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芬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對廣西林場債務發展現狀進行闡述,從全面開展造林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加、拖欠林場職工基本工資三個方面入手,對導致林場債務出現的主要因素進行解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妥善處理和化解林場債務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林場;債務;因素;處理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我國林場部門擔具的職責和使命發生了一定改變,并朝著生態保護的趨勢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國有林場在造林基礎設施建設、維護職工日常生活等方面加大了資金投放力度,使得林場面臨較為嚴重的債務問題。為了實現林場的穩定發展,就要做好債務處理工作,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對應的化解對策,在減少林場債務問題的同時,促進林場全面改革,實現國有林場的健康運營和發展。
一、廣西林場債務發展現狀
從場內走向場外,從過去大種樹的“林場主”到如今多種經營的“山總裁”,實施國有林場改革以來,廣西國有林場不斷加快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同步雙贏之路。
目前,全區參與改革的175家國有林場整合為146家,已有142家完成改革,完成率達97.3%;公益類林場達到93.9%,減編率達到30%,富余職工妥善安置,社會保障政策基本落實,林場債務化解實現突破,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
從當前情況來說,我國廣西林場已經全面落實精細化管理工作,把林地承包給個人或者企業,其中七坡林場培育桉樹無節材18萬畝,2.6萬畝精品林每畝年生長量達3立方米以上,30萬畝達標林每畝年生長量2立方米以上。通過這種方式,有效的減少廣西林場負債量,以此促進廣西林場的穩定發展。
二、導致林場債務出現的主要因素
(一)全面開展造林項目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為了提升對林業建設資金投放力度,我國相關部門通過采用國際階段、日援貸款等方式實現籌資,并把籌資資金應用帶到林業建設中,開展各種造林項目。從造林項目自身角度來說,其作為一種公益性項目,項目落實之后可以產生較高的社會生態效益。但是由于林業項目投放周期相對較長,并且回報率比較小,通過采取上述各種借貸方式來實現造林,可以給社會建立大規模的人工林,實現社會生態環境的優化。但是在此過程中,林場需要擔具巨大的貸款壓力,背負眾多債務。
(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加
通過調查得知,我國林場國內銀行貸款數量已經超過3億元,并且大部分貸款資金應用帶國有林場基礎建設項目中。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后,我國相關部門對生態脆弱領域林業資源實施禁伐政策,并把公益林運營管理當作主體實現林業發展,禁止進行森林資源的砍伐。在這種情況下,使得國有林場經濟收益不斷減少[1]。并且,國家對林場基礎建設資金投放力度較低,林場部門僅能采用銀行貸款的方式來實現基礎設施建設。
(三)拖欠林場職工基本工資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國有林場采用的運營模式主要以自收自支為主,并且諸多林場全面實施企業化管理。為了保證職工的自身權益,林場通常給職工申請了養老保險等諸多保障。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全面提升,各種保險保額不斷提高,同時 部分林場職工在退休之后,林場依舊需要給其繳納部分報驗,以此加劇了林場的自身經濟壓力。由于林場經濟來源渠道較為單一,有限的資金已經不能保證林場的日常開支,從而出現拖欠職工工薪及社保費用的現象。
三、妥善處理和化解林場債務的優化對策
(一)加強林場債務處理
從林場債務自身角度來說,隨著林場全面改革,為了將林場債務全面處理,可以結合債務產生原因提出對應的處理對策。化解債務方式及資金來源,可以通過采用政策核銷、國家補助、地方政府補償等方式來處理。首先,針對林業基礎設施建設所產生的各種債務,應該由國家相關部門結合實際情況,通過頒布相關政策來實現核銷。其次,針對拖欠職工工薪及社保費用而產生的債務,應該結合具體情況,采取補交以及補發的方式加以處理。從拖欠社保費用角度來說,政府部門可以通過設定相關政策,減少入保標準,把林場職工均根據相同標準參與到社保中,以此確保職工在退休之后也能實現老有所養。針對拖欠職工工薪現象,如果存在財務記錄,可以及時補發;針對沒有記錄的,但是事實存在,為了確保林場的穩定運行,應該和職工進行充分交流,適當補發以此處理[2]。最后,因為林場用于辦理業務所產生的債務,由林場根據現有資產采用承包或者租賃等方式進行處理。
(二)全面落實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首先,結合當前林場實際情況、運營范疇,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及統籌工作。其次,保證規劃的合理性,分步實施,以縣為單位對國有林場及各個管理站點實施合理規劃及布局,并通過采取改建或者新建融合等方式,逐步進行,全面實現國有林場管理站點改建和建設。最后,加強資金投放,提升建設效率。把國有資產基礎設施建設融合到國民經濟發展中,統籌優化,穩定落實。全面爭取政府部門資金扶持,基礎建設資金應該朝著國有林場方向傾斜,盡可能構建完善的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長效管理體系。
(三)提升國有林場人員素質
為了緩解國有林場負債壓力,就要結合國有林場實際情況,做好林場拖欠債務的核查工作,保證核查結果的合理性,酌情處理,合理核銷。并且,在國有林場進行貸款申請過程中,應該加大核查力度,嚴格把關,從而引導國有林場的穩定發展。在引進管理人員時,應該適當的聘請林業院校畢業的高材生,這樣才能充實林場相關人員基礎實力,優化職工框架,增強林場職工的專業素養和水平。
(四)采用多種經營方式,提升林場發展活力
在保證林場生態及社會功能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全面開展多種運營活動,給林場創造更好的效益。國有林場工資經費都需要列入到財政預算范疇內,對國有林場多種運營收益,采用“收支兩條線”的方式,將其應用到林場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許可林場適當開展林下經濟活動。例如種植農作物、實現林業養殖等,給林業發展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林場及職工的自身收益。但是在此過程中,需要做好林業資源的保護工作,從而實現林業的穩定發展。
(五)完善社會保障體制,解決林場社會保障資金的來源問題
進入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后,我國林業領域正式進入林業兩危及管理粗放等現象,使得國有林場債務數量不斷增多。并且,停采后臨床缺少經濟來源,但是還要負責各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職責,經濟壓力相對較大。為了緩解林場債務壓力,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加強相關體系建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此將林場社會保障資金的來源問題進行全面處理。針對林場職工來說,為了給其提供更多的社會保障,相關部門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給予林場提供諸多優惠政策,降低林場職工參保標準,給其養老等提供保證[3]。并且,完善國有林場社會救助體系,把滿足低保要求的林場職工及家庭成員均列入到當期扶貧保障政策中,以此真正實現“應保盡保、維護穩定”的目標。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從國有林場自身角度來說,由于自身運營范疇較為廣泛,建設的項目數量繁多,再加上資金來源渠道較為單一,為了更好的滿足社會發展需求,諸多林場均采用借貸的方式來實現運營和建設,隨著債務數量的不斷增多,從而加劇了林場還債壓力。為了實現國有林場的穩定發展,就要結合債務產生因素,提出對應的處理對策,在給國有林場提供更多資金支持的同時,減少債務出現,從而給國有林場的今后發展提供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曾昭意.廣西國有林場改革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探究[J].低碳世界,2018 (06):377-378.
[2]楊育紅,李顯玉,張麗,阿拉坦圖雅.赤峰市國有林場改革幾個重點問題的探討[J].內蒙古林業科技,2016,42 (04):62-64.
[3]王世軍,黃艷彬.國有林場改革進展情況 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農業與技術,2015,35 (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