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玻璃動物園》是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之一,該劇以美國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大蕭條時期為背景,講述住在圣路易斯的一套廉價公寓里的普通美國人家庭溫菲爾德一家:母親阿曼達,女兒勞拉和兒子湯姆的故事,細膩地刻畫了戰后美國社會底層人物的痛苦。本文嘗試以創傷主題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創傷在劇本中的具體表現和產生的原因。勞拉深受身體創傷之苦,變得內向,自卑,敏感,只是一味逃避社會。阿曼達和湯姆則在夢想和現實的沖突中飽受心理創傷。丈夫的拋棄與父愛的缺失,讓溫馨和睦的家庭殘缺破碎。劇中人物所遭受的生理和心理創傷,讓整出劇充滿了悲劇意識。《玻璃動物園》因此喚起了二戰后觀眾強烈的感情共鳴,讓威廉斯這次自傳性質的創作大獲成功。
關鍵詞:田納西·威廉斯;玻璃動物園;創傷主題
作者簡介:倪勇(1992-),男,漢族,安徽省人,華東交通大學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翻譯。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5--02
1、簡介
托馬斯·拉尼爾·威廉斯三世,筆名田納西威廉斯,美國南部作家,生于美國密西西比州。“作為最著名的南方作家之一,他對美國戲劇作出了最杰出的貢獻。”[1]他的父親是推銷員,熱衷旅行;他的母親則來自牧師家庭;他的妹妹,一個極度敏感的女孩,在精神上和身體上飽經風霜。他的家人因此為他的許多作品提供了豐富的角色。他讀過大學,但并未畢業,之后在一家鞋廠從事文職工作,后來在華盛頓大學和愛荷華大學繼續學習。他曾四次獲得紐約戲劇評論家獎和兩次普利策獎(1948年《欲望號列車》;1955年《熱鐵皮屋頂上的貓》。《玻璃動物園》是一部半自傳的記憶劇,該劇對20世紀的美國戲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被認為是“偉大的美國戲劇”。[2]
國內對威廉斯的研究集中于性格沖突,歷史情境以及南方文化對田納西威廉斯作品的影響以及人格分析解釋角色的特征。此外,女權主義也被用于解讀人物個性,例如阿曼達和勞拉的悲劇:1999年李麗女權主義觀點對“《玻璃動物園》”主題的分析。
在國外,20世紀50年代中期出現了對《玻璃動物園》角色和威廉斯作品其他角色的批評,研究主要分為三個方向:首先,通過分析這位劇作家的生活來發現其作品的意義。其次,討論他的戲劇寫作手法。 Ann Marry 1976年發表了“記憶,夢想和神話”,講述田納西使用戲劇性表現手法來強調記憶,包括《玻璃動物園》。第三,神話和原型批評法也受到學者的青睞,重新審視《玻璃動物園》。本文將從創傷的角度分析該劇,即如何呈現創傷以及導致創傷的原因以及田納西威廉斯個人經歷與其寫作風格之間的聯系。
2、戲劇中創傷的體現
創傷源于希臘語,最初是指身體受傷或傷口。根據韋伯斯特的第三版英語語言無刪節國際詞典,創傷是指由外部暴力或力量引起的身體損傷以及可能導致生理上的異常行為或感受的心理或情緒沖擊或壓力。1980年,美國心理學家協會在其心理雜志將心理創傷定義為創傷后應激障礙。隨著人們越來越多地了解創傷,身體創傷并不是研究的唯一焦點。心理創傷也得到了科學,全面的研究。
2.1身體創傷
如引言所述,田納西戲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是基于其現實生活。田納西的姐姐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其心理疾病導致了她的自卑、敏感,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和信心。在戲劇《玻璃動物園》中,威廉斯以自己的妹妹為原型創作了角色-勞拉。兒童時期的疾病使得她殘疾,這導致了她的自卑,敏感和脆弱。
她的所有自信心和信仰都被她的身體問題所剝奪,對她來說,這是她最大的創傷從而導致她的精神問題。
2.2心理創傷
在戲劇《玻璃動物園》中,阿曼達顯然患有心理創傷。在湯姆和勞拉面前,她表現出作為母親的強勢,但無法掩飾內心困擾。她的心理創傷可從諸多方面表現。首先,阿曼達未能成為她想成為的女人。內戰前,她在南方鄉村度過了她富足的少女時代。18歲時,她受到全國各地的紳士們的求婚。然而,她選擇的人從未讓她過上舒適的生活。而今,生活困頓不堪,阿曼達承受著巨大壓力。
