛鷹一樣堅韌頑強。“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為真正的男人。” 鮑勃·迪倫發問。所以我們應首先做到不畏挫折,沿著正確的道路走下去。打個比方,要想做英雄,就得把自己放在渣滓洞一樣的環境里磨煉,卻仍堅持著“黨”的方向不動搖。其次,對于國際問題,我們也不應置之度外,不應抱有“我年齡小,可以不管這些事的心態”。廣泛涉獵國際新聞,了解政治問題,除了有利于未來對國際事務的幫助,也有利于我們培養思維能力,營造自己的世界觀。最后,我們應著眼于現在。對于現在來說,我們需要先打好基礎,將自己的學習擺在第一位。在課余時間可以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與這個社會接壤;了解社會百態,為人民生活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這個世界上人們總喜歡美好的東西,流行音樂往往都是在歌頌愛情、親情、友情或是大自然的美好,而避開那些不被人喜歡的東西或是隱晦的政治問題。我卻喜歡鮑勃·迪倫這種敢于揭露世間丑惡的直率之舉。對于歷史,我們不應抱著逃避的態度;對于現在,我們更應以史為鑒,做最好的自己,創造最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