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欣彤
近年來網絡流行詞“佛系青年”躍入人們視線,青年人生活方式隨時代而轉變,我們理應有取有舍,我看“佛系青年”不作為妙。
“佛系青年”是指崇尚怎樣都行,看淡一切,不太走心的生活方式。他們未免有些隨心所欲。“凡事預則立”目標即方向,方向即動力。青年人要有自己的航向,以至于不在人生這海洋中迷向,失去自我。而“佛系青年”將“都行”“可以”“沒關系”看似平常的語言,當作口頭語,未免太過放松。“不預則廢”的悲劇會常在青年人中上演,青年是未來乃至世界的力量。目標應堅定明確,而非用無所謂的態度來對待。不做“佛系青年”,用目標引領自己向前。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科技、經濟、政治、文化多方面高速發展的情況下,青年人的壓力難免會有所增加。或忙于學業、事業或為生計而奔波。但這不能成為“佛系青年”的理由,壓力轉換為動力才更有助于青年人發展。對于工作,用“佛系青年”角度去看,面對領導評價,說好與不好都行,這樣的工作怎么能使人信服呢?虛心接受他人意見與建議,是千百年來中國人謙虛的準則。而不接受他人勸告,聳聳肩,擺擺手。這置中國人美德于何處,又將原有的責任棄于何方?
熱血沸騰的年齡,要有昂首向前的斗志與進取心,為未來打拼,愛拼才會贏。“佛系青年”的放縱是不負責任的。在軍隊首條軍紀即為“服從”,青年人的服從有與軍人相似之處,服從于學業、事業,不做佛系之人。
科技強國的今天,認真踏實肯干的青年人是祖國急需的。飛機研發919若是“佛系青年”用無所謂的態度來研制,那么我國飛機又要推遲十幾年。幾位小數,一個數點會造成數據千差萬別。若是“佛系青年”計算一個錯誤數據,再說一句“無所謂”,后果不言而喻。“佛系青年”更像是在浮躁時代虛假平靜,這并不完全利于適應時代發展,因此我們不做“佛系青年”。
盲目瘋狂的購物節,主張節儉樸素的飲食條件下,若適當運用“佛系青年”的搶不到不要,吃啥都行的心態也未嘗不可取。
在這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下,我們要牢牢把握機會,力爭上游,用積極心態迎接挑戰,不做佛系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