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鋒
摘 要:近年來,伴隨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各國越來越重視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怎樣讓現代大學生正確認識這些西方社會思潮,形成正確的思維理念,價值觀成為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本文首先介紹了社會思潮的定義,然后分析了西方社會思潮對我國大學生的影響展開分析,并提供具體應對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西方社會思潮;大學生;價值觀
一、引言
良好的社會思潮能促進社會進步,反之則會限制其發展。隨著西方社會思潮的涌入,在我國大學生群體生活中造成了諸多影響,面對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要想正確認識與引領某一思潮,首先要先清楚其涵義與本質特點,這樣才能從多樣化的思潮中辨別出有價值的,積極向上的理論觀點,確保大學生健康發展。
二、社會思潮的定義
所謂社會思潮,其是一種社會文化的表現方式,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以人大眾社會心理為核心,以某一思想觀念為支持,以動態方式映射各種社會群體的追求、心愿與利益,同時在傳播過程中產生深刻影響的思想潮流。總的來講,固有的社會存在是由固有的社會思潮反映出來的,而且保護著其所生成的物質經濟聯系[1]。
三、西方社會思潮對我國大學生的影響
(一)關于新自由主義思潮
此思潮誕生于十九世紀后期,二十世紀前期時漸漸發展成一種社會理論,二十世紀末在西方經濟滯脹環境中,迅速上升至資本主義國家主導地位。在經濟方面以私有化形式存在,追求市場經濟向著自由化發展,政治方面則抵抗國家干涉,倡導廢除社會主義制度,推行資本主義世界化。
其作為一種西方主流思潮,關鍵在于提倡自由化與私有化,非常容易讓我國大學生萌生質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念頭,此思潮對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片面分析,包括西方發達國家資本主義社會蓬勃發展的不實現狀非常容易改變其價值觀,把西方私有制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相提并論。另外,這一思潮所提倡的自由化易于讓大學生誤解成每個人都是自由的,自由是毫無限制的,進而讓讓其覺得個人權利是一種絕對自由,把社會秩序視為干涉自由的手段,認為集體主義是侵害個人主義權利的一種表現。
(二)關于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此思潮具體是指一種利用不同方式再次剖析歷史,通過拒絕承認歷史革命來否認我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進而否認我黨執政合理性的思潮。把歷史看做一種沒有主體的偶然結果,不認可廣大群眾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拒絕歷史唯物主義論,利用某個歷史事件來斷定社會歷史的發展結果,其核心即歷史唯心主義。
此主義用歷史某一事件來否認我國革命,主要是為了否認我黨所推行的社會主義制度。對心智還有待發育的大學生而言,若沒有對我國革命歷史有正確認識,很可能會誤以為革命是由社會發展的偶然性導致的,把資本主義自由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混為一談,不承認我黨在社會主義革命中的核心地位。
(三)關于實用主義思潮
此思潮是基于行動的希臘詞之上衍生而來,其目標在于行動,通過功利的評判標準去推斷事物的價值。上世紀在美國正式變成一種社會主流思潮,杜威是主要代表人。其將知識、經驗和行動結合在一起,主張把理論知識變成實證主義,將知識視為行動的用具,真理變成檢測的方法,進而實現用具上的價值目的性。不難發現,此主義重視的是事物的功利化,追求實效卻忽略情感和倫理的社會性質,實際上是功利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
其強調事物的實用性,實質在乎的是價值性,非常易于讓學生形成利益目的性,追求利益至上。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誤以為自我發展的最佳成果即獲得最大化的利益,忽略集體認可感,只考慮自己感受,只關心自己利益的得失。另外,在此思潮的影響下,很多學生開始物質化,忽略人生價值的體現,錯把金錢和人生價值劃等號。
(四)關于后現代主義思潮
此思潮是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在西方出現的,其中心要義是提倡非核心主義、非哲學化,拒絕理性主義,采用解構主義的手段否認事物的實質屬性,其目標是為創建多元主義多元主義的社會方法論。其將解構含義、文本、符號以及表征當做剖析理論的手段,為存在的所有表征、符號與文本展開多方面的解釋,進而實現事物的無核心認識,發展成多樣性價值的社會傾向,此主義讓人們進入一種不清晰的價值取向環境中,能輕松推翻社會進步、真理等價值,產生對真理的質疑性、否認性以及價值的不實性。
這一思潮主張社會價值多樣性理論,站在我國大學生價值觀角度來看,極易讓其形成價值多元化,其一一解構過去社會真理,致使社會失去鑒定的理想信念,變成大學生墮落頹廢的一種思想催化劑。所形成的非核心化與非哲學化理論,容易讓學生動搖對以馬克思主義為中心的思想認識,開始質疑政治方向[2]。
四、應對西方社會思潮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大學生對西方社會思潮的識別力與批判力
