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誠 王聿然(安徽省科學技術廳)
近年來,安徽省圍繞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聚焦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推進成果轉化、優化分配機制等方面,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權。
一是優化科研項目資金管理。在預算調劑權限方面,安徽省科研項目直接費用中除設備費外,其他科目預算調劑權已全部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并進一步提高省級科研項目間接費用比例;選擇若干高校院所開展簡化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編制試點,由科研人員編制預算并依規使用,同步簡化項目管理部門的預算編制要求。簡化資金撥付流程,省級科技財政資金由項目主管部門直接撥付到項目承擔單位,進一步提高執行效率。
二是簡化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省屬高校院所可自行采購科研儀器設備并選擇設備采購評審專家,2017年以來,已開展采購任務461 個、采購金額13.6 億元。依托政府采購信息化平臺,進一步簡化科研儀器設備采購流程,其中科研急需的設備和耗材可不進行招投標程序,獨家代理或生產的儀器設備則可采取單一來源采購等方式,增強采購靈活性和便利性。
三是賦予科研人員技術路線決策權。賦予科研人員自主選擇和調整技術路線(方案)權利。項目申報期間,以科研人員提出的技術路線(方案)為主進行評審或論證;項目實施期間,科研人員可以在研究方向不變、不降低申報指標的前提下,自主調整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報管理部門備案。科研項目負責人可根據需要,自主組建科研團隊或合作對象,并結合項目實施進展情況進行相應調整。
四是簡化項目過程管理和驗收管理。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制度,突出科研項目結果和階段性成果考核。對自由探索類基礎研究項目和后補助類科研項目,以承擔單位自我管理為主,一般不開展過程檢查評估,項目到期后6 個月內完成驗收或評價;對績效評價類和政策兌現類項目則不組織驗收,加快推動科研項目管理,由重過程向重項目目標和標志性成果轉變。同時,建成安徽省科技創新云服務平臺,簡化項目驗收環節,減少項目申報材料,實現項目全周期“信息一次填報、材料一次報送”。
五是健全完善科研機構內部管理制度。安徽省各地均已出臺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的相關制度,并對省屬高校院所經費管理實施分類改革。在簡化優化縱向科研項目經費報銷流程的同時,按照自主規范管理要求,制定橫向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鼓勵高校院所和科研人員面向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開展橫向合作,切實打通政策執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六是明確科研人員兼職兼薪操作辦法。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選取安徽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工業大學三所省屬高校開展試點,指導其制定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兼職兼薪操作辦法。允許不擔任高校院所及內設機構領導職務的科研人員兼職兼薪。在高校院所探索設立流動崗位,吸引企業技術人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僅安徽工業大學就選聘了19 位高新技術企業技術人才擔任產業教授。
七是激勵科研人員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修訂出臺《安徽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及實施細則,將科技成果轉讓、許可或作價投資權限全部下放到高校院所,科研人員享受轉化收益的比例從不低于50%提高到不低于70%,允許擔任領導職務的科研人員依法依規享有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目前,安徽省本科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用于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的比例平均已達到80%。安徽大學等多家省屬高校成立了技術轉移中心、資產經營公司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安徽工程大學還設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出臺《安徽省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培育支持省內87 家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發展,籌建規模達20 億元的安徽省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為優質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供金融支持。安徽大學開展了技術類無形資產管理改革試點,組建了綠色產業創新研究院,大力推進技術類無形資產的轉讓和作價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