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欣
我特別鐘情一句話: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樣在路上。它以極富哲思的方式告訴我們該如何豐富自己,以度過困頓枯燥的生活。然而我們求學十余載,讀過萬卷書,卻少有人行過萬里路。古人通信不便,了解世界的方式是通過自己的腳步去丈量,文人墨客尤其如此,青年大都飄搖在客舟中。到了今天,我們了解世界的方式多種多樣,生活日常都被工作學習的瑣碎填充,于是愈發懶得出行。我們獨立的像一座城堡,也被孤單隔離成了每一個生命的個體。
古人在路上見人世悲歡,經歷痛苦訣別,在路途中經歷,在經歷中成長。我們常被人視作溫室中的花朵,大概欠缺也是在此吧。這讓我想起陸放翁的一句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世間路有千萬條,凡事親力親為才知其中滋味。別人的經驗固然寶貴,但一味順從,難免容易使人迷失。
真正實踐的過程猶如鑄劍,要將一塊好鐵燒得通紅,它可能會使我們遍體鱗傷,但同時也鼓舞催促著我們前進,跳動的火星使我們的身體洋溢著熱烈向前的氣息。如若沒有這個痛苦的過程,逐日的夸父便邁不出第一步,他英勇的靈魂便失去加速度,他更不會化身為育恩之母、創造之父,與日月同為永恒。后羿不也是決心實踐的熱血少年嗎?正是因為有了這熱血,他才能在射下太陽后成為人間不朽的另一輪太陽。而對我們來說,即使踐行不了如夸父、后羿那般威武顯赫的壯舉,以熱血始、以熱血終的青春也堪稱無怨無悔。回首磊落盡坦蕩,付出過程中逸散的余熱足以撫慰余生。流過淚水的眼睛最明亮含情,經歷過拼搏的人方知山河壯麗,充滿熱血的人方能靜若處子,心安如磐。實踐帶來的熱血氣息造就著我們跳動的脈搏和生命力。
“自古磨難出英雄,從來紈绔少偉男”,古人在教導孩子時,便知苦難是成長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它能讓人更早的承擔起責任與擔當。苦難就像人生的試金石,《泥濘》中寫道:“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它給予前進者拼搏與力量,給予耕耘者光明與勇氣,它能使一個國家的脊梁永遠不彎。當一個人真正熱愛這種泥濘時,他已經擁抱了一種精神。”在實踐中學習,在苦難里磨礪,這將是我們窮盡此生去學習的一本冗長斑駁的厚書。
拼搏進取,以身踐行,應成為我們對待生命的一種自然姿態。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寫道:“每個人都是這個平凡的世界中的一份子,他們的生命都是平凡的。一個人的一生或許只有一兩個耀眼的瞬間,或許就這樣在平淡無奇中度過。但他們都擁有一個自己的世界,并都在為自己的那個世界的存在努力奮斗著。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的生命又都是不平凡的。”拼搏進取使每一個生命熠熠生輝,讓我們在這光怪陸離的世界中舉重若輕,盡情釋放青春的活力。正如海明威所說:“你盡可以消滅一個人,可你就是打不敗他。”生命本就是一片沃土,需要我們細細耕耘,從而成就不平凡的自己。
苦難之后,即是收獲。人生路途漫漫悠悠,經歷了無數風雨曲折,自能收獲成功的果實。倘若過程尤為艱難,可能也恰好預示著巨大的收獲。很多時候,不輕言放棄,本身就是一種珍貴的品質。
董卿曾在《朗讀者》中這樣說道:“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著太多太多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見過。這是寶玉與黛玉初次見面時歡喜的遇見;‘遇見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見你之后,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人。這是錢鐘書與夫人間決定一生的遇見。”而今天,讓我們親身去遇見拼搏路上的苦難。事事躬身親為之后,方知收獲時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