其次,阿曼達沒有成為一位成功的母親。阿曼達癡迷于為勞拉找到如意郎君,但以失敗告終。阿曼達希望湯姆擁有光明的未來。她敦促他注意形象,而湯姆毫不在意。阿曼達逐漸注意到湯姆和他父親之間的相似之處,擔心湯姆會像父親一樣逃跑。湯姆同樣遭受心理創傷。作為家中唯一的男人,他必須承擔維護家庭的責任。但他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像父親一樣探索未知的天地。事實上,他只是一個被困在殘酷現實中的夢想家。雖然最終湯姆決定離開他的家人去,阿曼達和勞拉卻是牽掛。他的生活充滿了不安。
3、導致創傷的原因
3.1家庭的不完整
3.1.1缺失丈夫的阿曼達
在《玻璃動物園》中,很少有關于阿曼達的丈夫—溫菲爾德先生的信息,只有掛在客廳里的一張照片。幾年前,溫菲爾德先生以“他對遠方的愛”為借口拋棄了他的家人。阿曼達曾經在財富和名望方面對丈夫的期望很高,然而,事與愿違,溫菲爾德先生未能為她提供舒適富足的生活。此外,被遺棄之后,她長期遭受性壓抑,喪失激情。更重要的是,她不得不獨自承擔撫養湯姆和勞拉的責任。所有這些負擔和壓力都由溫菲爾德造成。阿曼達的內心遭受了巨大的創傷和痛苦。
3.1.2缺乏父愛的湯姆和勞拉
父親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湯姆和勞拉生活在一個沒有父親的家庭中長達十六年,這對他們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印象。
十六年來,湯姆未曾見過父親,也未接受良好的教育。由于父親的缺失,湯姆必須扮演家長的角色。他在鞋廠工作,重復沉悶乏味的工廠工作。“父親的責任某種程度上轉嫁給了他。”從上述方面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父親的逃跑是導致湯姆心理創傷的主要原因。
對于勞拉,她的身體缺陷需要她父母的安慰和鼓勵。然而,她的父母都沒有試圖減輕她的痛處,讓其重拾信心。在勞拉的心中,阿曼達是一個美麗的女人,有著靈巧的性格和口才,能掌控各種場合。然而,她崇拜的母親并沒有一個好的命運:被丈夫拋棄。這對勞拉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3.2南方文明的衰落
阿曼達婚前生活在一個傳統的南方家庭,“在藍山的一個星期天下午,你的母親收到了-十七個!-追求者!當時沒有足夠的椅子來招待,我們不得不派仆人從教區的房子里帶來折疊椅。”(《玻璃動物園》)顯然,阿曼達的少女時代是幸福的。然而,在現代工業化文明里,阿曼達無法定位自己,跟上北方社會的快節奏。以前輝煌的南方文明正在逐漸被打破,走向終結,這是導致角色心理創傷的原因之一。
3.3田納西威廉斯的個人經歷
戲劇中的創傷主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創傷。威廉斯有著不同于常人的經歷,這使他在身體和心理上都遭受著創傷。小時候一次神經性疾病成為其戲劇中呈現的身體和心理創傷的根源。大蕭條之后,威廉斯似乎無法從中恢復過來,因此劇中的創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自己的經歷。大多數學者認為劇中的湯姆是田納西威廉斯本人。田納西成功地將自己的生活經歷應用到他的寫作中,這也是該劇對讀者如此真實的原因之一。
4、結論
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及其作品。關于《玻璃動物園》,很多評論都注重劇中角色的分析,舞臺技術的研究等等。本文重點在于戲劇的創傷主題研究。首先,介紹了創傷的定義,以便更好地理解本文。在劇中,主要角色呈現了兩種創傷:勞拉的身體創傷,阿曼達和湯姆的心理創傷。其次,文章分析了導致創傷的原因:勞拉的身體缺陷,一家之主的出走,南方文明的衰落,以及田納西威廉斯本人的個人經歷。1948年在紐約上映的《玻璃動物園》因其創傷主題引起了人們的共鳴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創傷深深植根于他的內心,這就是為什么他的大多數作品都是以此為基礎的。
參考文獻:
[1]Donahue, Francis, The Dramatic Work of Tennessee Williams.[M] New York: Frederick Ungar1964.
[2]Cathy Caruth, Unclaimed Experience: Trauma, Narrative, and Histor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3]Presley, Eelma E, The Glass Menagerie: An American Memory,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1990.
[4]李莉 評,《《玻璃動物園》》的主題和象征手法[J],《外國文學研究》1992,(4)55-58.
[5]胡娜 《易碎的心靈-論《玻璃動物園》中勞拉的性格及其成因》[D]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