現代大學生思想比較開放,接受新鮮事物與新理論的能力較強,在如今物欲縱橫與科技飛速發展的環境中時常感到焦慮不安、力所不及,過去的觀點被全新的觀點所頂替,不同社會思潮互相溝通,融合,漸漸變成現階段的多元化社會思潮。在這些思潮中,每種思潮的出現都絕非偶然,大學生被迫接受思潮多元化的影響。鑒于西方社會思潮具有種類繁雜,內容豐富的特點,要引導大學生正確識別與判斷各種社會思潮,必須要提升其識別力與判別力。
識別與了解西方社會思潮中的正能量部分,積極學習與理解不同西方社會思潮的體系理論,判斷出其本質。很多西方社會思潮確實蘊含著一些可學習的思想理念,引導大學生通過了解、學習、剖析與思索發現其前瞻性與創新性的能力,同時與我國傳統文化、國情相融合,去其槽粕引用良好觀念,充分發揮其正面作用,預防大學生理解過于片面。
另外,還要引導其客觀對待這些思潮中存在的不良部分,了解產生的有害作用。很多國家借著文化意識形態領域溝通的名義來掩蓋其社會思潮中不良的思想理論,以擾亂學生視聽。因此,在其了解與學習西方社會思潮的過程中,不僅要提升大學生采用正確的認知方法去判斷理論的能力,還要提升其分析問題的水平,這樣才能準確排除錯誤觀點,堅定其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避免不良社會思潮的干擾。
(二)開展社會道德與責任感宣傳工作
社會進入轉型階段后會出現大量社會矛盾,導致很多大學生樹立了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忽略對社會與他人的關心,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標準。因此,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就變得非常重要。怎樣才能處置好社會和個人之間的關系,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要建設正確的社會輿論與環境,提升社會責任感,弘揚關于此方面的優秀事跡和人物代表,充分發揮媒體的正面作用,批評缺少責任感的行為,漸漸讓所有人都能嚴格要求自己。現代大學生若生活在一個具有濃烈社會責任感的氛圍中,必然會被此種環境所感染,形成責任認識,積極履行道德規范制度,也會隨之形成較高的社會責任感,為社會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同時展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是要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若把優越的環境視為外部因素,那塑造出其社會責任感則是內部因素。引導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加入社會生活,讓大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個人發展和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只有后者取得良好發展,才能推動個人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社會責任感能反映出人的道德素養,優秀的道德品行同樣是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一種體現。只有具有一定社會責任感的人,才能對自身言行負責。因此,必須要加強社會道德宣教工作,防止大學生道德敗壞,利用此方法培養其良好的道德修養,樹立較高的道德風尚,可以主動保護集體利益與社會環境,不斷提升個人道德水平與社會文明等級。
(三)充分發揮互聯網媒體的信息傳遞和引導作用
之所以社會思潮會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和現代媒體的傳遞與延伸有著密切聯系,而對大學生產生影響最大的就是互聯網,其是漸漸變成西方社會思潮傳遞的主流媒介與渠道。互聯網信息的方便性與快速性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讓其精神世界越來越精彩。由于互聯網具有不可控性與繁雜性,導致其自己的年齡特征與思維模式都非常容易被傳遞的信息所影響。面對這一情況,必須要強化大學生群體的思政教育,以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指引互聯網媒體良好發展,樹立正確的三觀[3]。
第一,要正面面對互聯網上傳播的多樣性思想。互聯網文化具有豐富性、開放性的特點,多樣性的意識形態能滿足各種人群的各種要求,認可此種文化的差別性,以求同存異的方式帶領多元化社會思潮進一步發展,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和優勢。
第二,加大互聯網媒體的建設力度,展現出互聯網信息的引領作用。為大學生創造科學合理的互聯網文化,有的放矢地強化網絡思政教育,弘揚正能量,讓社會主義價值觀在心中生根發芽。
第三,要幫助其形成濃烈的愛國情懷與正確的三觀。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要堅持合理的價值引導,大力宣揚主流意識形態與先進文化,有助于其健康發展,提升道德修養與判斷水平。
五、結論
綜上所述,西方社會思潮對我國大學生造成的影響有利有弊,要積極研究出消極影響的應對策略。可從提升大學生對西方社會思潮的識別力與批判力、開展社會道德與責任感宣傳工作、充分發揮互聯網媒體的信息傳遞和引導作用等方面入手。
參考文獻:
[1]蔡桂靜.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及應對策略[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27(16):34-35.
[2]路維,楊凱,孫超,孫文君.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04):64-67.
[3]金耀武,王樂新,東波.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2):160-162.